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盤點中國近代愛上“小姨子”的三個名人【圖】

盤點中國近代愛上“小姨子”的三個名人【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代三位名人的不倫之戀:追溯陳獨秀動盪的一生,和他相伴的四個女人中,最驚世駭俗的莫過於愛上髮妻高曉嵐的妹妹高君曼,並衝破世俗枷鎖,抵達他內心最爲憧憬的婚姻自主的民主之境。然而近代中國並不只有陳獨秀這一個名人愛上自己的妻妹。

1、政治家陳獨秀

陳獨秀一生中有過三位妻子,第一任妻子和第二任妻子是親姐妹,這場不倫之戀曾經引起軒然大波。雖然陳獨秀與第二任妻子高君曼不顧流言蜚語結合了,最終還是分道揚鑣。

高君曼又名高小衆,1888年出生,小陳獨秀10歲,高君曼天生麗質,聰慧賢淑,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愛,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新型女性。自1922年起,陳獨秀對紅顏開始慢慢疏離。1925她年帶着一兒一女移居南京。

陳獨秀1897年在家鄉安徽懷寧結婚了,他的妻子就是原先當過安慶府統領的清軍副將高登科的女兒高曉嵐(亦叫高大衆)。

盤點中國近代愛上“小姨子”的三個名人【圖】

婚後,夫妻二人起初相處得還算過得去,一方面是陳獨秀本來就對這門親事期望不高,另一方面是高曉嵐到了陳家以後,恪守婦道,生活十分儉樸,在鄉里很有賢惠之名;數年之後,高曉嵐爲陳家也添了對兒女。照理,這對夫婦是該相安無事地聊度時光了,可是陳獨秀卻覺得,他們在性格和思想上的差異已到了難以彌合的境地:陳獨秀少年得志,頗負才名,高曉嵐則目不識丁,結婚以後,陳獨秀多次勸她多識些字,學點文法,看些有趣的小說,學些好聽的兒歌。偏偏高曉嵐不屑一聞,自以爲“女子無才便是德”,爲此陳獨秀漸漸感到心灰意冷。之後,倆人即使在一起,也很少說話,形同陌路。

就在陳氏夫婦關係遠散的過程中,高曉嵐的同父異母妹妹高君曼,走進了陳獨秀的生活。

盤點中國近代愛上“小姨子”的三個名人【圖】 第2張

影視劇中的陳獨秀與高君曼

據張寶明、劉雲飛《飛揚與落寞:陳獨秀的曠代悲情》,高曉嵐母親死後,高登科的續絃亓氏於1885年生下了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衆,又名君梅,小陳獨秀六歲。高君曼與姐姐高曉嵐生活環境不同,她是生父生母的掌上明珠,從小嬌生慣養,少有挫折,受教於家庭教師,知書達理,思想開闊。在性格上,她開朗,幹練灑脫,熱情奔放。曾在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就讀,思想進步,見識廣博,並熱愛文學,特別愛讀陳獨秀髮表在各報刊上的作品,對姐夫很是仰慕崇拜。

高君曼身材高挑,時裝新潮,一頭短髮下,明眸皓齒與微露的笑容,處處顯示着清麗恭良的新式特質。在二人的交往中,妻妹滿腔的熱情,新穎的思想,不凡的談吐,讓陳獨秀耳目一新,很快兩人便覺相見恨晚。

後來,高君曼尋找機會,藉着各種理由與陳獨秀單獨接觸,或促膝談心,或小徑漫步,交流思想、熱烈討論。當時,陳獨秀常常去藏書樓發表時事演說,高君曼便常常去那裏閱讀進步報刊或聽姐夫演講。

