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武則天上位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初唐政治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

武則天上位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初唐政治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武則天上位的背後,是初唐政治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大唐王朝的長安大明宮西北隅,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名爲凌煙閣。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爲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了一個陳列功臣們畫像的閣樓,即爲凌煙閣。

功臣們的畫像由大明宮的設計師閻立本所畫,被稱爲《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爲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凌煙閣修建好之後,唐太宗李世民時常前往懷舊。

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一位的就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從隋末李淵起兵入關中起就追隨李世民,並且策動“玄武門之變”,可謂是爲李世民登上皇位立下汗馬功勞。

不僅如此,李世民的文德皇后長孫氏,更是長孫無忌的親妹妹。因此,長孫無忌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可謂權傾朝野。

在人生大紅大紫之時長孫無忌或許忘了,政治永遠是最殘酷的,當你到達權力巔峯的那一刻,同時也意味着你開始走下坡路了,如果控制不好下落的速度,必定會因爲摔跟頭受傷,甚至摔得粉身碎骨。

武則天上位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初唐政治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

實事也證明了這一點,即使長孫無忌有天大的功勞和背景,最後也是落下個自縊身亡的悽慘下場。長孫無忌的從權力巔峯的跌落的同時,也揭示了初唐政治勢力的鬥爭走向。

一、關隴集團

“關隴集團”這一概念,最早是陳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提出的。

與隋朝的楊氏皇族一樣,李唐皇族也有關隴集團的背景。李淵的母親是北周關隴集團代表人物獨孤信的女兒,與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是親姐妹,李淵的太穆皇后是北周宇文泰的外孫女。李唐之所以能夠代隋,隋朝末年的關隴集團對其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

關隴集團的崛起,得益於府兵制的軍事制度。早期的府兵制的核心是兵農分離,士兵專心於打仗練兵,農民專心於耕地種田。但是,自隋朝文帝楊堅開皇之治,天下局勢穩定,無仗可打使得供養大量的府兵不僅成爲朝廷的財政負擔,還可能成爲新的動亂根源。

於是,隋文帝楊堅不得不對府兵制進行調整,“農兵分離”改爲“農兵合一”。府兵平時種地務農,戰時接受國家徵調,自備武器、馬匹、衣物等隨軍出征。土地政策上,府兵享受均田制等配套優待,所以,很多人願意當府兵。

“天下已定,兵農合一,承平日久,兵不堪用”。和平的年代裏,府兵制的衰弱是不可避免的。儘管隋末天下大亂,讓李唐的府兵有了鍛鍊的機會,但李世民平定四方後,府兵制在貞觀年間不可避免的走向廢弛。腐化的府兵越來越難以滿足軍事需求,而憑藉府兵力量掌權的關隴集團,也隨着府兵制的日漸衰落失去了政治上的強勢。

關隴集團雖然自唐朝開始走向沒落,但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關隴集團在政治上的地位還是不可動搖的。像開國功臣長孫無忌、衛國公李靖、許國公高士廉、霍國公柴紹都有關隴集團背景。

二、山東集團

大唐之所以能結束隋末亂局而統一天下,單靠關隴集團的力量是辦不到的,李世民還吸收了另外一股勢力,就是山東集團。

山東集團中的“山東”,並不是現在的山東。戰國時期,以崤山作爲分界,崤山以東的齊、楚、燕、趙、魏、韓六國被稱爲山東六國,而崤山以西只有秦國。山東六國雖然文化各不相同,但相對於變法後的虎狼之秦,他們身上的延續的周文化又有很大的共性。

六國與秦國形成東西兩大陣營,東西的文化矛盾在秦漢的大統一後也沒有消除。南北朝後,又加入了個胡漢矛盾,山東士族隨着司馬氏衣冠南渡後,又形成了關中(北周)、山東(北齊)、江左三個地域文化。

北周滅掉北齊後,宇文泰吸收了山東士族,但依舊執行“關中本位”政策。隋朝和唐朝因爲都是關隴出身,建國時都依舊延續“關中本位政策”。

唐太宗李世民,以開明的用人政策著稱,不管你是關隴、山東、還是胡人,只要有真才實幹,他就敢任用。所以,李世民大膽地啓用了房玄齡、李勣等山東豪傑。

武則天上位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初唐政治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 第2張

