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清末實業家張謇對南通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

清末實業家張謇對南通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張謇,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主張實業救國的企業家,那麼作爲企業家,他都辦過什麼企業呢?有過什麼故事呢? 

清末實業家張謇對南通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就是大生紗廠,他在創辦之初,就先研究了之前的洋務企業,並吸取其中的一些經驗。之後他以“商辦”的形式籌集資金,用以避免企業的實際權力落入官僚手中,但是後來因資金籌集不順利,無奈之下只得採取了“官商合辦”的形式開辦。當時上海的紡織業正處在低潮時期,資金再次陷入困難後,張謇認領了一般=半的官府機器,並答應給官府利潤,但是官府不參與企業管理,幾經波折後纔在1899將其建成。

在大生紗廠創建後,因爲有一半的官府資金,所以得到了官府的照顧,又因其所在地產棉多且質量好,並且勞動力低廉、市場開闊,所以紗廠創辦半年就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同時還在於洋商的競爭中佔據了優勢,起到了抵制外資侵略的作用。這一變化看在衆多企業家眼裏,也紛紛開始效仿實業救國的做法,使得那一時期中國的實業發展良好。

隨着國內格局的不斷變化,大生紗廠在擴張的同時,所需要的貨源也越來越多。爲解決一些列的後續問題,他在1900年創辦了通海墾牧公司;1901年創辦廣生榨油公司;創辦大興麪粉廠。當然還有呂四鹽業公司、呂四漁業公司等等十多家公司。總之他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我國的實業創辦中。

張謇在哪裏辦的紗廠

張謇是著名的清末狀元,雖然他的求學之路不是很坎坷,但是他們家裏面是三代爲平民,他的父親就讓他去一直考狀元,爲了給家中揚眉吐氣。後來在高中狀元以後他的身份很被人看好,但是《馬關條約》的簽訂讓他進入了“實業救國”的浪潮中。他創辦的大生紗織廠在哪裏呢?  

清末實業家張謇對南通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張謇跟他的朋友共同創辦了大生紗織廠,這個廠本來是私營的形式在發展下去的,因爲當時中國的實業都發展的很不好,他就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辦一些實業來解救中國低迷的經濟狀況,但是天不遂人願,他的廠子開設了之後,從購買土地到招股份,都有着很大的困難,因爲他們本來預期的股份是60萬兩,但是過了一年多的時間都只有3萬多兩。張謇後來向朝廷求助,在湖北官紗局的紗機化爲25萬兩的官股。這種方法讓自己的紗廠最後得到了啓動,但是還是要收取一定的利息,在第二年的時候他的紗廠最終還是創辦起來了。

春天的時候就開了廠子開始生產了,這個廠子的地址就是在現在的江蘇南通市。因爲發展的是紡織業,所以廠子的選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在這個地方開設廠子不用太多的錢,而且這個廠子周圍就是產棉花的地方,不僅原材料有了保障而且工人的價格也很低廉,寫給了他們無疑是很大的安慰了。後來在他們的努力之下最終獲利了,而且還在朝廷中註冊了。後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中國的紡織業發展起來了,但是好景不長,帝國主義又來了,不僅侵佔中國的勞動力,還大量開辦紗廠。後來紗廠的經營就有了問題,其實大生紗廠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因爲在當時的環境下想要突出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張謇這種爲了國家發展犧牲小我的實業家實在令人敬佩。

張謇在南通有什麼貢獻

張謇的一生是有着很多波折的,因爲他走上仕途的這一條路就是艱難的。在連續應試了很多年以後,張謇從舉人一步步的考,最後在40多歲時考取了狀元之名。他的父親對他的期望實在是很大,他爲了儘自己的孝道,就一直這樣考下去,但是在考取了狀元才僅僅一年以後就宣佈自己要下海辦廠了。爲什麼張謇會走上一條這樣的路呢?他對南通的貢獻又有哪些呢?  

清末實業家張謇對南通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張謇最大的事蹟當屬是在當上了狀元短短時間就不走仕途了,選擇的是下海辦廠。因爲他在南通創辦了大生紗廠,辦這個廠並不是爲了盈利。這件事的起因是在他考取功名的時候,慈禧太后按照慣例面見新科狀元等人,但是在慈禧經過的時候不僅沒有正眼瞧自己一下,這時候讓張謇心中一顫,他本以爲身居廟堂之中了就可以被賞識,但是沒有被看到的張謇認爲朝廷變得只是個擺設了,就算有了官職對中國的發展也沒有任何的幫助,還不如從實業救國的角度去發展。

他先是和友人一起創辦了大生紗廠,而且在紗廠的時候,走的是股份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中國的紡織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樣張謇感到十分的欣慰。但是就算在短時間內紡織業發展的非常快速,也阻擋不了外國的勢利再次來襲。在戰爭結束後國外的列強又侵佔了中國的很多地方,阻擋了紡織業的發展。後來在光緒三十一年的時候,張謇在通州建立了一座博物館,這也是中國發展鐘的第一所博物館,名字叫做南通博物苑。後來還陸陸續續的創辦了圖書館和軍山氣象臺等。他不僅建立博物館,還建立很多的學校,通州師範,紡織類學校和醫學專門學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