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賈誼的一生真的是個悲劇?他經歷了哪些事情?

賈誼的一生真的是個悲劇?他經歷了哪些事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賈誼的一生真的是個悲劇嗎?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從賈誼的故事裏,我們可以領會一個道理:做人,應該寵辱不驚,人家對你好,要過得去,人家對你不好,也要過得去。

賈誼的一生真的是個悲劇?他經歷了哪些事情?

賈誼這個人才華橫溢,但是書生氣太重,如果賈誼的才華運用得當的話,應該能成爲漢朝開國以來,唯一一個真正可以跟蕭何並駕齊驅的人物。

只可惜,賈誼這人閱歷太淺,經不住事,具有文人的缺點,情感太過豐富,多思多慮,最後被自己所誤。

賈誼生於公元前200年,河南洛陽人,從小好學,他是漢朝三朝丞相張蒼的學生,張蒼師從著名儒師荀子,所以賈誼也是儒家的學者。

賈誼年少的時候,才名傳遍河南,河南郡守吳公聽說了,就召賈誼爲謀士,爲吳公管理河南出謀劃策,吳公非常器重賈誼。

在賈誼的輔佐下,吳公將河南治理得很好,當時還有人稱讚說,河南吳公治平天下第一。而這位吳公,就是賈誼的第一位伯樂,賈誼和吳公的關係非常好,吳公見賈誼才華橫溢,如果屈居一方,就埋沒了賈誼的才華,於是向文帝舉薦賈誼。

如果當時吳公沒有舉薦賈誼,賈誼很有可能會據守河南,輔助吳公治理河南,教書育人,名滿天下,雖然賈誼可能不會有出頭之日,但是也會有一個好的結局,所以說有的時候造化弄人。

年少成名有時候不見得是件好事。

經過吳公的引薦,文帝先是任命賈誼爲博士,負責整理文書和皇帝的諮詢工作。文帝劉恆經過和賈誼的接觸,發現賈誼確實才華橫溢,很多對政事的看法很新穎,總是能夠切中要害。

賈誼任博士不過一年,就被破格提拔爲太中大夫,也就是掌管諫議的文官。

因爲賈誼的老師是張蒼,張蒼任丞相的時候,就有很多願望沒有實現,賈誼作爲學生就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對漢朝進行改革實現老師的願望。

其實,張蒼作爲前任丞相是可以向皇帝推薦自己的學生的,但是一來賈誼的年齡太小,閱歷淺薄,二來,張蒼認爲以當時的朝廷局勢來看,賈誼可能應付不了錯綜複雜的種種關係,於是就對賈誼放任自流了。

沒想到轉來轉去,賈誼還是入長安爲官了,時也命也。

此後,賈誼一上任就開始爲漢朝改革出謀劃策。

賈誼認爲前太常太卿孫叔通所制定的禮法制度,還有需要改進的餘地,就從禮法制度入手,進行改革,向文帝進獻《論定製度興禮樂疏》,以儒學爲根本,五行學說爲輔助,將儒學和五行相結合,設計了一套漢代禮儀制度,主張“改正朔、易服色、製法度、興禮樂”,以進一步代替秦制。

由於當時的文帝剛剛繼位,認爲條件還不成熟,就沒有采納,但是文帝還是十分認可賈誼的提議的。

當時賈誼才21歲。

過了一年,賈誼見文帝爲民生的事情憂心,當時百姓過得比較清苦,紛紛從商,地就沒人種了,雖然國庫日益充裕,但是糧食儲備也是民生之本,於是就開始研究如何讓農民發展農事。

經過研究,賈誼認爲,國家應該限制商戶發展了,應該重農抑商,發展新式耕種技術,每家每戶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糧食,加強糧食儲備,這次文帝採納了賈誼的建議,進過一系列的改革,農業經濟的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

賈誼的一生真的是個悲劇?他經歷了哪些事情? 第2張

農業改革還沒有多久不久,賈誼就又有了新的建議,正是這個建議,使賈誼遭到了貶黜。

賈誼向文帝提出,諸侯王勢大,漸漸形成尾大不掉的形式,如果讓諸侯王留在長安,和朝臣們形成政治聯盟,會對皇權形成權利制約,應該讓諸侯王回到各自的封地安守一方。

正是這個建議,插到了衆諸侯和部分朝臣們的心窩子上,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人對賈誼這個提議尤其反感,因爲他們要麼自己是一方諸侯,要麼就是與諸侯有利益牽扯,當然會排斥賈誼的這個建議。