起初,二人朝夕相處地探討學問,在傳統的倫理觀念裏,人們幾乎不敢設想會發生什麼。這種思想,當然也包括恪守傳統的高曉嵐。

當二人難割難捨時,一個難題便擺在了這個封建家族的面前。兩個性情剛烈的叛逆者的出現,使得最終結果只有兩種:打破或者扼殺。

對於已決定隨時因家族壓力雙飛遠遁的二人來說,扼殺已漸次的這份感情己是不可能了。繼父陳衍庶甚至以“退繼”相威脅,但陳獨秀根本無意繼承其遺產,陳氏家族的所有努力都無濟於事。

鄉鄰的傳說沸沸揚揚,陳、高兩家嚴厲指責。但二人並不在乎。

1909年年底,陳獨秀從日本回國,在杭州與高君曼正式同居,木已成舟,陳獨秀與高曉嵐的夫妻關係已名存實亡。

31歲的陳獨秀在陳高兩家一片反對和譏諷聲中,與高君曼在西湖正式宣佈結爲伉儷,與家庭中斷了關係。此時的高君曼,一身入時的江南裝扮,亭亭姿秀,綿綿溫雅,時常伴隨陳獨秀出訪高朋,聽琴瑟互答,過着美好的隱居生活。陳獨秀爲此還寫下了感懷20首,其中一篇寫道:

委巷有佳人,顏色豔桃李。

珠翠不增妍,所佩蘭與芷。

相遇非深恩,羞爲發皓齒。

閉戶弄朱弦,江湖萬餘里。

九年奮鬥中的苦悶、寂寞、不滿現實與對未來的期待,交織着與佳人相娛的幸福及報國無門的悲慨與惆悵,同時也表達了他無意逃避現實,積極投身革命的入世精神。高君曼與陳獨秀的結合使高曉嵐成了被同情的對象,就連陳延年、陳喬年兄弟倆對他們二人的結合也深爲不滿,成了後來一直難以開解的家庭疙瘩。

高曉嵐這位舊式婦女,恪守婦道,嫁到陳家33年中,生育了延年、喬年、玉瑩(筱秀)、鬆年等子女,她總是穿着藍布長褂,寬大的褲腳管,用繩子扎得緊緊的。上孝公婆,下撫子女。1930年9月9日,高曉嵐在安慶去世,終年55歲。

高曉嵐去世後,高君曼帶着兩個孩子爲姐姐奔喪,雖時光匆匆,二十多年過去了,但在陳家一年多的時間裏,陳氏家族對她仍耿耿於懷,鄙恨難泯。

盤點中國近代愛上“小姨子”的三個名人【圖】 第3張

陳獨秀與小姨子高君曼結局並不好

嫌隙漸生高君曼離陳獨秀而去

陳獨秀經歷了一場婚姻悲劇之後,自然對高君曼加倍憐愛。高君曼爲人賢淑,知書達理,能理解陳獨秀的事業,所以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伉儷之間和睦相處。

據《黨史博採》記載,但是琴瑟生活中也不乏暗流。高君曼比較嚮往穩定寧謐的家庭生活,然而,也恰恰在這方面,陳獨秀不能遂高君曼的心願。他天生就是一個看輕家庭生活的人,走南闖北,屢遭風險,家人也跟着顛沛流離,很難過得上一段安逸的生活。特別是陳獨秀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之後,高君曼的生活就一直充滿着動盪,甚至還陪着他一起坐過班房。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與高君曼嚮往的教授夫人的生活畢竟差距太大,只是憑着對陳獨秀的崇仰苦苦熬着。可是這一片苦心偏偏又沒有得到陳獨秀的體諒。尤其在對待陳獨秀與高曉嵐的子女問題上,陳獨秀的固執和偏見極大地刺傷了高君曼的心。