隨着山東士族在社會上的聲望越來越高,滿朝官員十分羨慕山東士族,紛紛與山東士族通過婚姻結親,山東士族的勢力,幾乎要和皇族分庭抗禮了。長此以往,山東士族繼東漢後,再次將成爲門閥的主體,成爲王朝背後的影子操控者。這當然是李世民不能容忍的。

爲了打壓山東士族,李世民禁止皇子選擇山東士族之女爲妃,公主不得嫁給山東士族之子。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朝廷下令禁止崔、盧、鄭、王、李等山東士族大姓之間相互通婚。高宗還下詔:

“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輔、盧渾、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爲婚姻。仍定天下嫁女受才之數,毋得受陪門財。”——出自《新唐書·高儉傳》

打壓歸打壓,爲了江山社稷,山東的人才還是要用的,像房玄齡、魏徵、李勣這樣沒有山東地方士族階級背景的山東人,李世民還是大膽地委以重任。

唐高宗“廢王立武”的背後,是關隴集團與山東集團的角鬥場

唐太宗不拘一格的均勢用人方針,初步動搖了關隴集團壟斷資源的格局。但在其執政末期,不同勢力的功臣因王朝接班人問題而走向分裂。其中,代表關隴集團的長孫無忌與褚遂良擁立晉王李治。最後,李世民廢除太子李承乾,指定李治爲接班人。

唐高宗即位後不久,作爲攝政大臣的長孫無忌就對政敵發動了大清洗。高宗叔父李元景、兄長吳王李恪、妹妹高陽公主等人被賜死。而曾經爲唐太宗東征西討的江夏郡王李道宗被流放象州,病逝途中。房玄齡、杜如晦的兒子也受到牽連,家道中落。名將李勣被迫辭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宰相)一職。這使得李唐宗室與山東士族集團都受到了沉重打擊。至此,以長孫無忌爲首的關隴貴族把持朝政。

長孫無忌登上權力的巔峯時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古以來位極人臣者,在雄主眼前站的越高摔得越慘。當然,也有可能長孫無忌在自鳴得意的時候,認爲唐高宗李治是個軟柿子,可惜他看走眼了。

李治也是一位雄主,意識關隴集團在政治上的專權,不利於大唐王朝的長期穩固統治。唐高宗李治在掌權後,想盡辦法要肢解把持朝政關隴集團,尤其是對付長孫無忌。

李治乾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廢王立武”。

唐高宗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爲皇后,表面上是皇帝的家事,但熟悉古代政治權力的朋友應該 知道,皇帝后宮的秩序背後,也是朝堂上的政治博弈。“廢王立武”實際上是關隴集團與山東集團的一場命運的角鬥。

王皇后的身後是關隴集團的勢力,而武則天既不屬於關隴集團,又不屬於山東士族,她代表的是山東寒族(寒族並不是窮的意思,而是社會地位遠不如“士族”門閥)。

當唐高宗試圖立武則天爲後時,長孫無忌、諸遂良、于志寧等關隴權貴當即表示強烈反對。這不僅僅是出於禮法考慮(武則天是太宗時的才人,相當於高宗的一個小媽),更是因爲她不是關隴集團出身。

而老將李勣作爲山東集團的代表,卻表示贊成。這不僅是因爲山東士族對關隴集團單純的派系鬥爭,李勣更是出於武則天雖是寒族,但同屬山東陣營的的考慮。一個山東人作皇后,總比關隴集團的王皇后對山東士族有利。

最終,李治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爲庶人,囚於別院 ;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李治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爲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貶。

武則天上位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初唐政治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 第3張

顯慶四年(659年),許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稱監察御史李巢勾結長孫無忌,圖謀造反。唐高宗也不與長孫無忌對質,便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並讓沿途州府發兵護送。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

最終,身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落得慘死的下場。

武則天的當權,意味着唐朝進入了山東寒族主政階段。

武則天通過聯手李勣等山東士族擊敗權臣長孫無忌上臺,自然把關隴集團視爲敵對陣營。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她取法隋文帝開創的科舉取士制度,通過考試選拔的方式擡升了“寒族”的地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庶族地主集團崛起,士族門閥地位下降。這使得東漢末年至初唐的門閥家族逐漸趨於解體,終結了延續數百年的貴族社會。

後來武則天改制稱帝,寒族出身的女皇,一方面破壞關隴集團,另一方面又打壓山東士族,同時積極擡升山東寒族的地位。此後她又通過遷都,把東都洛陽變成了實際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徹底顛覆了北周以來的“關中本位政策”,關隴集團因此零星瓦解,山東豪傑也漸漸不再作爲集團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