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安作爲朱元璋欽點的狀元 20天后爲何會被車裂

陳安作爲朱元璋欽點的狀元 20天后爲何會被車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朱元璋和狀元陳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被朱元璋欽點爲狀元的陳安,爲何僅高興20多天,就被車裂處死?

前言

自隋唐時期科舉制成形,科舉入仕便逐漸成爲寒門學子晉升的一種途徑,到了宋朝,科舉制度更是得到了高度發展。

而這種崇尚科考的風氣以及科舉入仕之後的影響力,使得狀元郎成爲最尊貴的榮耀。作爲當屆拔得頭籌者,不僅意味着他擁有了晉升的機會,更表示在將來可謂是前途無量。

但如果是洪武三十年間,恐怕誰都不願意當無比光榮的狀元郎。當年被朱元璋欽點爲狀元的陳安,僅高興了二十天,便迎來了車裂的悲慘命運。

陳安作爲朱元璋欽點的狀元 20天后爲何會被車裂

狀元陳安的悲慘命運

雖然科舉制在宋朝便已經得到了長足發展,但自元朝以來,科舉取士便屢次被停,一百多年的元朝歷史開科舉的次數屈指可數。

明朝建立之初,其取仕方式大多采用徵辟制度。直到洪武十七年,科舉制度纔再次以常規化的形式出現。

洪武三十年,三年一次的會試再度來臨,劉安便是當屆的考生之一。當時,負責此次會試的主考官爲劉三吾。

劉三吾雖然已經年邁,但身爲兩朝老臣的他,不僅制定了明朝科舉的條例,還主編了《寰宇通志》,可以說是在教育與學術方面聲望極高。

從任人方面便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此次科考的重視程度。但在如此重要的一次會試之中,卻爲劉三吾與陳安帶來了滅頂之災。

陳安作爲朱元璋欽點的狀元 20天后爲何會被車裂 第2張

陳安出身寒門,爲了能夠一朝中舉,已經寒窗苦讀多年。而這一年對他而言,運氣確實不錯,殿試環節之後,他被朱元璋欽點爲第一名。此時的陳安激動不已,有多年努力終有收穫的欣慰,亦有將來躋身朝堂大展才能的躊躇壯志。

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二月會試,三月殿試,苦讀十年所等來的卻是二十天的狀元郎生活。

陳安作爲朱元璋欽點的狀元 20天后爲何會被車裂 第3張

原來,這次會試,出現了極爲怪異的現象:此次中榜的五十一名考生,從狀元陳安到最後一名,全部爲南方人士。同時,此次負責監考主考官劉三吾以及另一位考官白蹈信,也都是南方人。

南北方考生同時參考,中榜者皆爲南方人士,兩位考官也是南方人。本就極爲罕見的事情加上這種巧合,瞬間引起了北方落榜考生的不滿。

他們認爲,之所以沒有北方考生入仕,是因爲考官偏袒南方考生。這樣的猜測瞬間引起了無數北方考生的共鳴,他們聯名向禮部上書,狀告劉三吾等人徇私。

因爲涉及到地域問題,此事很快就引起了滿城風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對此議論紛紛,朝中南北官員也受此影響,情緒逐漸上頭,很快,朱元璋的面前就擺了十多個監察御史的奏疏。

朱元璋見狀,憤怒不已,立馬成立了調查小組,讓他們徹查此事。除了懷疑事有蹊蹺的侍讀張信等人組成的調查小組之外,爲了表示調查的公正性,朱元璋還陳安等名列前茅者共同與他們增篩考生試卷,以此種方式曾錄北方人。

但是,經張信、陳安等人的篩選之後,呈現在朱元璋面前的試卷一言難盡。這些試卷,不僅文采不佳,甚至有些還多有禁語。

通過前後對比,之前錄取的51名考生試卷的確比增篩的更好,他們能被錄取實至名歸。但北方考生聽聞消息,仍然無法接受此種結果,同時,本就躁動的北方官員也紛紛表示絕對不可能有如此荒唐之事。而後,便有人狀告是張信等人故意挑選比較差的卷子給朱元璋看。

此事所波及的範圍,逐漸從考生傳到朝堂,再次傳到南北方各地,引起了廣泛關注。

陳安作爲朱元璋欽點的狀元 20天后爲何會被車裂 第4張

眼看事情愈演愈烈,朱元璋必須做出決斷。

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詔,表示劉三吾以及白蹈信爲藍玉餘黨,被認定爲反賊。而調查小組的官員張信,則被判處凌遲處死,狀元陳安被處以車裂。

多年苦讀,一朝中榜;捲入風波,難逃厄運。狀元郎陳安,就這樣稀裏糊塗的死在了這場風波之中。

科舉取士的政治意義

自科舉制誕生以來,便擁有許多積極意義。首先是使庶族地主有了取仕的途徑,打擊了曾經的世家大族;其次,科舉制成爲寒門晉升的主要途徑,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公平的特性。

但是,與仕途經濟掛鉤的科舉制,也逐漸與政治掛鉤,使其擁有濃厚的政治意義。

陳安所涉事件,在歷史上又被稱爲“南北榜案”。此案,其實從調查小組的選卷中便能看出,那一屆的考生之中,的確南方考生的試卷優於北方考生。

陳安作爲朱元璋欽點的狀元 20天后爲何會被車裂 第5張

早在靖康之變後,我國的經濟重心就實現了南移,南方經濟逐漸超過北方。而加上南方時局更爲穩定,便促使南方經濟文化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相較之下北方的劣勢也就更爲明顯。因此,若單是擇優錄取,優秀學生擁簇在南方也不足爲奇。

但科舉取士因爲與政治掛鉤,根本就無法在南北經濟文化差距較大的形勢下來進行,否則,勢必會引起南北地域之間的矛盾。

更何況,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說,朝堂之上僅有某一地域的官員,也勢必會引起政局的不平衡。因此,“南北榜案”中即使劉三吾並沒有徇私,劉安的狀元也是憑實力爭取。但在紛雜的政局之中,他們都得爲此讓路。

自此以後,明朝開始審視南北方之間的差異,終於在明宣宗期間出現了“南六北四”的取士規則:

“洪熙元年,宣宗即位。七月,定會試南、北、中三卷。先是,仁廟擬,一科每百人,以六四判南北。是時三分之,姑以百名爲率,南北各退五名爲中卷。北卷則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中卷則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廬、鳳二府,徐、滁、和三州;餘皆屬南卷。”

陳安作爲朱元璋欽點的狀元 20天后爲何會被車裂 第6張

然而,這樣的方式雖然緩解了南北方的矛盾,卻對明朝之後的政局產生了嚴重影響。

在這種取士制度之下,朝中官員拉幫結派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甚至在考生之間便開始以地域關係論親疏。“東林黨”便是最爲典型的代表。

陳安作爲朱元璋欽點的狀元 20天后爲何會被車裂 第7張

尾聲

科舉制雖然相對公平,但始終是爲政治服務。而陳安無疑是最倒黴的狀元,被朱元璋犧牲在了政治權衡之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