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如何正確評價李廣的功勞?和衛青比起來如何?

如何正確評價李廣的功勞?和衛青比起來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正確評價李廣的功勞?和衛青比起來如何?這個問題要從2個方面來看,從保家衛國的角度來看,李廣的貢獻甚至大於衛青:衛青的不世武功,一定是程度上是將士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從對後世的影響、從奠定中華民族版圖的角度來看,李廣是遠遠比不上衛青的。

《史記》中有李廣專門的一篇,稱爲《李將軍列傳》,其中這樣介紹李廣: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爲漢中郎。

吳楚軍時,廣爲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

徙爲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後廣轉爲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爲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爲名。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如何正確評價李廣的功勞?和衛青比起來如何?

他打仗很多,並且總是奮不顧身地衝鋒在第一線,以至於別人看了心疼,向皇帝進言:“他自恃本領,屢次和敵人正面作戰,恐怕會失去這員良將。”他的“飛將軍”之稱,倒是來自於敵人:敵人聽說他駐防右北平,就“避之”,好幾年不敢進犯他的防地。

然而,漢文帝爲之感慨:

“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因爲“文景之治”時注重發展經濟,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不推崇武功,所以李廣長期戰鬥在國防前線,卻沒有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機會。

也因爲長期保境安民、而不是主動出擊,李廣的戰術思想被固定爲“被動防守”的模式。“居久之”,過了很久之後,李廣也從年輕的戰將變得白髮蒼蒼了,歷史出人意料地開啓了漢武帝時代。

漢武帝重用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李廣屢次請戰,但漢武帝“以爲老,弗許;良久乃許之”。真的只是因爲年老嗎?恐怕未必。漢武帝喜歡提拔重用毫無背景的草根階層,不喜歡任用思想固化、戰術也固化的老將,恐怕這纔是真正的原因。

漢武帝終於同意李廣出征,卻暗中告誡衛青:“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 衛青帶着先入爲主的偏見,而李廣自恃經驗豐富,對新提拔的“外戚”衛青暗中不服氣。將帥不和,影響了戰局。

前面分析過,李廣長於防守。到長途奔襲、遠征作戰的時候,他的戰術侷限性就顯示出來了:沒有嚮導,沒有做好戰前偵察工作,結果導致了“失道”。

如何正確評價李廣的功勞?和衛青比起來如何? 第2張

本來勝負乃兵家常事,打了敗仗、總結經驗教訓,爭取下一次的勝利。可是衛青爲了向皇帝彙報戰場情況,而向李廣諮詢,李廣就勃然大怒了:

“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址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六十餘歲,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

就此結束了他跌宕起伏、輝煌璀璨的一生。

李廣是個性格上有嚴重缺陷的將軍。他爲保衛大漢邊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的戰術思想不適合主動出擊,因此在對匈奴的作戰中遭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