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歷史上的長孫皇后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歷史上的長孫皇后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翻遍中外封建社會的帝王史,多少帝王們的重臣元勳至親密友、兒女妻室,雖榮耀顯貴於一時,但最後往往成了政治舞臺上的犧牲品,有的還身首異地,慘不忍睹。唐朝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卻能與太宗相安無事。

歷史上的長孫皇后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她十三歲嫁給李世民,當時李年僅十六歲,還是隋王朝的一位臣民。李世民當了皇帝后冊封她爲皇后,他們一直和睦相處,感情甚篤。李世民還不時主動地拿國家大事方面的有關問題請她發表意見。更爲難得的是,當長孫皇后英年早逝,那時李世民還十足四十歲,但他再也沒有另封皇后。一度李世民還在御苑中築起一座高樓,以便遠望長孫皇后下葬的昭陵,寄託他的思念之情。

長孫皇后究竟有什麼人生訣竅呢?下面幾件小事也許能略見一斑。

一、動之以情,爲魏徵撐腰

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生有一個女兒,被封爲長樂公主,也許這位公主有特別討人喜歡的地方,一直受到父母親的格外鍾愛。李世民治國有方,唐朝的國力和財力大有增長,當長樂公主出嫁時,李世民早就盤算好了要好好陪送一下,提出陪嫁的東西要比自己的妹妹永嘉公主出嫁時多一倍,場面也要更隆重一些。誰知這件事卻遭到了諫議大夫魏徵的竭力反對,認爲這樣做違反禮儀,況且奢侈之風不可長。

他對李世說:“過去漢明帝封自己的兒子當王時說:‘我的兒子豈敢和先帝的兒子相比!’,因此封的地盤只有漢光武帝兒子的一半。如今陛下陪嫁長樂公主,卻要比永嘉公主多出一倍,這豈不是和漢明帝的想法背道而馳嗎?”李世民見魏徵掃了自己的興,又沒法加以反駁,悶悶不樂地回到內宮。長孫皇后見李世民的情緒有些反常,就和顏悅色地問他發生了什麼煩惱的事情,李世民就將魏徵的話重複了一遍。

長孫皇后聽了,面帶笑容地對李世民說:“過去我曾經多次聽到陛下稱讚魏徵,一直沒有全弄明白陛下爲什麼對他特別偏愛,今天才知道他確實是國家的棟樑!我與陛下結髮爲夫妻這麼多年,陛下對我恩禮相加,可謂情深義重,但我還要常常順着陛下的臉色行事,明知不妥,也不敢輕易冒犯。而魏徵作爲一名臣子同陛下的關係遠比我要疏遠,竟敢置個人得失於不顧,如此大膽地犯顏反駁陛下的意見,這實在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樣好的意見,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如果拒絕不聽,讓奢侈之風蔓延開來對陛下對國家有什麼好處呢?希望陛下能從長考慮魏徵的意見。”

長孫皇后的這番話語,動之以情,不僅使唐太宗胸中的悶氣煙消雲散,而且促使他自覺地採納了魏徵的意見,改變了爲長樂公主的婚事大操大辦的老方案。

魏徵經常給李世民提意見,有時甚至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出言不遜,態度傲慢,簡直不給他留一點面子,常常連在場的其他大臣都感到火辣辣的。對此,李世民偶爾也會按捺不住。有一次,李世民退朝回宮,滿臉怒氣,殺氣騰騰地自言自語:“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這個鄉下佬!”在旁的長孫皇后一聽給驚呆了,她心裏明白,皇上今天一定又與魏徵發生了衝突,想不到會發展得如此嚴重,眼看着就要出現君臣殘殺的血腥結局了。長孫皇后見狀當然十分焦急,她沉思了一會兒,故意驚奇地問李世民要殺掉誰,李世民怒氣未消地說:“魏徵!他經常當着朝廷百官傷我的面子,使我下不了臺,真是忍無可忍!”長孫皇后聽後,沒有立即發表意見,而是轉身默默地退到了內宮。

歷史上的長孫皇后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第2張

不一會兒,她身穿皇后的衣服,來到李世民的面前,給他“行大禮”。皇后的這種打扮,只有在參加大典或其他嚴肅的場合才使用,今天她爲什麼要這樣呢?李世民給弄得莫名其妙。長孫皇后便說:“妾聽說,君主英明,臣才正直。現在魏徵這樣正直,說明陛下十分英明啊!咱們國家大有希望,妾怎敢不祝賀呢!”緊接着,長孫皇后又對忠心耿直、直言敢諫之臣的難得,以及他們對於國家的不可或缺,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巧妙地規勸,使李世民恢復了平靜,加深了對魏徵的理解和認識,君臣之間可能發生的一場流血事件避免了。事後,每當李世民想起這件事,總是免不了流露出對長孫皇后的感激之情。

