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武則天沒有殺掉李治直接奪權爲的是什麼?一位頭腦清醒的政客

武則天沒有殺掉李治直接奪權爲的是什麼?一位頭腦清醒的政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武則天沒有殺掉李治直接奪權爲的是什麼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皇后如果成心想殺掉皇帝,從技術層面來講其實並非不可能,比如後來的韋皇后輕鬆毒死唐中宗李顯。但能做到,並不意味着能做:

唐高宗李治不僅僅是武則天的丈夫,而且還是她的政治盟友、權力的源泉;武則天如果站在李治的對立面,其地位就失去了法理基礎,權力也就丟掉了抓手。武則天是一位頭腦清醒的政客,而不是毫無章法的悍婦,這就是她與兒媳婦韋皇后的最大區別。

從尼姑到皇后,武則天的祕訣,就是不斷尋找盟友。

當初李世民駕崩後,那些沒生下皇子、公主的後宮們都被送進感業寺當上了尼姑,但身處其中武氏早已爲自己安排好了退路。

有一次,在李世民的忌日那天,唐高宗李治來到感業寺上香拜佛時,當見到自己的“故人”武氏,其後兩人眉目相交、暗自垂淚。但王皇后聽說這事後不僅不生氣,反而一邊吩咐武氏蓄髮,一邊主動勸說李治把武氏納入後宮。

常言道後宮如戰場,王皇后爲啥如此大度?有個外交思維叫作“離強而合弱、遠交而近攻”(李世民岳父長孫晟的傑作),王皇后之所以積極拉攏武氏,是因爲這個困局:她身患不孕症,兒女雙全的蕭淑妃則正當紅,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自己的皇后之位。因此,引入身份不怎麼清白、在朝廷無依無靠的武氏,理論上能夠有效分散李治對蕭淑妃的寵愛。

武則天沒有殺掉李治直接奪權爲的是什麼?一位頭腦清醒的政客

武氏不負所望,在進宮後,她侍奉王皇后極爲謙恭有禮,處處刻意逢迎;而王皇后也感嘆自己沒看走眼,多次在李治面前替武氏美言。

就這樣,沒過多久,蕭淑妃確實像王皇后計劃的那樣失了寵,但已經被提拔爲昭儀的武氏迅速填補了空缺,一躍成爲李治身前最當紅的後宮。

王皇后這下傻了眼,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她和蕭淑妃迅速摒棄前嫌、同仇敵愾,攜手針對武氏;後者也不甘示弱,凡是王、蕭二人的敵人,武氏都刻意與其結交。

沒過多久,在武氏陰狠的策略下(不惜以自己剛出生的女兒爲代價),王皇后徹底失去了李治的信任,甚至到了後位不保的地步。這時,在主客觀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武后成爲了李治的政治盟友。

李治之所以鐵了心要改立皇后,並不僅僅因爲王皇后不能生育,更不是由於他偏愛武氏,而是爲了對抗關隴勳貴、奪取屬於自己的權力。

當初李世民駕崩前,幾乎給兒子打點好了一切,開國元勳長孫無忌、褚遂良、李世勣作爲輔政大臣,對大唐王朝進行着全方位的保護。李治即位初期,“無忌與褚遂良同心輔政,上亦尊禮二人,恭己以聽之”,他對二位輔政大員幾乎言聽計從,史官對當時的朝廷評價是:“有貞觀之遺風”。

但站在李治的視角來看,這種評價卻像是在打臉: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眼下自己卻完全沿用了父親留下的班子、延續了先帝的政策,咱不要面子的嗎?更何況,親舅舅長孫無忌逐漸有獨斷專行的趨勢,就像被他陷害而死的吳王李恪所說的那樣:“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

武則天沒有殺掉李治直接奪權爲的是什麼?一位頭腦清醒的政客 第2張

而改立皇后,正是李治展現權威、對抗輔政大員的絕佳機會。

關於爲啥要改立皇后,李治給出的理由很充分:“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即:這是以傳統接代爲出發點的家事;