事情是這樣的,自從陳獨秀把《新青年》編輯部遷到上海後,陳獨秀和高曉嵐所生的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也來到了上海。他們白天在外工作謀生,夜間就借宿於《新青年》雜誌發行所的地板上,生活十分艱苦,人們看到後無不暗暗責怪陳獨秀。高君曼想把延年和喬年接到家裏去食宿,但陳獨秀堅決不同意。於是她跑到好友潘贊化處求他勸勸自己的丈夫。並且哭訴道:“我是他們的姨母,又是繼母,我從名義上及感情上看待他們兄弟,一定會甚於我親生的兒女,但他不讓他們在家裏食宿,不知道這件事情緣由的人誰又會原諒我呢?”誰知道陳獨秀知道了這事以後,反而說“婦人之仁,徒賊子弟,雖是善意,反生惡果。”仍是不同意讓延年和喬年來家裏住食。

陳獨秀的固執暴躁和古怪乖張的生活方式,使高君曼忍無可忍,傷心透頂,終於開始了口舌之爭,繼而又發展到出手相打。高君曼自小就嬌生慣養,受不得半點逆來之氣,更何況陳獨秀還振振有詞地宣佈她是“資本主義”,她遂把愛情前景看淡,終於帶着自己所生的兒女,離陳獨秀而去。直到香消玉殞,也再沒有去見陳獨秀一面。

2、軍事家王近山

朝鮮戰爭結束後,王近山回到了祖國。他先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後被任命爲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1955年,剛剛不惑之年,他又被授予中將軍銜。誰知偏偏這春風得意之時,他的人生觸上巨礁,一場感情的變故使他從輝煌跌落到了谷底。

事情起因是王近山又“撒瘋”,要與結髮妻子韓岫巖離婚。

王近山與韓岫巖結婚十多年了。1937年12月,王近山在神頭嶺戰後身負重傷,住進了129師醫院。韓岫巖是129師醫院的護士,長得很漂亮,是有名的 “院花”。她叔叔原本是當地有名的郎中,抗戰爆發後,韓家12口人包括60歲的老奶奶都全部“入伍”,參加了八路軍。來時全家爲129師醫院馱來許多醫療器械和藥品,被稱爲半個醫院。這樣的光榮背景,加上“院花”之譽,使韓岫巖在醫院很有名氣。在王近山住院時,錢信忠院長特地派她護理。一同住院的陳錫聯一看男才女貌,於是暗中牽線搭橋。結果,一年後兩人就結婚了。婚後,雖聚多離少,但他們生了8個兒女,應該說夫妻兩人是有感情的。但事情的發展卻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

新中國成立後,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剿匪。王近山率3兵團駐紮在重慶。經常應邀給大學生做報告。幾次報告下來,他那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幽默風趣的語言,讓那些崇拜英雄的大學生敬佩得五體投地。常言說:英雄美女、才子佳人。王近山也走不出這個永恆的怪圈。這時他才 34歲,年輕英俊,又是兵團司令員,終於,他的風采把一個女大學生迷住了。

這位女大學生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妻妹——韓岫巖的嫡親二妹。

一個是威風八面的年輕將軍,一個是談吐風雅、漂亮迷人的女大學生,兩人在迷迷糊糊中靠攏在一起了……

盤點中國近代愛上“小姨子”的三個名人【圖】 第4張

影視劇中的王近山

“聰明人”是“外面彩旗飄飄,家裏紅旗不倒”,偏偏這王近山是“一根筋”,一旦和她好上了,就和妻子韓岫巖打冷戰。此時,韓岫巖做着海軍醫院副院長,突然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親妹妹,怎麼也不能接受這個現實。在痛苦失望和氣憤之中,她選擇了等待,等王近山回心轉意。可一等好幾年,王近山從朝鮮歸來後,還是讓她失望了:冷戰如故。1963年,夫婦倆一場爭吵後,韓岫巖一氣之下,只好向組織報告,請求組織解決丈夫的“作風問題”。

王近山與韓岫巖雖是多年夫妻,但性格卻如當年他們的“介紹人”陳錫聯說的,“兩人是一個脾氣,針尖對麥芒”。這下韓岫巖向組織上反映老公的“作風問題”,事情一“鬧”大就不可逆轉了。

投訴信幾經上遞,轉到了副主席劉少奇手裏,他派人來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王近山一聽妻子把自己的“作風問題”告到了黨中央,像只被激怒的雄獅,瘋勁一來,反向組織打離婚報告,要和韓岫巖離婚。組織上找他談話,批評他,教育他,他卻回答:

“我王近山好馬不吃回頭草,離婚我鐵定了,你組織愛咋辦就咋辦!”

