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唐名將李嗣業的生平簡介,李嗣業的人物事蹟

大唐名將李嗣業的生平簡介,李嗣業的人物事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威震西域

李嗣業,字嗣業,京兆高陵(今陝西省三原縣)人,身高七尺,力大超羣。 開元年間(713年—741年),李嗣業跟隨安西都護 來曜征伐十姓蘇祿,李嗣業首先登上城堡抓獲俘虜,積累功勞授任昭武校尉。 天寶初年(742年),李嗣業受召募到安西,當時軍隊中開始使用 陌刀(一種長柄兩刃刀),而李嗣業特別擅長使用陌刀,每次戰鬥必定擔任先鋒,所向無敵。安西四鎮節度使 夫蒙靈察(馬靈察)知其勇敢強健,每次出兵都帶李嗣業一同前往。 後來,李嗣業累次升遷至 中郎將。

大唐名將李嗣業的生平簡介,李嗣業的人物事蹟

天寶六年(747年,《 舊唐書》誤作天寶七年),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四鎮節度副使、行營節度使 高仙芝奉命率軍攻打 小勃律國。高仙芝任命李嗣業和中郎將 田珍擔任左、右 陌刀將。當時 吐蕃十萬軍隊駐紮在娑勒城,靠山臨河,用木材修成城寨,來抵禦唐軍。高仙芝夜裏偷渡信圖河,下命令說:“到中午打敗敵人,不然都處死。”李嗣業率領步兵登上高山,往下推石頭砸擊吐蕃軍,單獨扛着大旗帶頭衝向險路,衆將都跟着他。吐蕃軍沒料到唐軍突然到達,因此大敗,跳下山崖摔死、投水溺死的有十分之八九。 唐軍乘勝進軍到勃律城,抓獲小勃律國國王、吐蕃公主,斬斷藤橋,派兵三千戍守。於是小勃律國平服, 拂林、 大食國等七十二國都歸順唐朝。李嗣業因功升任右威衛將軍。

天寶十年(751年),李嗣業跟隨高仙芝討平 石國和 突騎施,以跳蕩先鋒加封特進官,兼任本官。 敵軍都稱他爲“神通大將”。

大唐名將李嗣業的生平簡介,李嗣業的人物事蹟 第2張

先前,高仙芝靠用計偷襲攻佔石國,俘虜石國國王,石國國王之子逃跑,就挑撥各族都怨恨高仙芝,並與大食國聯合準備進攻四鎮。高仙芝得知後,率領胡、漢兩萬(一作三萬)軍隊進攻大食國,深入其國境七百餘里,到怛羅斯城時,與大食軍隊遭遇。雙方相持五日,此時葛羅祿部衆反叛唐朝,與大食夾攻唐軍,高仙芝大敗,士卒陣亡殆盡,僅剩殘餘士卒數千人。當時情況非常緊急,李嗣業對高仙芝謀劃說:“您率兵深入敵境,後無援兵,大食軍乘勝進攻,他們其他各族軍隊也將勇猛敢鬥,我和您都前去戰死,誰來報效國家呢?不如退守 白石嶺考慮退兵。”高仙芝說:“我正召集被打散的軍隊,明天再和他們交戰。”李嗣業說:“大勢已去,不能坐等殺頭。”於是立即趕去扼守白石嶺,由於道路狹窄,所以只能步兵、騎兵一個跟着一個前進,恰逢遇上 拔汗那退兵,輜重車堵住道路不能過,李嗣業怕被追上,於是手拿大棒打他們,士兵和馬匹被打倒的有幾十上百,拔汗那的異族軍嚇跑,高仙芝才得以生還。 高仙芝向朝廷奏報李嗣業的功勞,朝廷升任李嗣業爲右金吾大將軍 ,留任疏勒鎮使。[

奉命討叛

天寶十二年(753年),朝廷加任李嗣業爲 驃騎大將軍。李嗣業進京朝見時,唐玄宗 李隆基當面賜酒給李嗣業喝,李嗣業因酒醉起身拜舞,唐玄宗爲了表示對李嗣業的寵信,賞給李嗣業一百匹綢緞、五十件金器、錢十萬貫,並說道:“這是給你解酒的。”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 安祿山造反, 安史之亂爆發, 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難, 長安、洛陽兩京陷落。此時皇太子 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爲 唐肅宗,遙奉唐玄宗爲 太上皇。

至德元年(756年),唐肅宗徵調李嗣業回來,詔書一到李嗣業就率軍上路,並和衆將割破手臂起誓說:“路過的地方,一草一木都不能動。”到達鳳翔後,拜見唐肅宗,唐肅宗高興地說:“現在你來到,勝過幾萬軍隊,討賊能否成功,全靠你們。”於是下詔命李嗣業和 郭子儀、 僕固懷恩配合。李嗣業常常擔任先鋒,用大棒揮擊,叛軍碰到必敗,可謂是所向無敵。 後升任四鎮、伊西、北庭行軍兵馬使。

