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疏廣疏受倆叔侄爲何被合稱爲“寧邑二疏”?

疏廣疏受倆叔侄爲何被合稱爲“寧邑二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被人稱爲“寧邑二疏”的那就是疏廣、疏受這一對叔侄。疏廣出生時間不詳,史書上對其記載,只知道他在公元前45年去世。而疏受的話,其生平更爲不詳,連他的出生和死亡時期都沒有記載,其實這叔侄倆的事蹟都差不多,有所相同。 

疏廣疏受倆叔侄爲何被合稱爲“寧邑二疏”?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們兩個從小都樂於學習,精通六經五義,先後都被朝廷徵召爲官,疏廣先是做了博士郎,之後擔任太子少傅,最後升爲太傅。而疏受他在年幼的時候,就被舉薦爲賢良,徵召爲太子的家令,主管太子家中大小事務,爲人十分恭敬,對禮儀等方面都精通,就因爲日後跟漢宣帝的一次接觸,就被升爲太子少傅。叔侄倆共同服侍太子,傳授其知識和爲人之道,讓太子在12歲的時候,就已經精通《論語》等名著,於是,他們就想告老還鄉。

於是,他們告老還鄉的想法得到了漢宣帝的恩准,並賜予他們黃金20斤,而太子見自己兩個師傅要走,追加贈予50斤,以表示他們對自己的教誨。直到他們兩個離開京城的時候,大夫和親戚朋友都在東郭門前替他們餞行,單單送行的車子就達到一千輛左右,路上觀望的路人更是多不勝數,都讚歎道:“賢哉二大夫!”很多人都爲此留下了眼淚。

二疏回到故里之後,不是過上奢靡的生活,而是將錢財贈予鄉里。等到二疏死了之後,鄉親們爲了感激他們兩個的散金的恩惠,就把二疏的宅舊址取名爲“二疏城”,在他們散金的地方,立下一個石碑,名爲“散金臺”,又在城中建造二疏祠,祠中放着二疏像,讓後人們對此祭祀不絕。 

疏廣論遺產

疏廣論遺產其實講述的是古人如何處理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理念,雖然疏廣的方法讓人看起來不盡情理,但是他的一番議論足以讓人醒悟一番。誰都知道讓子孫們活在安逸的環境中,那麼他們就會喪失鬥志,只會逐漸地淪陷,此舉百害而無一利。只有讓他們能夠不斷地奮鬥,才能夠不斷打造更加健全的人格,而如今的社會,家庭是富了,讓孩子也富了,這其實是在害他們。 

疏廣疏受倆叔侄爲何被合稱爲“寧邑二疏”?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疏廣回到家鄉之後,過着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整天在家裏大擺酒席,讓那些長輩和朋友前來吃飯,跟他們一起娛樂。他還多次問自己的妻子家中的餘錢還有多少,並多次催他們去購買食物。過了一年多後,疏廣的這種做法,讓族中的子孫們有所不滿,跟疏廣的兄弟們說:“子孫們都希望祖父還活在人世的時候,能夠替家多賺取一些錢財,可是他每天這樣鋪張浪費,遲早家中的餘錢會用完。希望您能夠到我祖父面前,勸說他能夠購買田地和宅房。”

老人就找了一個機會,跟疏廣說了這些話,疏廣說:“我還沒到老糊塗的年紀,只是家中原有的土地和老宅,足以讓子孫們勤於勞作,就可以過上溫飽不愁的生活,跟普通人差不多。但是如今有這麼多的餘錢,只會使子孫們逐漸懶惰。況且這些錢交到他們手中只會讓他們就成了富人,如今的富人就是所有人的仇視對象。我沒有辦法來教導子孫,也不希望他們被衆人所怨恨,更何況這些錢是聖上補貼我告老還鄉的錢財,我希望跟鄉親們共同享受聖上的恩賜,來度過我剩餘的時日,這不更好嗎!”於是乎,鄉親們對他都表示心悅誠服。 

 漢書疏廣傳

關於疏廣,我們對他教育子孫的方法印象深刻,以至於後人能夠記住他。其實在《漢書》中,關於他的事蹟和言論都有所記載,想要了解其人,見《漢書》卷七一。  

疏廣疏受倆叔侄爲何被合稱爲“寧邑二疏”?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疏廣,字中文翁,是東海蘭陵人。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對《春秋》有所見解,由於他博學,族人們就讓他來教授那些比之年幼的孩子,求學的人來自於五湖四方。之後,被徵召做了博士太中大夫。在地節三年的時候,漢宣帝還只是被確認爲皇太子,由於疏廣的博學受到衆人的稱讚,就選他爲太子少傅,過了沒幾個月,就被升爲太子太傅。他的侄子疏受同樣研讀禮經,其思維敏捷,並且他還有滿嘴的口才。

有一次,漢宣帝駕臨東宮時,就是疏受前去迎接聖上,他能夠快速的回答皇帝的問題,漢宣帝非常的高興。之後沒多久,疏受就被任命爲太子少傅。只要是太子上早朝的時候,疏廣就會在前引導,而疏受跟在後面跟隨,叔侄倆一起擔任太子的師傅,可以說是一段佳話。太子位居東宮五年,已經是12歲,他已經對《論語》等名著有所瞭解,並通曉他們的真諦。疏廣就對自己的侄子說:“我懂得一個道理,會滿足的人不會受羞辱,而令行而止的人不會遭受危險,一個人如果功成名就的話,那就應該及時隱退,這就是自然規律。如今我們兩個的俸祿已經達到二千石,可以說身居高位,倘若我們兩個這時候還不知道離開的話,那麼將來肯定會有所後悔,所以與其這樣,倒還不如咱叔侄倆早點隱退,弄個榮歸故鄉的美名,這難道不是件好事嗎?”於是,疏廣就上表朝廷請求讓自己退休,漢宣帝認爲他年紀過高,允許他告老還鄉,並且贈予其大量的金銀財寶。

等到疏廣回到故里之後,他不斷的以招待賓客的名義,散發銀兩,用來教導其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