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亶望憑啥嗜食活驢填鴨極盡豪侈?王亶望大案顯示大清江山衰敗之勢

王亶望憑啥嗜食活驢填鴨極盡豪侈?王亶望大案顯示大清江山衰敗之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代姚元之的《竹葉亭雜記》中記載有這麼一段史實。

乾隆年間,山西巡撫王亶望特別喜好吃驢肉絲,爲此他的廚房中有專門飼養驢的人,養了好幾頭肥而健壯的驢。每當王稟望要吃驢肉時,廚師就在驢身上找一處最肥美的地方,直接用刀割一塊下來,立即烹調好送到王亶望面前。驢身上被割了一塊肉的地方鮮血淋漓,廚師就用燒的通紅的鐵塊烙一下,於是血就會立即被止住。

王亶望憑啥嗜食活驢填鴨極盡豪侈?王亶望大案顯示大清江山衰敗之勢

王亶望還喜好吃鴨子,而且必須是填鴨。他也有專門養填鴨的人,飼養方式與都城的填鴨大致相同,不同之處是不讓填鴨活動罷了。蓄養的方法是:取釀製紹興酒的罈子,將壇底敲掉,把鴨子放進壇中,然後用泥土封住壇底,使鴨子的頭頸伸到壇口之外,再用動物油和飯餵養。當然,罈子後面要留一個洞,供鴨子排糞便用。這樣養上六、七天,就可以養得很肥很大了,這種鴨子的肉非常細嫩,像豆腐一樣。如果王亶望偶然想吃豆腐,就要殺兩隻鴨子熬湯,然後用鴨湯煮豆腐,這樣才能送給他吃。寫到此地,姚元之嘆道:“豪侈若此,宜其不能令終也。”王亶望生活奢侈到這種地步,真不知他的這種奢侈有沒有止境!

王亶望的奢侈生活,在清朝官場絕非個別現象。

有清一代,自康熙中期以降,社會安定,有所謂的“康乾盛世”之稱,社會上吃喝之風盛行。上層社會,官場交往,腐敗與奢侈並行,形成了清代特有的豪奢之風。據《清稗類鈔》記載,清代吃喝風盛行,以宴席種類繁多記錄,有燒烤席、燕菜席、魚翅席、魚脣席、海蔘席、蟶乾席、三絲席諸名目。以碗碟多少大小記錄,有十六碟八大八小、十二碟六大六小、八碟四大四小等。以應酬之繁,當以京師爲最。王公大臣、八旗貴族和士大夫之間的官場交際、往來酒宴,有一日至四五次之多者。當時有人嘆曰:“都門爲人物薈萃之地,官僚筵宴,無日無之。然酒肆如林,塵囂殊甚。”即使是地處偏遠的甘肅蘭州,也是“宴會,爲費至巨,一燒烤席須百餘金,一燕菜席須八十餘金,一魚翅席須四十餘金。等而下之,爲海蔘席,亦須銀十二兩。”

王亶望憑啥嗜食活驢填鴨極盡豪侈?王亶望大案顯示大清江山衰敗之勢 第2張

在甘肅主持捐監期間,王亶望權勢大增,貪慾爆發。據王亶望本人後來供認。我得過屬員銀兩甚多,所以外人編個口號(民謠、順口溜)“一千見面,兩千便飯,三千射箭”。事實確如所言,沒有銀子,要見面都難!乾隆四十二年三月,鞏昌府知府潘時選赴藩司衙門要見王亶望未果,後送銀一千兩遞進,才見到王亶望。至於勒要屬員物品,讓屬員代買皮張、衣服、古董等他從來就不給價。他屬中隨從的很多親戚報捐監生,他從來不交銀子,只叫屬員填給實收,銀子就算在了屬員的帳上。他供認,在甘藩司三年任內,送銀送物給他的人多得連他也記不清。正如他的下屬常常議論的那樣“王亶望無人不向婪索”!作爲藩司,他還將每年本應發給各州縣用於運糧賑災的“腳價銀兩”三萬二千兩,裝入自己的口袋,並心安理得地認爲這是“屬員對他的孝敬”。

王亶望之所以如此貪婪,如此囂張,就是仗着他手中的“生殺”大權。他說過:“有州縣待我好的我就叫他把災分報多些,有些州縣待我平常的我就不准他多報”。他推行“競定分數開單派各州縣照單開報”,目的就是使各州縣官多給他送銀送物品。王亶望要蓋房屋,爲趕在上凍前建好房屋,皋蘭縣知縣程棟令工匠用熱水和泥,計費銀二萬兩。作爲對程棟的回報,每年災賑報銷時,王亶望就讓程棟多報一二萬石賑濟糧銀。於是,各州縣官紛紛效法,送銀的名目繁多,什麼節禮銀、盤費銀少則幾百兩,多者上千兩。設想,如此權勢,吃活驢、吃填鴨又算得了什麼?!

王亶望憑啥嗜食活驢填鴨極盡豪侈?王亶望大案顯示大清江山衰敗之勢 第3張

“乾隆季年,諸貪吏首稟望”。這樁發生在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的集體衆貪大案,震驚朝野。地方官員以賑災濟民的名義上下勾結、僞災舞弊、折收監糧、肆意侵吞。此案牽連布政使及以下各道、州、府、縣官員一百一十三人,追繳贓銀二百八十萬餘兩,連乾隆皇帝也驚呼,此案“爲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最終,王亶望、蔣全迪被處斬刑,王廷贊處絞首,勒爾謹賜死;其餘貪污數萬兩的巨犯斬首五十六人,免死發遣四十六人,革職、杖流、病故、畏罪自殺者數十人。乾隆帝坦承,查辦此案實在出於無奈而不得不辦,在辦理過程中也不忍大辦。捐監是此案的誘因,冒賑是其必然結果。後人評論,乾隆執法之嚴爲前代之罕見,然而“誅殛愈衆,而貪風愈甚”,王亶望大案顯示大清江山衰敗之勢已是無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