老首長聞訊急忙來打招呼,也被他頂了回去;老戰友再來苦口婆心勸說,他也無動於衷,誰也勸阻不了他。形勢一天天對他“不利”了,中央已有要處理他的風聲。然而,他還是“撒瘋”硬是不回頭:

“不打報告還好說,告中央就非離婚不可了!”

最後,據說一位老首長“偏心”批示:“離婚屬家務事,是法院所管,組織上不好干預。”於是此事暫時打住。

可這王近山偏偏又耐不住性子,馬上到法院辦離婚手續。結果,離婚案終於驚動了毛澤東,又親自批示劉少奇處理此事。

幾天後,中央組織部處分下來:撤銷王近山大軍區副司令員職務;行政降爲副軍級(軍銜從中將降爲大校);開除黨籍;轉地方安排。

一個“情”字,讓這位出生入死的將軍從天上墜到了谷底,紮實地摔了個“大跟頭”。

3、藝術家金山

1950年10月14日,北京青年宮張燈結綵,29歲的孫維世和39歲的金山喜結良緣,北京的各界名流紛紛前來賀喜。婚禮那天,鄧穎超同志來了,她送給孫維世一份珍貴的結婚禮物,就是《婚姻法》,意思就是大家遵守《婚姻法》,要彼此忠實,要好好對他們的女兒。

結婚後兩人就搬到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分給金山的那個宿舍裏面,新世覺得跟姐姐再住一起就不是很合適了。經周恩來、鄧穎超同意,就住到了西花廳。在孫新世的記憶中,這是一段讓她十分留戀的時光。周總理、鄧穎超親切地稱呼她爲粵生女兒,總理接見外賓中間有十分鐘休息,他就回來跟幾個孩子打乒乓球,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1952年。“總理爸爸去朝鮮訪問,晚上我陪小超媽媽談久了,她就讓我睡總理爸爸的牀,那才叫真的幸福。”說到這裏,新世老人像個孩子似的,滿臉皺紋都綻開了花。

孫新世這個時候過着挺快樂、挺平靜的生活,不過此時姐姐的婚姻起了小小的波折。1951年,金山和文化藝術慰問團前往朝鮮戰場,受到金日成的歡迎。金山表示要寫一部中朝抗美的電影,這讓金日成大爲讚賞,並親自安排自己的女祕書給金山當導遊兼翻譯。但時隔不久,倆人就因感情出軌而犯了錯誤,金山受到開除黨籍、撤職查辦的處分,這件事使孫維世在生活和心情上都跌入低谷。最終她還是原諒了金山,這也讓金山十分感動。

之後,孫新世去了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專修俄羅斯文學。鄧穎超爲了讓遠離祖國的孫新世不感到孤獨,經常給她寄書、寫信,對她關懷備至,而孫新世也是事無鉅細都向鄧媽媽彙報。當她把自己找到男朋友李宗昌的消息告訴鄧穎超後,不久便收到鄧媽媽的一封親筆賀信,祝賀孫新世找到了她的另一半,這令孫新世十分欣喜。

盤點中國近代愛上“小姨子”的三個名人【圖】 第5張

1957年2月,年過30的孫新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不久她和丈夫返回了祖國,她被安排到了北京大學任教,讓孫新世感到高興的是她又能經常見到鄧穎超媽媽和周恩來爸爸了。

