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光王李忱從小就裝傻,上位之後都做了哪些事?

光王李忱從小就裝傻,上位之後都做了哪些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末年,氣數將盡,大多數皇帝都沒什麼作爲,可是有一位皇子,他從小就裝傻,一朝登基卻用一道聖旨,嚇傻了扶持他上位的太監和一衆朝臣。這個人就是光王李忱。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爲強大的朝代之一,但無論多麼富強的國家,傳承過數代以後,都難免會積累下重重的矛盾而轉向式微。對於唐代來說,由盛轉衰的拐點,恰恰從它的最後一個盛世開始。

唐玄宗李隆基在前半生,還算是個好皇帝,但後來因爲貪圖享樂,重用安祿山等一衆野心家,最後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雖然最後叛亂被平定,但仍然留下了很多問題,整個唐朝末期一直處於內憂外患的局面之中。

首先因爲安史之亂雖然平定,但各地藩王還是存在着。這些人手握重兵嘴上說着效忠朝廷,但如果時機到來,說不定就會變成第二個安祿山。另外因爲大唐自身的孱弱,各個表面上暫時歸附的遊牧勢力,心中又開始動起心思。

他們不時出現的摩擦,讓朝廷不敢削減軍備,這也成了每年的一筆巨大開銷。就拿唐穆宗時期的一件小事來說,朝廷擬定把之前用來平叛的軍隊解散,但不給任何補償,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不久後,河朔藩王再次反叛,這些曾經的平叛軍隊全部加入了叛軍。除了這些讓皇帝焦頭爛額的外事,朝堂中的諸多勢力,也明爭暗鬥得厲害。

唐憲宗時期開始,朝廷中的官員因爲皇權的衰落,變成了涇渭分明的,以牛,李兩個大臣爲代表的兩派。他們爭權奪利,互相攻訐,史稱“牛李黨爭”。而這些大臣表面上爭奪的是朝廷的最高權力,其實他們只是代表着,不同的宦官集團的利益。

光王李忱從小就裝傻,上位之後都做了哪些事?

總而言之,在唐朝末期,真正的掌權之人,恰恰是隱藏在幕後的宦官們。他們當時的權力已經大到,可以隨時安排更換皇帝的地步了。

既然沒有權力,那麼唐代後期的皇帝們耽於享樂,不思進取似乎也能說得通。畢竟今天你是皇帝,明天的事情還不好說,不如趁着在位的機會,好好享受一下。於是,自唐穆宗開始接下來的敬宗、文宗和武宗,都算不上合格的皇帝。四個人在位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三十年,而他們的死因大多是離奇的暴亡。

幾任皇帝換下來,這個位置似乎已經成爲,當時風險最高的職業之一了。這一次,掌權的太監們把目光投向了一個“傻子”,他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名爲李忱,被封光王。

唐穆宗是他的哥哥,而之後的三個皇帝都是他的侄子。因爲父親老來生了他,所以李忱的年紀,比自己的侄子文宗還小一歲。他雖然輩分大,可是幾位侄子卻一直也對他不大尊敬。因爲李忱從小就表現出沉默寡言,一副不大聰明的樣子。不知是從誰的嘴裏,爲他下了這個定義,反正很快這人“蠢笨”的說法就傳開了。這也成爲了後宮中,絕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

唯有哥哥唐穆宗看出他的不凡,時常和他聊天,不過感情歸感情,如果不出意外,皇位本來是跟李忱沒有任何關係的。問題就出在唐穆宗和他的三個兒子,實在去世的太快了。他們這一支的男丁,已經禁不起皇位的消耗,於是李忱就幸運地成了新帝的候選之一。當然,他此時距離當上皇帝還差着一點,畢竟在當時,誰當皇帝是太監說了算的。

不過李忱有一個別人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看起來“傻”。這個特徵簡直是太監們最喜歡的“傀儡體質”,所以,當時已經三十多歲的李忱,就這樣被推上了皇位。

公元846年,光王李忱被朝中的宰相,以及手握兵權的太監馬元贄共同推舉,登上皇位,成爲唐朝第十七任皇帝唐宣宗。令所有人難以置信的是,李忱登基以後,處理起政事來駕輕就熟,而且處置十分得當。

這不但讓朝廷大臣們紛紛覺得看走了眼,就連想把他當成傀儡的太監和宰相,也大吃一驚。但李忱並沒有給他們反應的時間,上臺後馬上寫下聖旨,以黨爭誤國爲藉口,貶斥了宰相李德裕;又以太監亂政爲理由,發配了馬元贄。

光王李忱從小就裝傻,上位之後都做了哪些事? 第2張

除此之外,他把之前在黨爭中失勢的官員昭雪,讓他們爲自己所用。這樣就快速地搭建起了一個新的政治體系,也順便解決了一直困擾皇帝的黨爭的問題。除此之外,他還集中優勢兵力,一舉平定了各地的叛亂。

不久後,李忱重遣軍隊擊敗北狄,奪回被吐蕃侵佔的領土,短短的數年時間,朝廷的內憂外患基本解決。在當時的國內,水旱災害頻繁,他還以身作則,生活簡樸,藉此機會爲百姓減免稅賦。

另外,李忱還專門設置災害防治部門,派官員專門負責抗災事宜。他一生都以太宗李世民爲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和皇家子孫。因爲他的英明統治,也爲他贏得了“小太宗”的美名,可惜這位皇帝也沒能長壽,在他五十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李忱在位時的大唐,恐怕是這個朝代最後的迴光返照了。在此之後,唐代的皇帝更換得更加頻繁,而國家的衰落也似乎加快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