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要滅亡時崇禎聖旨求救 期間爲何沒有大將進京救駕

明朝要滅亡時崇禎聖旨求救 期間爲何沒有大將進京救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明朝滅亡時,崇禎發出求救的聖旨,爲何沒有將軍進京救駕?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17世紀的明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當明朝有難時,邊疆的將領卻無動於衷,他們爲何會拋棄明朝?

當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時,崇禎發出了救命的聖旨,迴應的將領卻寥寥無幾。當時的明朝,手握重兵的將領有左良玉,劉良佐,高傑,黃得功,劉澤清等將領。

在這些將領中,他們掌控的兵力並不少,比如左良玉,他是兵力最多的將領,高達八十萬之多。在崇禎發出求救時,這些將領爲何會拒絕救駕?這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1:驕橫跋扈的將領。對一個帝王來說,面對手握重兵的將領,始終有猜忌之心,特別是直接上位的皇帝。不經過一起出生入死,哪來的交情?這始終很難做到完全的放心。而且明朝已經走到後期,朝廷的運行已經腐朽不堪。

當這些將領看到明朝的處境時,他們想的不是一心一意地守護明朝,而是如何撈取更多的好處。他們手裏有兵,打了勝仗,就能嚮明政府要更多的好處。可明朝哪來更多的白銀犒賞他們?慢慢的,他們也驕橫跋扈起來,崇禎皇帝也難以指揮他們。畢竟崇禎的所作所爲,也讓他們忌憚,而兵權是他們不可能放棄的。

明朝要滅亡時崇禎聖旨求救 期間爲何沒有大將進京救駕

2:中央失去威信力。對崇禎而言,十七歲繼位,年紀輕輕也駕馭不了那些手握重兵的將軍。爲了拯救風雨飄搖的明朝,崇禎還是特別勤奮的。可他的多疑,讓許多將領寒了心。在明末時期,被崇禎斬殺的將領有袁崇煥,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等等。在崇禎時期,不管是武將還是文官,都殺掉很多。

當然,這也和黨派之爭有關,更有奸臣用計離間崇禎與大臣的關係。這導致崇禎與其他將領產生隔閡,原本想樹立威信的,結果卻得不到一點效果,全演變成君臣之間的猜疑。當中央失去威信時,地方將領自然不願意出手救助。救一個隨時滅亡的王朝,他們也得不到好處。沒有威信的中央政府,又如何能調動邊疆將領?

3:明朝的內部問題。相比起崇禎和將領的關係,明朝的內部問題更加嚴重。當李自成的起義軍橫掃北方時,許多將領都沒有信心能平定這次戰亂。相當腐敗的明政府,已經沒有更多白銀支持平叛。這些將領也知道朝廷的情況,他們消耗一些兵力,也得不到朝廷的援助。爲了平定戰亂,明朝加大徵稅,這導致民怨沸騰。

明朝要滅亡時崇禎聖旨求救 期間爲何沒有大將進京救駕 第2張

其中三響特別有名,它們分別是遼響,剿響,練響。這些都是給軍隊的,畢竟打仗是要金錢支持的。而百姓等不起他的休養生息,紛紛支持起義軍。失去民心的王朝,又豈能得到他人的庇護?加上時間和距離上,這些武將都不願意進京救駕。畢竟他們都知道,此次進京,必定是有去無回。他們也想,自己是不去,或許也人有去,可結果是誰都不去,最終明朝被李自成滅掉。

明朝要滅亡時崇禎聖旨求救 期間爲何沒有大將進京救駕 第3張

這些原因都導致他們不願意去救明朝。處在風雨飄搖的明朝,從各方面來看,他都失去了被擁戴的時候。如果他們放下疑心,選擇進京救駕,明朝或許還能再延續十幾年。想要救明朝,需要從內部出發,解決各種問題,最後達到中興的局面。

而在用人上,崇禎是失敗的,如果不是他的作死,明朝還不至於滅亡那麼快。在一個王朝末年,武將是決定國家安全的因素之一。畢竟追隨他的手下,更願意去賣命和團結。如果輕易換掉上司,都會面臨各種問題。畢竟誰也不服誰,新來的上司,也沒有威信可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