“後來我生了小穎,孩子叫他們爺爺奶奶。第一次我帶孩子去西花廳,小超媽媽親着我的女兒說:‘讓大穎親親俺小穎’。小穎太小,不識寵,把西花廳裏的沙發都尿髒了。鄧穎超同志還是樂呵呵的。他們老夫妻倆都非常喜歡孩子。有一次我們看電視上播出“十一”遊行,第二天我女兒就對總理說:昨天我在電視裏頭看遊行了,我還看見你了。總理就說:那你長大了也去遊行。她說那我怎麼進去呀,她以爲要遊行得進到電視裏才能遊行。總理就把她抱到西花廳外面的大鏡子前,說:‘你看,你這不是進去了嗎?’結果小孩兒笑,總理也笑,笑得非常爽朗。”像這種特別輕鬆的時候後來就不多了,因爲很快“文革”來了,孫新世再也沒有聽到周恩來這麼爽朗的笑聲了。

嫁給姐姐的丈夫

“文革”風暴開始後,江青僅以孫維世曾送一次戲票給李立三爲藉口,無端地在孫維世的頭上加了一個“蘇修特務”的罪名,對其進行殘酷的批鬥並將其抓走。孫維世在沒被抓走前,特意密約妹妹新世每星期五晚上在天安門前見一次面,交代妹妹說:“在任何情況下,我都不會自殺。如果我死了,一定是被人害死的,你們千萬不要相信我是自殺。”

可是,江青爲了殺人滅口和整倒周恩來,不久就將維世折磨死了。新世悲憤極了,因爲她比別人更瞭解姐姐,也更愛姐姐。爸爸犧牲後,維世跟着媽媽東躲西藏地在上海,長到十五六歲時才找到組織,後隨周恩來、鄧穎超等出國深造,上了蘇聯東方藝術學校。

在蘇聯,維世參加過蘇聯衛國戰爭。由於她會講一口流利的俄語,所以1950年,毛澤東、周恩來首次訪問蘇聯時,曾擔任過“毛澤東—斯大林—周恩來”會談時的首席俄文翻譯。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壞人呢?針對江青的爲非作歹和無法無天,孫新世不顧一切地說:“一個把革命同志當成敵人的人,那麼她自己也就成了敵人。”

孫新世爲此當即就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但是批鬥了幾場之後就被擱到了一邊,原來進駐他們機關的軍代表根本沒有把她的材料上報“中央文革小組”,所以她也就倖免於難。

1975年4月,金山從秦城監獄釋放回家才得知妻子早已不在人世了。爲了更好地照顧金山,孫新世一家都和金山住在一起,讓失去妻子的金山晚年得到很多安慰。不久“文革”結束,孫新世離開了工作了20多年的北京大學,調入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我就覺得姐姐去世了以後,唯一的親人就剩了我們了,我們應該好好照顧他,當時我愛人也是這麼想的。後來我愛人去世以後,金山他考慮到我會不會搬走,於是他給那個黨組寫了封信,希望批准他跟我結婚。”新世老人深情地說。

盤點中國近代愛上“小姨子”的三個名人【圖】 第6張

孫維世

1976年,50歲的孫新世與65歲的金山開始攜手人生,共同醫治心靈的創傷。1978年,金山擔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82年7月7日,他因突患腦溢血而與世長辭,終年71歲。

隨着歲月的流逝,身邊的親人都一個個離去,目前孫老的孩子們旅居國外,她經常出國探親。對這位80歲的老人來說,北京的家總讓她十分留戀,而每逢清明或親人的忌日,她都會到北京的公墓給親人送上問候。有幾個紀念日是一定要紀念的,周總理逝世的日子、鄧媽媽離世的日子、姐姐、金山、哥哥……還會寫一點什麼東西紀念他們。“當初給《文匯報》寫過很短的一篇東西,我就病了很久,因爲我一回憶就生病。等身體好一些我就好好寫一本回憶錄,紀念姐姐他們,我覺得要不寫對不起他們。”新世老人說到這兒抹了把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