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抗戰英烈沈東平:指揮豫東特委和自衛軍打擊日寇

抗戰英烈沈東平:指揮豫東特委和自衛軍打擊日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抗戰英烈沈東平(1905―1938)原名張炳乾。河南舞陽人。中共河南省委委員兼中共豫東特委書記。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沈東平烈士簡介

沈東平烈士是河南舞陽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奉派在察哈爾、河南西華縣、上海、許昌等地從事革命工作。1937年9月,當選爲中共河南省委委員,負責領導豫東工作。積極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促使西華縣的胡曉初、屈申亭、侯香山等地方武裝走上抗日道路,並引導胡等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建立豫東抗日根據地,並組建有6000餘人的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任該軍參謀長。同年7月開封淪陷後,率抗日自衛軍1500餘人開赴太康、睢縣一帶進行抗日遊擊戰。8月1日拂曉,率100餘名戰士伏擊日軍,斃敵10餘名。後爲日軍援兵包圍,雖多處負傷,仍堅持殺敵,直至犧牲。時年33歲。

  沈東平烈士生平經歷

沈東平,原名張秉乾,1905年出生於河南省舞陽縣太尉鄉林莊村一個農民家庭。父母常年在祖輩留下的幾畝薄地上辛勤耕耘,日子過得十分艱辛。沈東平7歲時入私塾讀書。四年後,因家庭經濟拮据而輟學。他小小年紀,就負起了家庭重荷,爲全家餬口而辛勤勞作。

抗戰英烈沈東平:指揮豫東特委和自衛軍打擊日寇

沈東平熱愛國家,自小就崇拜岳飛等民族英雄。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官府腐敗,外強入侵,民不聊生。這一切,在他心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激發了他極大的愛國熱情。他想當一名軍人,拯救苦難的祖國。

1923年,沈東平已年滿18歲。就在這一年,吳佩孚部在漯河招募學兵,沈東平聞訊,當即前往報名入伍。他被編入學兵二團,開始他一生的軍旅生涯。

1928年,沈東平有幸進入西北軍。在那裏,他結識了西北軍中的共產黨員,第一次接觸了馬列主義的真理,並經共產黨的培養教育,於1929年成爲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空前高漲。而蔣介石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妥協投降政策,阻撓各界抗日。愛國將領馮玉祥、共產黨員吉鴻昌舉起抗日大旗。於1933年5月組成察哈爾民衆抗日同盟軍。沈東平滿懷一腔抗日激情,參加了同盟軍,跟隨吉鴻昌抗日。後來,同盟軍遭到失敗,軍中的共產黨組織決定讓共產黨員分散開來,繼續從事抗日鬥爭。於是,沈東平被派往河南許昌、西華一帶。他的任務是爭取、改造地方武裝,爲反蔣抗日積蓄力量。

1933年,沈東平來到西華。爲掩護自己的地下活動,他到西華三崗學校當一名教師。當時,西華自然災害不斷,土匪活動猖獗,不少村鎮一些較有影響的人物出於義憤,主動出面組織羣衆,利用軍閥混戰中散落在鄉村的槍支彈藥,拉起武裝隊伍。西華縣都城崗的胡曉初、陵頭崗的侯香山、苗裏崗的屈申亭等也拉起有幾十支槍的看寨武裝。他們反抗地方苛政,被國民黨視爲眼中釘。沈東平了解到這些情況,不失時機地與他們取得聯繫,與這三支武裝首領促膝談心,從政治上引導他們。沈東平對他們談形勢,講革命道理,宣傳共產黨的主張。而且,還介紹了南方蘇區組織工農武裝、領導農民暴動、開展游擊戰爭的情況。

沈東平的話深深觸動了這三個武裝首領。長期以來,他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想救國卻找不到救國之道。如今,共產黨爲他們指明瞭方向。他們滿懷抗日激情,聽從共產黨員沈東平的建議,組成了一支抗日武裝。這支抗日隊伍在豫中根據地的創建、特別是在豫東抗日武裝部隊的建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1935年,經沈東平介紹,他們三人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春,吉鴻昌與宣俠父、南漢宸開始廣泛聯絡各地抗日反蔣力量,組織成立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重舉反蔣抗日大旗。沈東平也投身於這一行動,多次去天津向吉鴻昌彙報西華的情況。這年夏天,吉鴻昌命他去爭取馮玉祥的舊部、原西北軍上校團長劉信合,併爲他寫下了一封信。沈東平和張有成一起,持吉鴻昌的親筆書信到郾城,找到劉信合。他不辱使命,很快和劉信合成了朋友,而後對這個愛國軍官宣傳抗日反蔣、救國救民的道理。劉信合很快被爭取過來。之後,沈東平巧妙地利用劉信合的關係,開始聯絡豫西反蔣武裝力量。

不久,他了解到,豫西農民武裝首領馬敬齋住在漯河。此人頗有威望,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沈東平意識到,若能爭取此人,對喚起民衆抗日將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遂通過關係與馬敬齋接觸,對他陳以利害、曉以大義。他以真誠換得了馬敬齋的信任和支持。之後,他又利用這種關係,到寶丰、魯山、臨汝、郟縣等地,爭取農民武裝首領加入到抗日反蔣的行列。與此同時,他還東奔西走,爲配合吉鴻昌的中原暴動計劃做了許多工作。他先後動員了成千上萬民衆,準備參加暴動。