二、曉之以利,爲馬官請命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所特別心愛的一匹駿馬“無病而暴死”,他不禁勃然大怒,下令將養馬的宮人抓起來,並打算將他處死。

李世民愛馬成癖,朝野聞名。這也許是他在武力統一中原與邊疆的長期戎馬生涯中,得益於騎射戰術,逐漸養成的一種特別愛好。在當年的虎牢戰役中,窶建德軍中有個名叫王琬的,乘隋煬帝所御驄馬出來挑戰,李世民竟彷彿忘記了自己置身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爲那匹好馬大聲讚歎起來。後來這匹馬被俘獲,成了他的坐騎,在一次遠征中死去,他爲之深感悲哀,專門命樂工爲死馬譜寫了一首曲子,取名《黃驄疊曲》,寄託他的哀思。李世民即位後,在宮中建築馬苑,專門爲他飼養名種良馬,他生平最得意的詩作《詠飲馬》,也是以馬爲題材。足見李世民愛馬之情非同一般。

這一次,由於養馬宮人的過失,使他失去了一匹不可多得的良馬,龍顏大怒當然可以理解。但爲了一匹馬而殺死一個人,情理難容。爲了不使皇上的名聲受到不必要的污損,長孫皇后站出來爲養馬宮的人請命了。

她沒有半點批評、指責或教訓的口氣,而是給李世民講了一個動聽的故事:“當年齊景公也是這樣,因爲死了一匹馬而要殺死養馬的人,齊大夫晏嬰便當場給養馬的人列出了三條罪狀:你把國君心愛的馬養死了,這是你的第一條罪狀;你使國君因馬死而殺人,老百姓知道了必然要埋怨國君重馬輕人,濫殺無辜,這是你的第二條罪狀;你使我們的國君在諸侯中留下壞名聲而輕視我們齊國,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齊景公經晏嬰這麼一說,知道自己處理問題不夠慎重,就赦免了那個養馬的人。”長孫皇后說到這裏,提醒李世民說:“陛下您是愛讀書的人,這個故事不會不知道,今天怎麼忘了呢?大概是過分氣惱的緣故吧!”

經長孫皇后這麼一說,李世民茅塞頓開,立即打消了要處死養馬宮人的念頭。他深情地對長孫皇后說:“要不是你提醒,我差點又幹了蠢事。”

三、高瞻遠矚,阻攔親屬參政

長孫氏身居皇后顯位,但絕不像歷史上有的皇后那樣趁機結幫拉派,大搞裙帶風,培植後黨勢力。她平生反對得最起勁的就是外戚干政。長孫皇后曾親自動筆撰文,對東漢明帝的馬皇后,沒有能夠有效地抑退外戚專政造成內亂的歷史教訓,進行認真地總結,作爲自勉,也用來勉人。

她不僅有言論,而且還有具體的行動。長孫皇后的胞兄長孫無忌,是唐太宗起事前的布衣之交,在玄武門之變中爲李世民奪取帝位立下大功。李世民一直將他當作密友至交,委以重任。對此,長孫皇后一直感到惴惴不安,多次向李世民表示心跡:“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女佈列朝廷。”李世民因賞識長孫無忌的功德和才幹,對他倍加信任,沒有采納皇后的意見,還是封他爲宰相。長孫皇后只得自己出面,找哥哥密談,懇請他堅決辭職。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他的哥哥一直沒有能夠離開權力中心。

長孫皇后在去世前,還念念不忘地告誡自己的親屬,千萬不要仗勢篡權。直到武則天參政時,他的哥哥長孫無忌終於被視作絆腳石而遭放逐,最後落得自殺身亡。

長孫皇后的這些言論和行動充滿着智慧和機警,也使李世民對她更加深信不疑。當這位皇后病逝時,李世民悲痛欲絕,他流着淚傾訴道:長孫皇后能夠經常規勸我,糾正、彌補了我的許多過失,從今以後,我再也聽不到她的善言規勸了!失去一個這麼好的賢內助,我怎麼能不悲傷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