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中國曆代皇帝中最勤奮者爲何得一世罵名?

揭祕中國曆代皇帝中最勤奮者爲何得一世罵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說康熙是歷史中最爲勤奮的人: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康熙就愛好學習,刻苦讀書,每天竟達十餘小時之多。至青年時,對經、史、子、集便滾瓜爛熟,詩經離騷、四書五經、古文觀止、唐詩宋詞……許多名篇佳作,他都能背誦得朗朗上口,通曉文史。他勤於政務,每天上朝時處理軍政大事,回宮後又研習科學,經常挑燈夜讀不倦。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宮,談《周易》,看《尚書》,讀《左傳》,誦《詩經》,賦詩著文,習以爲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釋卷。

揭祕中國曆代皇帝中最勤奮者爲何得一世罵名?

網絡配圖

但是,覺得最勤奮的人當屬雍正,完全給人一種是打理朝政累死的。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禎,康熙皇帝第四個兒子,大清王朝入關後的第三任統治者。雍正夾在功業顯赫的康熙和乾隆之間,一般都認爲他只是承先啓後的過渡皇帝,有一首打油詩這麼寫到:“前不如老子,後不及兒子,念天地之悠悠,唯明君而難擇。”。歷史選擇了他,他也交給了歷史一份滿意的答卷。日本史學研究者佐伯治曾評價雍正皇帝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若無雍正整飭,滿清恐早衰亡。”

揭祕中國曆代皇帝中最勤奮者爲何得一世罵名? 第2張

網絡配圖

雍正在位十三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爲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立軍機處,創立祕密建儲制等。正是他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這樣一位勵精圖治、致力於富國強民的皇帝,應該擔得上“好人”的評語。

可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卻只得到一世惡名,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民間傳說,最集中的是他“改詔奪位”、“骨肉相殘”、“不得善終”三大惡名。從登上皇位,就傳聞不斷,說他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好諛任佞。民間流傳關於雍正的死因有很多,有說是被呂四娘(呂留良遺孤)謀刺死的;有說被宮女縊死的;有說服丹藥中毒而死或中風而亡;當然我個人還是偏向於剛剛說的:累死的。衆說紛紜的死因,其實正反映出雍正登基後面臨的現狀。

揭祕中國曆代皇帝中最勤奮者爲何得一世罵名? 第3張

網絡配圖

可以說,雍正是封建王朝中最爲勤政的皇帝之一,在位13年國庫從接手時的所剩無幾到卸任時的國富民強,老百姓的安居樂業(雍正在位期間沒有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極力整治吏治建立了健全的領導和監督體制。以後人的眼光來看,愚以爲雍正的“惡名”正是來於自己的功績。雍正即位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欠,也因此得了貪財的惡名。

在康熙統治期間,解決了長達八年的吳三桂等三藩的分裂戰爭,收復了被鄭經割據多年的臺灣,驅逐了佔據我國黑龍江地區的沙俄勢力,又出征蒙藏平定準噶爾部蒙古貴族分裂勢力的動亂,這一通仗打下來得需要多少銀子?清朝經濟面臨着崩潰的危險:一方面叛亂此起彼伏,剿而不滅,用去大部分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朝廷內貪污成風,大小官員多以“借款”爲由,私自動用國庫銀兩竟高達上千萬之巨!借了錢,又不還回來,這就造成了國庫的“虧空”。國庫裏沒有銀子,就得增加賦稅向老百姓要,要到後來康熙都覺得老百姓太苦了,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下旨“永不加賦”。國庫只存銀七八百萬兩,而又不能“加賦”,這就是雍正接手時的財政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