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馬約爾:敢於表達雕塑美,象徵主義雕塑家

馬約爾:敢於表達雕塑美,象徵主義雕塑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人這樣評論馬約爾:“假如說羅丹的理想是把雲石和青銅變成肉體,那麼馬約爾的理想則是將肉體化爲雲石和青銅。”他的做法與老師羅丹正好相反,卻取得了異曲同工之妙。馬約爾的雕塑作品,一尊尊體態豐盈的女裸雕像、簡練、安詳,形態飽滿而轉折柔和,節奏舒暢而意蘊深遠,有一種抽象的寓言性質和象徵意義。

阿里斯蒂德·馬約爾(Aristide Mailllol, 1861-1944)法國著名雕塑家,是上世紀末與本世紀初相交界時代的一位富有個性的藝術家。他1861年12月8日生於法國西南部東比利牛斯省邊境沿海的班雨勒鎮,1944 年 9 月27日他在83歲高齡在家鄉班雨勒鎮,因在雷雨天發生車禍而逝世。

馬約爾:敢於表達雕塑美,象徵主義雕塑家

早年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畫,師從於卡巴內爾和傑洛姆學習,最初從事織錦畫設計,早期的繪畫明顯受到夏凡納和高更的影響,畫風有高更的特點。高更鼓勵他從事裝飾藝術,他參與了織花掛毯的設計,1893年,他在班雨勒鎮開辦了一個織花掛毯廠,在法國造成很大的影響。1895年開始,他創造了一些小泥塑,視力減退後轉向雕塑創作,開始從事雕塑並放棄了設計織花掛毯工作.

馬約爾雖爲羅丹的第子,但他獨樹一幟,另闢蹊徑。他的作品不訴諸文學情節,也不刻意追求繪畫效果,而是賦予一種抽象的寓言性質和象徵意義。羅丹評價道:“馬約爾是與所有偉大的大師同樣偉大的雕塑家。”馬約爾的雕塑作品大部分以女人體作爲主題,穩重、成熟並有古典主義藝術的痕跡,是古典主義和現代摩爾的抽象雕塑之間承前啓後的最重要的雕塑家。他特別注重雕塑的體積感和形體的厚重感,造型語言概括洗練,注意整體精神。

說起馬約爾,不能不提到季娜。出生俄國的季娜·維埃尼移居到巴黎。少女時代,雪膚花貌,體態豐盈,被法國建築師東代爾當作“活的馬約爾作品”,介紹給馬約爾,成爲大師生命最後十年的靈感源泉。季娜於15歲時(1934年)來到馬約爾身邊,爲馬約爾做模特兒,當祕書,最後被馬約爾夫婦收爲義女,並與義兄呂西安在老夫婦身後共同繼承遺產。馬約爾晚年的重要傑作《山》、《河》、《諧》和許多小像,以及《坐着的裸女》、《包頭巾的季娜》、《黃色大裸女》等精彩油畫和許多素描等,無不體現季娜的青春純美。小像《季娜》恐怕是馬約爾全部作品中最“親呢”的作品,表現似乎稚氣未退的少女,仰面躺着,頭枕雙手,兩腿高舉,蹬向空中的閒情自娛的一瞬。小像的憨態可掬,反映了他對這位模特的喜愛之深。而季娜終不負大師的一片心意,不但以模特身份爲其生前促成晚年衆多大作,尤其在其身後半個世紀終於在巴黎建成馬約爾博物館,使馬約爾身後揚名。

馬約爾:敢於表達雕塑美,象徵主義雕塑家 第2張

馬約爾於1944年10月6日因車禍身亡,葬於巴紐爾斯,享年83歲。其夫人也於八年後的1952年去世。馬約爾夫婦去世後,季娜與呂西安相約,無論如何,一定要建成馬約爾博物館,以宏揚大師的藝術。1972年呂西安病故,終年76歲,季娜一人負起重任。她經營畫廊,繼而成立基金會艱難地朝着既定目標前進。他四處奔走,希望把馬約爾作品捐獻給國家,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1963年,經才華橫溢的文化部長馬爾羅從中斡旋,將馬約爾18件大型雕刻獻給國家,陳列在巴黎市中心的圖伊勒裏公園,供訪問藝術之都的萬方來客欣賞親近。然而,建成馬約爾博物館、正式向公衆開放,則耗費了這位能幹而勇敢女子的畢生精力。直到1995年即馬約爾去世後半個世紀,這個由衷的願望才終於成爲現實。青春活脫的季娜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76歲的富態老女人了。

馬約爾博物館建成之後,季娜自任馬約爾博物館館長和季娜·維埃尼基金會主席。現在她把馬約爾博物館館長的職位推給其長子奧利維埃。而她的次子貝特朗是位作家,他的馬約爾專著寫的非常好,擔任馬約爾博物館的主任館員,負責研究和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