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薄姬被認爲是有天命的女人 薄姬能成功是因爲天命嗎

薄姬被認爲是有天命的女人 薄姬能成功是因爲天命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薄姬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薄姬在歷史上被認爲是有“天命”的女人。

由於算命先生許負說她“當生天子”,使得魏王豹以爲自己要當皇帝。結果魏王豹命薄,壓不住,最終不但沒當成天子,而且還身首異處。

後來薄姬歸了劉邦,但是劉邦並沒有把薄姬當回事,先是讓她在洗衣房裏,後來看見她有些姿色,把她納入後宮之中。但是納入後宮中也就納入後宮中,並沒有寵幸她。一年以後,由於薄姬的好朋友,深受寵愛的管夫人和趙子兒議論薄姬,劉邦聽到了,才寵幸了薄姬一次。而就這麼一次,薄姬就生了兒子劉恆。後來劉恆當了皇帝,薄姬印證了算命先生說她“當生天子”的神話。

這個故事非常曲折離奇,人物命運跌宕起伏。但越是這樣曲折跌宕,越能夠說明薄姬是“天命”。也就是說,“天命”中你有,你跑也跑不了;“天命”中你沒有,你再怎麼爭取也得不到。

薄姬被認爲是有天命的女人 薄姬能成功是因爲天命嗎

(薄姬劇照)

那麼,薄姬身上,真的只是“天命”嗎?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歷史,我們就會發現,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天命”,而是薄姬自己努力爭取的結果。薄姬也不是我們認爲的逆來順受的人,而是積極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爲什麼這麼說呢?

事實上,薄姬一生,做了四件重要的事情,改變了她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

第一件,找許負算命。

因爲薄姬的母親魏氏是魏王豹的親戚,因此薄姬得以嫁給魏王豹。

嫁給魏王豹以後,估計薄姬並沒有得到魏王豹特別的重視和寵愛(因爲她跟了魏王豹那麼久,卻沒有生下一男半女,而只被劉邦臨幸了一次,就生了劉恆。從這裏就可以看出,薄姬應該是不得魏王豹喜愛的),於是,薄姬的母親把當時著名的算命先生許負請來,讓他給薄姬算命。於是許負說出了薄姬“當生天子”的話。

也就是這一句話,當時本來跟從劉邦的魏王豹覺得沒有前途,反叛劉邦跟隨了項羽。而劉邦一怒之下,派韓信和曹參攻打魏王豹,把魏王豹給俘獲了。劉邦當時並沒有殺魏王豹,只是把他派給周苛,讓他和周苛共同帶兵。不過周苛覺得自己不應該和一個手下敗將共事,就把魏王豹給殺掉了。

薄姬也因此被送進了劉邦的洗衣房。

可以說,如果薄姬母親不找許負算命,魏王豹也不會叛變劉邦。不叛變劉邦,後來可能就是一個功臣,命運的走向就不一樣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薄姬改變了魏王豹的命運,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第二件事,請姐妹傳話。

薄姬進入劉邦的洗衣房,後來有一次,劉邦去洗衣房視察,看見薄姬長得漂亮,就把她納入後宮。但是納入後宮也就納入了,估計薄姬有點姿色,也不突出,而且也不解風情。總之,此後劉邦竟然一次也沒臨幸過她,這樣過了一年多的時間。

後來,劉邦聽到了他喜愛的管夫人和趙子兒在議論薄姬,於是問她們怎麼回事。管夫人和趙子兒才說,當初薄姬和她們是好姐妹的時候,薄姬曾說過,如果富貴了,要大家共享。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應該是薄姬看見管夫人和趙子兒獲得了劉邦的寵愛,而自己沒有,才讓說出那個話,讓好朋友給劉邦傳遞信息。哪知道這兩個人,不但不傳話,反而還躲在一邊嘲笑她,因而被劉邦聽見了。

也就是兩人的嘲笑,讓劉邦起了憐憫之心,劉邦才決定見薄姬一面。

如果薄姬不通過這種方式,找好朋友傳話,那麼,薄姬可能一生都見不到劉邦一面。可以說,這個機會,也是薄姬自己爲自己創造的。

薄姬被認爲是有天命的女人 薄姬能成功是因爲天命嗎 第2張

(劉恆劇照)

第三件事,說蒼龍盤腹。

劉邦召見薄姬。照一般后妃的做法,召見了就召見了。但是,薄姬在被劉邦召見的時候,她特別對劉邦說了一句,說她昨晚夢見“蒼龍盤腹”。這一句話,對劉邦臨幸她的作用是很大的。因爲可能劉邦只是召見她,並沒有打算臨幸她。就算是臨幸她,很可能也是無疾而終。薄姬本來姿色一般,又不解風情,因此年邁又不缺女人的劉邦,“無疾而終”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因爲薄姬這樣一句話,因此劉邦特別重視,纔在薄姬體內留下了龍種。而薄姬也因此懷孕生下劉恆。

可以說,薄姬得到一生唯一的一次機會,是她自己爭取來的。而充分地把握和利用好這次機會,也是她爭取來的。

第四件事,教劉恆低調。

劉恆之所以能夠笑到最後當皇帝,完全就是他韜光養晦的結果。

不過,劉恆之所以能韜光養晦,與薄姬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同時,整個代國的人,也都非常低調,沒有張揚的。應該說,這也是薄姬約束的結果。

薄姬正是看到了呂后的囂張,因此她才審時度勢做這樣的選擇,而最終也大獲成功。這又是一件薄姬努力爭取的事情。

總之,薄姬的所謂“天命”,並非真有什麼“天命”,全都是她努力的結果。沒有努力,她肯定不能最終走上人生的巔峯。

(參考資料:《史記》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