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浙江巡撫王亶望。最後爲何被處死?

清朝浙江巡撫王亶望。最後爲何被處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執政的中前期,勵精圖治,將清朝推向了巔峯,但到了晚年逐漸昏聵,他個人沉迷享樂,政務也開始鬆弛,上行下效,整個朝堂風氣急轉直下。在這樣一種環境下,發生了一樁驚天大案——甘肅冒賑案。此案件,既是個案、窩案,也是普遍現象,更是當時社會面貌的一個縮影。

乾隆三十九年,甘肅省的有司衙門,給乾隆發了一份報告,反映甘肅這些年大旱,糧食顆粒無收,老百姓生活有困難,因此請示老闆,在當地發動捐款賑災運動,準備給那些捐款大戶,每人獎勵一個“監生”名額,本質上是做文憑批發生意。

清朝的皇帝對賑災的事,向來比較重視,乾隆也不例外,因此就批准了甘肅的請示,但是,乾隆沒想到,他批的這個條子,到了地方竟然變成貪污的通行證。

清朝浙江巡撫王亶望。最後爲何被處死?

當時,甘肅有個叫王亶望的布政使。此人有個特殊愛好,喜歡吃驢肉絲和活驢肉,看見驢肉就像老鼠看見大米。他是通過捐納走上仕途,也就是花錢向朝廷買官。從政之後,他的花花腸子特別多,也特別會鑽營,因此,升官的速度也比較快。通過捐“監生”救災的事,就由他負責。但王亶望辦事的目的,可並不是爲了災民,而是要以此收回買官的成本,甚至取得暴利。

乾隆批准後,王亶望馬上擼起袖子開幹。他規定,監生文憑五十兩銀子一張。這價格比現在的自考成本低的多,而且手續方便,連走過場的考試也沒有,因此,買文憑的人趨之若鶩,很快就籌集一大筆銀子。錢到手後,王亶望並沒有用來買糧食賑災,而是和同僚一體分肥。僅僅三年時間,就收到捐監銀兩六百多萬兩。王亶望自己留下一半,剩下的見者有份。

當然,這羣人並不僅僅將銀子收入囊中就完事。按照清朝的財政規則,各項支出收入都要有帳可查。因此,王亶望要求下面的人,每年都要白紙黑字上報災情,甚至還給下面下達了災情指標,然後,將其整理成一本精緻的假賬上報給戶部。即便乾隆看到,也沒起疑心。但後來這事又是怎麼敗露的呢?

王亶望這個人精明過頭,他是一石二鳥,假借賑災之事,不僅撈錢,還以此爲包裝,作爲升官的法寶。他彷彿看透乾隆的心理,不停地給朝廷上摺子,說自己救了多少災民,下面的人如何歌頌皇帝云云。乾隆看到這樣的吹捧,難免心花怒放。1777年,因王亶望辦事“有功”,乾隆將其調往浙江,升任巡撫。從西北邊陲到繁華省份,王亶望也興高采烈,準備大幹一場,將來好更上一層樓。

清朝浙江巡撫王亶望。最後爲何被處死? 第2張

爲了早日晉升,王亶望一邊花錢鋪路,一邊給乾隆報喜。乾隆南巡到浙江時,發佈指示,要加固海塘,防治海水倒灌。老闆發話,王亶望必然要堅決貫徹,爲了早日修建好海塘邀功,他一次性捐了五十萬兩白銀作爲工程款。

結果,王亶望的這次慷慨捐款,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你一個巡撫,一年的正當工資,加上養廉銀,也就兩萬兩左右。你到浙江沒多久,怎麼一次就能拿出五十萬兩呢?這裏頭明顯有貓膩。於是,乾隆派遣阿桂調查。

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阿桂彙報,斂財的不僅有王亶望,甘肅全省,上至總督,下至府道縣,都與此事有關係。上頭收錢包庇,下頭配合做假賬,是一次團伙作案。

乾隆看到調查報告,大吃一驚:

“甘肅此案,上下溝通,侵弩剝民,盈千累萬,爲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清高宗實錄》”

意思就是說,甘肅上下其手,團伙作案,總數不可勝數,創造了我大清朝的歷史記錄。

乾隆下令,將王亶望即刻正法,其他相關人員殺的殺,流放的流放。該案件後來被稱之爲“甘肅捐監冒賑案”,它因貪污數量大,持續時間長,涉案人員多,成了清朝著名“貪污案”。王亶望作爲“操盤手”,他若不死,天理難容。

王亶望是乾隆中後期,清朝地方官的典型。王亶望的背後,還有千千萬萬個王亶望。他倒下了,還有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