1936年初,沈東平受命恢復河南黨組織。他首先到許昌,與共產黨員王定南、賀仲蓮等取得聯繫,成立了許昌黨支部,沈東平當選爲支部書記。之後,他又到沁陽、濟源、孟縣等地恢復黨的組織,並佈置了工作。6月,他根據上級黨的指示,主持建立中共許昌中心縣委。接着,他派人到開封、鄭州、洛陽、西華等地建立黨的組織。1936年7月,在以劉少奇爲書記的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關懷和指導下,沈東平在許昌主持成立中共河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隸屬北方局,沈東平爲主要負責人。

西安事變爆發後,河南黨組織根據北方局的指示,積極宣傳“逼蔣抗日,國共合作,反對內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教育黨員和青年學生推動建立統一戰線,開展抗日救亡活動。西華、許昌、開封、洛陽和焦作等地的黨組織不斷髮展壯大。1937年4月,北方局成立河南省工作委員會,由沈東平、劉子久、吳芝圃組成。在省工委的領導下,河南各地黨的力量迅速發展,抗日救亡運動如火如荼。

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會議後,沈東平和豫東特委的全體同志緊緊依靠和發動豫東羣衆,以三崗爲中心,使豫東根據地迅速擴大。1938年5月,豫東地區抗日根據地已擴大到9個縣,發展黨員500多名,成立了各種抗日團體,建立了一支6000多人的抗日武裝,豫東根據地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好局面。

1938年6月5日,開封淪陷。日軍沿隴海路西犯,妄圖攻下鄭州之後南下武漢,佔領華中,竊據中原。蔣介石几十萬大軍聞風而逃,並於6月19日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以水代兵,企圖阻止日軍前進。中共河南省委根據黨中央指示,決定將工作重點由一般的抗日救亡運動轉變爲武裝鬥爭,並在西華組建抗日部隊。

爲組建部隊,沈東平同共產黨員王其梅等積極動員黨員骨幹及各種訓練班的學員,並帶動青年農民參加抗日部隊。沈東平對各界人士發出了呼喊:“同胞們,爲了抗日,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抗日救國,人人有責,我們中國人堅決不當亡國奴。”一時間,熱血青年奔走相告,踊躍報名參軍。他們很快組建了“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縣長楚博任司令,沈東平任參謀長,王其梅任政治部主任,胡曉初、屈申亭、侯香山任副司令兼一、二、三支隊司令。爲了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中隊設政治指導員,建立黨支部。要求部隊認真貫徹官兵一致,軍政一致、軍民一致的原則,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加強軍事訓練,使這支抗日武裝迅速成爲一支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有較高思想覺悟和較強戰鬥力的隊伍。

豫東淪陷後,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從周口來到西華,視察人民抗日自衛軍,他當即誇讚沈東平他們說:“我對你們的工作十分滿意,但我還要對你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西華部隊政治軍事訓練取得不少成績,但是練兵不能只在操場上,要靠實戰。你們要積極準備,早日啓程東渡殺敵。”沈東平對彭雪楓的指示由衷信服。彭雪楓離開西華後,他立即對部隊進行緊急動員,要求隊伍兵分兩路,沿豫東挺進,開展抗日鬥爭。

1938年7月下旬,由沈東平等率領的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轉戰於豫東平原。在一個酷熱的日子裏,部隊來到太康縣轉樓村。這時,豫東三支隊司令吳芝圃專程前來迎接。吳芝圃介紹了豫東敵情,就開展豫東遊擊戰爭和沈東平交換了意見,並決定在杞南遊擊區中心傅集同三支隊舉行勝利會師大會。然後,在豫東平原並肩作戰,打出一個游擊戰爭新局面。

就在這時,沈東平他們獲悉睢縣一部分日軍押大車數輛,出城給駐城南河堤嶺的日軍據點送彈藥和給養,沈東平決定讓隊伍打一個伏擊戰,消滅日軍,奪取敵人輜重。

這天上午9時左右,沈東平帶領的自衛軍在馬路口攔住日軍的去路,雙方立即展開激烈的交戰。沈東平仔細辨別着敵人槍聲的方位,命令機槍手向日軍所在方位進行點射,先將日軍的主力引開。而後,他抓住戰機,飛身跳出戰壕,親率部隊,高聲吶喊“殺呀!”自衛軍隨同躍出戰壕,神速包圍了日軍,日軍措手不及,紛紛丟下武器,狼狽逃竄。這場爭奪戰,不到十分鐘就結束了。共繳獲日軍大車六輛,各種槍支100多,打死、打傷日軍百餘人。

自衛軍正準備凱旋而歸時,突然發現一部分日軍從右翼插過來。沈東平迅速對這突然而來的情況作出反應,他命令部隊兵分兩路,沈東平率17名精兵,與右翼的日軍作戰。他們接連打退日軍的數次反撲。沈東平一人就擊斃日軍多人。可是,隨着戰鬥的進行,自衛軍戰士的傷亡人數也在增加,而日軍的兵力卻在不斷加強。自衛軍頑強的抵抗。戰鬥進行了10多個小時。而情況卻越來越緊急,日軍從四面八方包圍上來,自衛軍處於四面受敵的被動局面。正在這時,沈東平猛然躍起,撲向敵羣,用他年輕的生命和日軍展開殊死的搏鬥。他一連用刺刀挑死十多個日軍,一直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33歲的沈東平,和17名勇士一起,把鮮血灑在了這片土地上。

翌日,自衛軍全體戰士在駐地平崗爲沈東平舉行了追悼大會。吳芝圃親致悼詞。他號召自衛軍指戰員化悲痛爲力量,爲沈東平報仇。彭雪楓也親自趕往西華,慰問沈東平的家屬,並將噩耗電告毛澤東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