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慈安是被慈禧和恭親王脅迫的嗎 慈安爲什麼會站在慈禧的一邊

慈安是被慈禧和恭親王脅迫的嗎 慈安爲什麼會站在慈禧的一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慈安和慈禧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慈安閨名無可考, 只知是“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鈕祜祿氏在清朝是大姓, 她的父親穆揚阿身爲右江道,是朝廷正四品官員。因此慈安雖屬名門望族,但也算得大家閨秀的。

咸豐二年(1852)二月,慈安被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爲皇后,其嬪妃冊封典禮均未舉行,十月立爲皇后,時年十六,比咸豐小六歲。她生前沒有子嗣,但卻依靠丈夫咸豐皇帝的信任和寵愛,由嬪連升四級成爲皇后,僅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堪稱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慈安是被慈禧和恭親王脅迫的嗎 慈安爲什麼會站在慈禧的一邊

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豐崩。他臨終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長子載淳爲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 匡源 、 杜翰 、 焦佑瀛 八人爲贊襄政務大臣。三、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統一天下的權力,並下發"派載垣等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的上諭。

當時二十五歲的慈安成爲皇太后,“是時, 孝貞、孝欽兩宮並尊”,孝貞即慈安, 而孝欽便是慈禧。由於咸豐朝間,慈禧只是“懿貴妃”,親子即位後被奉爲“聖母皇太后”,徽號慈禧;而原來高她一級的先帝的皇后慈安則被尊爲“母后皇太后”,徽號慈安,於是後人也慣以“慈安”稱之。

慈安是被慈禧和恭親王脅迫的嗎 慈安爲什麼會站在慈禧的一邊 第2張

史書記載慈安所做的最突顯的有兩件事:

一是誅殺太監安德海。清朝制度太監不得出京城,犯者殺無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同治八年(1869)八月,他請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獲得許可。但他不知收斂,一路招搖,途經山東境內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丁寶楨迅速將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護,慈安"立命誅之"。結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

二是立阿魯特氏爲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17歲同治到了立後成婚的年齡。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兩人各執己見,最後同治採納了慈安的意見,同意立阿魯特氏爲皇后。

咸豐死後兩個月,清宮即發生了辛酉政變。這場朝廷內部的權力之爭,一方是兩宮皇太后和以恭親王奕欣爲首的皇族,另一方則是咸豐帝臨終任命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這場政變的組織者、策劃者和領導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幹力量是奕欣,但也絕對不應忽視慈安在其中的作用。

慈安是被慈禧和恭親王脅迫的嗎 慈安爲什麼會站在慈禧的一邊 第3張

慈安爲什麼會站到了慈禧這一邊?

慈安是被慈禧和恭親王脅迫的——這點可能性不大。當時慈禧和奕訢二人黨羽未豐,依然要忌憚並且仰仗利用慈安“先帝正宮皇后”的權力地位。在後來兩宮垂簾時,慈安跟慈禧關係甚洽,慈安做出了一件讓慈禧非常滿意、甚至有些感動的事——邀慈禧同居養心殿。清朝後宮祖制,嬪妃的子嗣名分上皆是中宮皇后的子女,故而慈安是同治的嫡母,對同治有絕對撫養權。同治登基後,作爲皇帝要居住在養心殿,。而作爲年僅六歲的孩童,其嫡母順理成章要同入養心殿撫育照料。慈禧作爲庶母,只能依照宮中規矩住在太后的宮殿裏,沒有資格進入養心殿與兒子朝夕共處。如果在辛酉政變時慈安受到了慈禧脅迫,二人斷然不會是這樣融洽、共榮的關係。

其實,慈安之所以能與慈禧統一戰線,是憑着“婦人之見”, 做出了她自認爲正確的選擇。這個事件中慈安有她的私心——當然不是篡位奪權,而是維護皇權尊嚴。在慈安眼中,她並不是選擇了慈禧和恭親王,而是在支持和守護幼年的咸豐,守護先帝的江山統治。

慈安是被慈禧和恭親王脅迫的嗎 慈安爲什麼會站在慈禧的一邊 第4張

在辛酉年十月的記載中提到,這幾位贊襄王大臣平日裏“跋扈不臣”“悖逆狂謬”,更有甚者“擅坐御位”,可見其八人自視權重位高,皇位上奉着的又是孤兒寡母——小小幼童和二十來歲的年輕婦道人家,於是放肆行事、挑釁宮規皇權。這樣子的磕碰、衝突,恐怕在咸豐駕崩不久便已顯棱角,慈安對於這種破壞規矩、踐踏皇權的行爲是斷斷不能容忍的,心內嫌隙芥蒂可能早已有之。

實質上,在此前辛酉年九月的聖旨中,皇帝 (實質上是兩宮太后) 的斥責也埋下了懲治八大臣的引子:“載垣等復不能盡心和議, 徒以誘禍英國使臣,以塞己責任,以致失信於各國,澱園 (即圓明園) 被擾, 我皇考巡幸熱河,實聖心不得以之苦衷也。”這可以說是慈禧的意思,但“御賞”之印也明明白白表示着這也是慈安認同的價值觀。

慈安重視的 是一份安穩與太平,是在江山飄搖、朝局動盪之際求得清國與海外諸國的相安無事。一次次的戰敗、一份份條約的簽訂, 讓她害怕戰爭,讓她不再具有戰勝的信心,她唯願在滿足諸國要求之後,各國可以講一些“仁義禮智信”,還大清一段太平歲月。在慈安眼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當年隨咸豐出逃熱河,一切的紛擾、屈辱,源頭都是載垣 (贊襄王大臣之一) 等人“不能盡心和議”,是他們將先帝、將大清推向了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