首頁 > 社會萬象 > 科學探索 > 七鰓鰻作爲一種肉食性魚類,其覓食方式與其他魚類有何不同?

七鰓鰻作爲一種肉食性魚類,其覓食方式與其他魚類有何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鰓鰻外形與蛇、黃鱔相似,頭的兩側在眼睛後面各有一行7個分離的鰓孔,鰓孔與眼睛排成一直行,故俗稱八目鰻。頭前腹面有陷入呈漏斗狀的吸盤,張開時呈圓形,周圍邊緣的皺皮上有許多細軟的乳狀突起。口在漏斗的底部,口的兩側有許多黃色角質齒,口內有肉質呈活塞形的舌,舌上有角質齒。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水中吸血鬼—七鰓鰻

七鰓鰻作爲一種肉食性魚類,其覓食方式與其他魚類有何不同?

七鰓鰻爲肉食性魚類,它的覓食方式與別的魚類不同。它用吸盤狀的口吸附在其它魚體上,用吸盤內口兩側的角質齒和舌上的角質齒銼破魚體,吸食其血和肉,有時被吸食之魚最後只剩下一副骨架。

七鰓鰻是一種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魚類。它的壽命爲7年。幼魚在江河裏生活4年後,經變態下海,在海里生活2年後又溯江進行產卵洄游。在洄游途中,常常依賴吸盤狀口抓持與它們同一方向行進的大魚,由其帶着前進,並吸食其血和肉。到了產卵場,雌雄親魚共同合作挖巢、交尾、產卵排精,掩埋受精卵。經多次反覆進行,直至雌魚把卵全部排完,兩親魚離巢而去。不久,親魚全部壽盡而死亡。

七鰓鰻三期生命史億年前即成型

雖然現生七鰓鰻的許多成體特徵在距今3.6億年的泥盆紀晚期即已出現,但由於缺乏幼體和變態期的化石材料,人們對遠古時期七鰓鰻的生命史知之甚少。張彌曼等人根據產自內蒙古早白堊世地層的孟氏中生鰻新材料,首次識別了該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科研人員發現,七鰓鰻是個體發育史中存在“變態”現象的少數脊椎動物之一,其生命週期開始於一個漫長的幼體期,時間長達7年甚至更久,此後經歷特殊的變態過程,最終進入成年期。成年後,七鰓鰻的特徵和生態習性與幼體迥然不同,比如幼體只能存活於淡水,而成體多半時間生活在海洋中。

首次發現的幼體七鰓鰻,在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上與其現代後裔幾乎沒有差別:它們的眼睛細小,口部由寬圓的口笠和分離的下脣組成,鰓區前置達於耳囊之下,背部鰭褶連續而延長,且與現代七鰓鰻幼體一樣以濾食泥砂中動、植物碎屑爲生。

這一發現不僅首次記錄了化石七鰓鰻的幼體和變態期幼體特徵,而且顯示現代七鰓鰻獨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1.25億前的早白堊世晚期即已成型並保持至今。七鰓鰻和盲鰻是僅存的無頜類脊椎動物,此類動物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重要階段,爲科學家還原早期脊椎動物的演化歷史提供豐富信息

古老七鰓鰻在北美成入侵種:附在魚身吸血啃肉

七鰓鰻作爲一種肉食性魚類,其覓食方式與其他魚類有何不同? 第2張

七鰓鰻以其長滿牙齒的口部和藍色的眼睛最爲令人印象深刻。

七鰓鰻呈圓筒形,尾部側扁,在頭的兩側各有7個鰓孔,與眼睛排成直行,因此又被稱爲八目鰻。

一條洄游過程中的鮭魚,身上帶着一個不大友好的乘客。

七鰓鰻的口盤上有許多乳狀突起,能用於感覺魚身上那裏最合適附着。這些突起非常靈敏,吸血的七鰓鰻甚至可以用其感覺到獵物的血管。

請注意它的口盤還沒有長出密密麻麻的牙齒。

美國和加拿大的野生動物管理人員正在五大湖區域與七鰓鰻進行戰鬥。圖中的鮭魚身上是吸血的海生七鰓鰻,在20世紀早期被意外地引入到這裏。七鰓鰻的撕咬可以導致致命的感染,甚至能帶來嚴重的漁業損失。

七鰓鰻以其長滿牙齒的口部和藍色的眼睛最爲令人印象深刻。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