收復兩京

至德二年(757年),當時長安、洛陽還未收復,而唐肅宗身在鳳翔。同年九月,李嗣業跟隨廣平王 李豫前往收復長安,當時李嗣業率領前軍,郭子儀率領中軍,王思禮率領後軍。大軍到達長安城西后,在香積寺北面灃水東岸結成陣列。叛軍十萬在北面列陣,叛軍將領李歸仁率領精銳騎兵出陣挑戰,唐軍用箭射退他們後就派騎兵擊,逼近叛軍陣中,叛軍一齊前進,唐軍退卻,叛軍乘機突進,唐軍驚亂,陣型混亂。這時李嗣業對郭子儀說:“今天如果不拼死抵抗,全軍就會徹底滅亡。”於是就袒露上身,手執長刀,立於陣前,大聲呼喊,奮勇殺敵,被李嗣業的刀砍中的敵人人馬都碎裂了,李嗣業接連殺死數十人,唐軍的陣型恢復嚴整。然後李嗣業率領前軍兩千步兵各持長刀、長柄斧,排成橫隊,如牆向前推進,李嗣業身先士卒,唐軍所向披靡。李歸仁埋伏精兵於陣地東面,想要從後面襲擊唐軍,但被唐軍偵察發覺,元帥廣平王李豫派朔方左廂兵馬使僕固懷恩率領回紇精兵襲擊叛軍伏兵,李嗣業到叛軍背後夾擊叛軍。叛軍伏兵被全部消滅。此時李嗣業率唐軍與回紇軍繞道至叛軍陣後,與唐朝大軍前後夾擊叛軍,從午時至酉時,大破叛軍,斬首六萬級,叛軍填溝壑而死者達到十分之二三(另一說接近一半),叛軍大敗而潰退。剩餘的叛軍逃入長安城中,夜晚喧叫聲不止。叛軍將領張通儒、安守忠、李歸仁向東退去,防守陝郡。唐軍收復長安。安慶緒又命令嚴莊率軍隊到陝郡援助張通儒等人抵擋唐朝官軍。廣平王、郭子儀、王思禮等大軍駐紮在陝西。李嗣業與郭子儀在新店遇到叛軍,交戰數合,唐軍先勝後敗,李嗣業急忙接應,回紇從叛軍背後攻擊叛軍,衝入叛軍軍陣,李嗣業率領唐軍精銳騎兵前進攻擊,內外夾擊之下,叛軍大敗,逃向河北。郭子儀於是收復洛陽。李嗣業作戰最多。

屢敗叛軍

至德二年(757年)十一月,李嗣業與 張鎬、 魯炅、 來瑱、吳王 李祗、 李奐攻打河南、河東道的郡縣,全部收復。只有叛將 能元皓佔據北海,高秀巖佔據大同,還未克復。 李嗣業因功加任 開府儀同三司,兼任衛尉卿,封爵虢國公,食邑兩百戶。

乾元元年(758年)三月二十一日,當時李嗣業屯駐在 河內,北庭兵馬使王惟良陰謀叛亂,李嗣業與裨將 荔非元禮討伐並殺死王惟良。叛軍首領 安慶緒得知李嗣業駐守在河內後,於同年四月,和部將 蔡希德、崔乾率領步兵、騎兵二萬,渡過沁水來攻打河內,沒有攻克而率兵返回。

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李嗣業兼任懷州刺史,充任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 九月,李嗣業奉命與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淮西節度使魯炅等率領步兵、騎兵二十萬討伐安慶緒。 十月,郭子儀擊敗叛軍將領安太清,安太清退保衛州,郭子儀進兵包圍衛州,李嗣業等一起到衛州與郭子儀會合。安慶緒派兵七萬援救衛州,唐軍大敗安慶緒,攻取衛州。

戰死沙場

乾元二年(759年)正月,李嗣業和郭子儀等圍攻相州,當時軍隊疲倦,衆將都沒能建功,只有李嗣業穿鎧甲多次奮勇殺敵,在衆軍中數第一。李嗣業後在攻打 鄴城時,身中流箭受傷,躺在營帳裏養傷。正月二十八日,李嗣業在軍中休養數日,傷勢即將痊癒,恰逢突然聽見發令的鐘鼓聲,李嗣業知道是在和叛軍作戰,因而大喊殺敵,致使傷口破裂,流血幾升而死。 唐肅宗得知後,甚是震驚惋惜,便下詔表彰李嗣業的生前功績,賜諡號爲忠勇,追封武威郡王,並派靈車護送其遺體回任所。 下葬當天,唐肅宗派宦官前往弔唁,朝中大臣哭着爲李嗣業致哀,李嗣業的墓地安排十戶人家常年清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