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善長被處死時,爲何不拿出朱元璋賜給自己的免死金牌?

李善長被處死時,爲何不拿出朱元璋賜給自己的免死金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代,朱元璋效法了前朝,並給了下屬大臣們很多金券和鐵券。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一天,明朝開國第一功臣、77歲高齡的李善長,及其全家70餘口,紛紛人頭落地!至今仍令人驚駭。

李善長被處死時,爲何不拿出朱元璋賜給自己的免死金牌?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丞相,朱元璋的股肱重臣,被譽爲“明朝開國第一文臣”,淮西勳貴領頭羊,爵至韓國公,與湯和、徐達、劉伯溫、常遇春等共爲大明王朝開國實際最高功臣。李善長被朱元璋不止一次贊爲“在世蕭何”。如此重臣,朱元璋爲何容不下他呢?

李善長的死跟10年前明朝開國功臣胡惟庸的案子有關。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圖謀不軌”的罪名誅殺了宰相胡惟庸,並趁勢罷免了左右丞相,以六部取代中書省。朱元璋此舉可謂是一石二鳥,不但廢除了丞相制,進一步加強了中央皇權,還藉此機會清除了一大批的開國勳貴。10年後,李善長因胡惟庸而被牽連,最後慘遭滅門。

所謂“獨木不成林,一人不爲衆”,朱元璋的成功,離不開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一幫能臣。朱元璋出身低微,從一個小小的放牛娃成長爲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在這個過程中,手下謀臣猛將最終將他推到皇帝的位子。而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也沒有忘記這些開國功臣的拼死助攻,於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比如李善長,他不但得了一個“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的封號,還被封爲韓國公,同時還被任命爲太師、左柱國、中書省左丞相等要職,可謂是位極人臣。

剛剛當上皇帝的朱元璋還是非常講義氣的,不光是大封功臣,對於那些功勞特別突出的大臣,朱元璋還賞賜給他們丹書鐵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免死金牌。李善長作爲朱元璋手下最傑出的文臣,不但得到了可以世襲罔替的韓國公爵位,還得到了最高等級的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在漢朝就出現了,不過那時候還叫做丹書鐵券,是用硃砂寫在鐵板上的,而硃砂是皇帝批閱奏摺時專用物品,其他人禁止使用。鐵券就是用鐵製的憑證,形狀一般是圓筒瓦形。免死金牌分左右兩份,左邊由臣子保存,右邊則放在皇室內府,這是爲了防止僞造,如若出現意外,可以左右兩券合在一起,校正真假。

 

李善長被處死時,爲何不拿出朱元璋賜給自己的免死金牌? 第2張

那時候的丹書鐵券並不具備免死的功能,只是對於功臣的一種象徵性獎勵。到了北魏時期,它才慢慢有了免死的功能,當時官員紛紛以有一塊免死金牌爲榮,甚至還有大臣主動向皇上討要免死金牌。那麼免死金牌真的能夠救犯罪的人一命嗎,那還得看皇帝的心情。發生在李善長身上的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

李善長被朱元璋羅列的罪行有:黨爭激烈,演變成威脅皇權;包庇胡惟庸,隔岸觀火,禍從口出;功高震主,還不檢點,犯了帝忌。最初的時候,李善長不以爲然,認爲自己擁有免死金牌就可以肆意妄爲,當知道要被斬首的時候,他拿出免死金牌,想以此抵罪。

李善長說:“陛下,這是您當年賜給我的免死金牌,如今我拿它出來能否救我一命?”朱元璋卻哈哈大笑,讓他擦亮眼睛看看上面的5個字。原來在這個免死金牌上還有一行小字,上面寫着“除謀反大逆”。

當初,漢高祖劉邦對那些有功的從龍之臣頒發了丹書鐵券,可是事實證明,這個丹書鐵券實際上並不好用。歷史上那些得到丹書鐵券,後又被皇帝所殺的大臣實在太多了,僅僅依靠一塊小小的丹書鐵券,並不能保證自己的性命。而且,明朝的丹書鐵券相對於前朝來說,在適用範圍和時間上也有很大不同。

從隋唐時期開始,皇帝向大臣們頒發丹書鐵券已經成爲一種慣例,特別是唐代後期,丹書鐵券不但能夠免除本人死罪,甚至還可以豁免子孫後代1到3次的死罪。如宋太祖趙匡胤奪取天下後,爲了籠絡人心,特別昭告天下,賜予柴氏子孫丹書鐵券,柴氏後人憑此券不但能夠免除死罪,即使是普通犯罪也不得加刑。

對於大臣們來說,丹書鐵券自然是功能越多越好,可是對於皇帝們來說,丹書鐵券等於限制住了皇權。所以到了明朝時期,雖然朱元璋也給大臣們頒發了丹書鐵券,可是卻對丹書鐵券做出了詳細的劃分,並且對其使用規則作出了非常嚴苛的限制。

明朝以前,任何大臣都有可能得到皇帝賜予的丹書鐵券,甚至連太監都有被賜予丹書鐵券的例子。爲了避免這種情況,朱元璋特別規定,只有那些被封爲公爵、侯爵和伯爵並且立有軍功的人才有資格得到丹書鐵券。相應的丹書鐵券也被分爲三種等級,公爵爲第一等,侯爵爲第二等,伯爵爲第三等,這三種不同的丹書鐵券在免除死罪的種類和限制上有着很大的區別。

李善長被處死時,爲何不拿出朱元璋賜給自己的免死金牌? 第3張

李善長被封爲韓國公,當屬第一等公爵,但是朱元璋在製作丹書鐵券時耍了一個小心眼,在上面刻下了“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也就是說,哪怕是等級最高的公爵丹書鐵券,也只能免除其他的死罪,如果被皇帝認定爲謀逆大罪的話,就算持有公爵級的丹書鐵券,也無濟於事。而且,明朝的丹書鐵券是隻免本人,子孫後代是不在免死範圍內的。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外甥丁斌獲罪,李善長爲其求情,結果求情不成,反倒牽扯出了他十年前對胡惟庸謀反隱匿不報的事情。朱元璋對此大爲震怒,認爲李善長是胡惟庸黨羽,下旨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70餘人一併處死。李善長雖握有丹書鐵券,可是面對這種謀逆大罪,丹書鐵券也發揮不了作用,只能任憑皇帝處置。

在封建王朝,皇權象徵着至高無上,是不容任何人挑釁的。朱元璋嚴格吸取歷史上的宰相經驗教訓,鐵了心要徹底剷除宰相制度,既不搞獨相,也不搞羣相,其終極目標就是斬斷皇帝和百官之間的過渡環節,由皇帝直接統領百官。

一個貴爲九五之尊,一個是開國功臣,雖說兩個人曾經一起出生入死,但“屁股決定腦袋”,朱元璋和李善長漸行漸遠,再也找不回那份初心和信任。丹書鐵券,說白了還是出自皇帝之手,對大臣真的可以免死嗎,只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罷了。自洪武三年之後,朱元璋一共賜予34人丹書鐵券,這些得到免死金牌的大臣,除了徐達、李文忠等寥寥數人之外,大多數最後都被朱元璋藉故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