而褚遂良等人反對的依據則很義正辭嚴:“皇后名家,先帝爲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也就是說,在他們眼裏,出自關隴世家的王皇后(西魏名臣王思政的孫女)是先帝唐太宗欽定的,所以這就是件牽涉到大是大非的國事,是原則性問題,絕對不能改。

但這種“政治壓迫”,反而讓李治鐵了心要改立皇后:你們眼裏、心目中只有先帝,沒有朕是嗎?在李世勣、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的支持下,他於公元655年正式改立武氏爲皇后;數年後,在武后的運作下,褚遂良、長孫無忌先後被殺,關隴集團許多元老都受到株連。

武則天沒有殺掉李治直接奪權爲的是什麼?一位頭腦清醒的政客 第3張

從此,唐高宗終於得以大權在握,徹底擺脫了父親的陰影,成了完完全全的九五之尊。同時,西魏、北周、隋朝以及初唐以來在政壇呼風喚雨的關隴集團也遭受了重擊,封建皇權得到了空前加強(當然還有科舉制的關鍵功勞)。

在這個過程中,武則天既是李治的藉口,也是積極出謀劃策的“賢內助”,雙方各取所需、配合密切。

後來,李治風疾頻發,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政務的處理。爲了避免大權再度落入大臣之手,他選擇了依賴自己的皇后,史書稱:“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而足智多謀、飽讀文史的武后不負重託,對政務的處理意見,與李治的想法幾乎完全吻合。於是,直至李治去世,兩人長期處於共同輔政的狀態,被稱"二聖"。

但我們要明白一個基本的概念:封建王朝政權歸屬的本質是“家天下”,在政權穩定、形勢發展積極向上的趨勢下,那時大唐朝野忠誠的對象是李氏。武則天之所以能夠參與治國理政,完全來自李治的授權。作爲一個獨立自然人,武則天不具備任何執政的法理基礎;但在李治的親自許可下,這就完全不一樣了,君權神授、臣權君授,唐高宗的授權,纔是武則天從政的前提。

在公元664年,李治曾一度想廢除武則天的皇后之位,甚至連詔書都草擬好了。但在聞訊趕來的武則天的一番“自訴”下,李治最終改變了主意。

武則天到底對李治說了什麼?也許會涉及到夫妻之情,但這絕對不是重點,只有政治、國事才能說服李治。

我們設身處地假想一下,李治風疾頻發,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工作;如果除掉武后,輔佐自己處理政務、掌控羣臣的重任委託給誰?是“打工人”宰相,還是年僅11歲的太子?亦或是啓用宦官?畢竟在歷史上,朝臣從來都不是皇帝最信任的對象,這就是外戚、宦官屢屢得勢的原因。

武則天沒有殺掉李治直接奪權爲的是什麼?一位頭腦清醒的政客 第4張

而相對而言,自己的老婆才最可靠,而且能力合格,無疑是最佳人選。

那麼,爲什麼在李治駕崩後,武則天跟能架空兒子、自己篡位呢?

首先,武則天稱帝是一個循序漸進、耗時甚久的過程,更是權術博弈、利益交換的系統工程,不是殺個人就能解決的;

其次,但也是最重要的:武則天能夠擺弄繼位的皇帝,憑藉的是自己高宗遺孀、當朝太后的身份。百善孝爲先,從漢朝開始,太后聯合大臣冊立皇帝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武則天不敢把丈夫李治怎麼樣,卻能有無數個理由折騰自己的兒子。

那麼,如果武則天昏了頭毒殺自己親夫,結果會怎樣?後來的韋皇后就是個反面典型。即使昏庸如李顯,不明不白死後尚且能激起皇室、朝臣的激烈反撲;帶領唐朝達到新高峯的李治,豈能是任人宰割的軟柿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