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科學探索 > 鷯哥有哪些形態特徵?一般都分佈在哪裏呢?

鷯哥有哪些形態特徵?一般都分佈在哪裏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知道大家對鷯哥有了解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鷯哥相關的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鷯哥品種簡介

鷯哥(Gracula religiosa)與八哥是同門兄弟。鷯哥的優點是它們的鳴聲非常動聽且能不學自鳴。其歌聲嘹亮婉轉、富有旋律,並善於模仿其他鳥鳴聲,經過訓練還能模仿人語,學唱簡單歌曲。

鷯哥的體形較大,全身大致爲黑色具紫藍色和金屬黑色金屬光澤。它們主要分佈於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中國。

中文學名: 鷯哥

中文別名: 秦吉了、九宮鳥、海南鷯哥、海南八哥、印度革瑞克

英文名: Gracula religiosa

二名法: Gracula religiosa(Linnaeus, 1758)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 鳥綱(Aves)

亞綱: 今鳥亞綱(Neornithes)

目: 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 椋鳥科 Sturnidae

屬: 鷯哥屬 Gracula

種: 鷯哥 G. religiosa

分佈: 印度至中國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及海南島、東南亞、巴拉望島及大巽他羣島

鷯哥形態特徵

鷯哥有哪些形態特徵?一般都分佈在哪裏呢?

鷯哥

鷯哥除了頭部與頸部具紫黑色金屬光澤,其餘部位的羽毛幾乎都是黑色的,虹膜暗褐,外圈白色;嘴峯桔紅色;跗蹠檸檬黃色;肉垂及裸露臉部黃或深黃色。

鷯哥的眼先和頭側被以絨黑色短羽,頭頂中央羽毛硬密而捲曲,雄性成鳥嘴鬚髮達;額至頭頂輝黑色,頭側被以絨黑色短羽;頭後有兩片桔黃色肉垂;眼下後方部分裸露;上體的後頸、肩和兩翅內側覆羽均爲輝紫銅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呈金屬綠色;飛羽黑色,第2~7枚初級飛羽內翈橫貫白斑,飛翔時更爲明顯;尾羽黑色,沾輝綠色。頦、喉至前頸紫黑色;前胸銅綠色;腹部藍紫銅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羽端具狹窄白色羽緣。雌鳥體色與雄鳥相似。幼鳥上體褐黑色;頭後肉垂缺如;頭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鳥顯著。兩脅和腹部具狹窄白色羽緣。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爲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

鷯哥生活環境

鷯哥在野外主要棲息在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這種鳥兒性格較好,適合當寵物鳥飼養,但家庭飼養可不能散養哦,需要準備一個大小合適的籠子,具體的飼養環境佈置下面詳細介紹。

由於鷯哥食量大,糞便多而稀軟,應每天清理,每天需清洗水罐、食罐,換新鮮飲水。鷯哥喜水浴,夏季應每天供給浴水進行水浴,其他季節視天氣情況及室內溫度而定。水浴時,將鳥籠放在淺水盆中,水深以淹沒腿彎處且腹部羽毛接觸到水爲宜,任其自由洗浴,浴後將籠置於溫暖背風向陽處,使其軀體和羽毛儘快乾燥。

鷯哥原產於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因此較怕冷,冬季室溫應保持在5℃以上,晚上最好罩上籠衣。鷯哥膽怯怕驚,愛安靜,可不外出遛鳥,如果外出遛鳥應逐漸使之適應外界環境,進行適應性訓練,避免受驚嚇。

鷯哥飼養知識

鷯哥有哪些形態特徵?一般都分佈在哪裏呢? 第2張

鷯哥

很多人飼養鷯哥是因爲它們有學唱與說話的能力,如果要飼養它最好購買幼鳥,便於馴養。由於鷯哥生性膽怯怕驚,因此不宜外出遛鳥。可在家中籠養喜鵲等鳴禽,或播放鳴禽鳴唱錄音及其它欲教會其鳴唱的聲響錄音。

經過訓化,鷯哥不但對人的畏懼心理可以得到改善,還能學會許多種鳥和動物的叫聲。鷯哥學說人語不用捻舌,且口齒伶俐,吐字清楚。訓練時應在每日清晨選擇安靜環境,教它學一些簡單語句,並獎勵一些其愛吃的食物。訓練要有耐心,學會了一句再教第二句。此鳥接受能力頗強,千萬別在它面前說一些無聊或罵人的話,免得被其學會有辱養鳥之文明初衷。當年幼鳥開口說第一句話的時間一般都在7月份。但有個體差異但不會差太多。用鷯哥教鷯哥的方法能讓鳥更快學會。從換羽開始後是學話的黃金階段。大概1星期就可學會一句話。進入冬季結束。當年幼鳥的學話能力基本定性。

鷯哥屬於社會性行爲極強的鳥兒,通常都是結羣活動,若其羣中的一隻鳴叫,其他鳥則長時間地在附近徘徊鳴叫。鳴聲清脆、響亮而婉轉多變,繁殖期間更善鳴叫,常常彼此互相呼應。多變,而且能模仿其他鳥類鳴叫、甚至學會簡單的人類語言。

鷯哥主要以蝗蟲、蚱蜢、白蟻等昆蟲爲食,也吃無花果、榕果等植物果實和種子。嗜吃野果。果樹上的果實成熟期間,尤其是無花果或類似多果肉的果實成熟季節,常和其他嗜吃果實的鳥類大羣光臨。也兼吃昆蟲,如蚱蜢、白蟻等。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