但是他們知道這個提議,雖然對自己無益,但是對文帝有益,自己作爲臣子,不能觸皇帝的黴頭,就藉口彈劾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簡單的說,就是年紀輕輕,屁事不懂,就想着攬權搞事情,這不是無事生非添亂嗎。

文帝知道周勃等人的心思,也十分想採納賈誼的建議,但是自己剛剛繼位不過幾年,很多權力還沒有全部握在手中。如果不顧周勃等人的反對,很多政令就無法實施。

迫於壓力,文帝只能犧牲賈誼,將賈誼貶到了長沙,做長沙王的太傅。

賈誼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就做了政治的犧牲品,可哈哈的一路跋涉到長沙去了,一路上賈誼內心百感交集,在路過湘江,寫下《吊屈原賦》,藉機抒發自己不得志的憤懣之情。

後來,文帝懷疑周勃謀反,將周勃下獄,賈誼認爲周勃沒有這個膽子,於是向文帝求情,禮待周勃,經過薄太后的求情,文帝將周勃放了。

周勃之前還彈劾賈誼,賈誼全然沒有計較,還爲周勃求情,以德報怨,可見賈誼的胸襟確實非常人可比。

又過了幾年之後,文帝完全掌握了朝局,灌嬰已死,將周勃等人罷黜。再也沒人能夠左右文帝了,文帝就將賈誼召回京。

但是經過短短的幾年,賈誼的心志已經改變,已經寄情於老莊的生死禍福之說,以及鬼神等事,再無當年意氣風發一心改革的赤子之心。

文帝與賈誼徹夜暢談也沒有改變賈誼,於是漢文帝也沒有再勉強賈誼而是,將賈誼派到樑國,做樑懷王的太傅,將小兒子劉輯託付給賈誼。

樑地距離長安很近,若是文帝需要,可以隨時召回賈誼。

賈誼在樑國也沒有忘了爲文帝分憂解難,多次上書《治安事》,具體着圍繞匈奴侵邊、制度疏闊、諸侯王悟凝等三個問題而展開論述,建議文帝收歸政權,治理國家。

賈誼的文章文筆流暢,字字錦繡,文帝十分欣賞,但是文帝還是認爲於時不符,就沒有采納。

公元前173年,淮南王劉長被告謀反,淮南王死在了赴往長安的囚車內,文帝認爲還沒有查清楚是不是真的謀反,就將自己的弟弟逼死了,十分愧疚,將劉長的幾個兒子都封爲諸侯。

賈誼的一生真的是個悲劇?他經歷了哪些事情? 第3張

賈誼見此上書文帝,建議文帝不要將劉長的幾個兒子封侯,一旦封侯,就助長了諸侯的勢力,帶到劉長的幾個兒子已經長大,知道父親是怎麼死的,未必會記得文帝的恩德。

文帝出於愧疚,沒有聽賈誼的話,執意將劉長的幾個兒子都封了王。

公元前169年,樑懷王劉輯發生意外,墜馬而死,賈誼認爲辜負了文帝的託付,過了一年也鬱鬱而終了。

賈誼其人,才華橫溢,遇到了自己的第一個貴人吳公,從此名滿天下,遇到了文帝只能說半個貴人,因爲文帝雖然欣賞賈誼,但是對於賈誼的建議,十個也只採納一兩個,且重要的建議從來採納,所以造成了後來的禍事。

賈誼與文帝,實在不算君臣相得。

而且,賈誼這個人,實在不懂得朝廷上那些曲曲繞繞的關係,所以才得罪了那麼多的人,後來更是因爲過於愧疚而鬱鬱而終,才33歲,就丟了性命,實在是不明智的。

賈誼一生經歷過最大的兩件事,一個是自身被貶黜,一個是樑懷王之死,如果換成平常人,這不過是尋常事,一定會過得去的,但是對於賈誼,簡直是晴天霹靂,根本原因就是賈誼太過玻璃心,從小太順了,經不起風吹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