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誰纔是歷代王朝第一謀士:成就蓋世功業

誰纔是歷代王朝第一謀士:成就蓋世功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創建西漢王朝,主要得益於三人:張良、蕭何、韓信。劉邦自己說:“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作爲三傑之首的張良,始終以智謀輔佐劉邦奪取天下,穩定王朝秩序。後世人提起張良,一定離不開講他的智謀。

誰纔是歷代王朝第一謀士:成就蓋世功業

網絡配圖

張良用計,大抵可以從三方面概括:對敵動之以“利”,對友曉之以理,對己明哲保身。分清敵友,靈活用計,是張良用計頻頻獲得成功的不二法寶。

張良對敵用謀,一般以金錢、土地、官位開路去腐蝕、引誘、拉攏、收買敵人。張良和劉邦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知曉“錢能通神”這個道理。他們爲了達到目的,出手往往非常大方有氣勢。嶢關之戰,張良讓酈食其帶着奇珍異寶去收買嶢關守將——那個屠夫的兒子,從而輕而易舉攻取了咸陽;

  勸返灞上,張良用重金收買項羽的叔叔項伯,讓鴻門之災化爲烏有;謀取漢中之地,張良把劉邦送給他的“黃金百鎰,珠寶兩鬥”全都轉贈給了項伯,還讓劉邦再送厚禮於項伯,終使漢中一帶歸於己有;彭城之敗,張良也是用土地作爲誘餌,拉攏英布、彭越爲己所用,從而削弱瓦解了項羽的勢力;韓信尾大,攻下齊國後自立爲假齊,又是張良力勸劉邦劃地封他做齊王,緩和了劉、韓矛盾;垓下之戰,各路諸侯故意失約不至,張良仍是用劃割土地、許願封侯等誘餌爲計讓諸侯如約而至,爲徹底打敗項羽、統一全國立下不朽功勳。張良計從利出,用金錢讓鬼爲己推磨。脫離了金錢與土地,也是一籌莫展,計將安出。

誰纔是歷代王朝第一謀士:成就蓋世功業 第2張

網絡配圖

對“人民內部”,張良則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如勸劉邦燒絕棧道,“大王不如把走過的這條棧道燒掉,這可以向人們表明你沒有再打回去的想法,可以哄得項羽對你放心”,讓劉邦樂意接受其主意;在滎陽被困時,劉邦和酈食其商量用許封六國方式削弱項羽的力量,張良聽說後,借劉邦吃飯的筷子來給他講不能許封六國的八大理由,讓劉邦好夢初醒,趕緊把刻好的印章毀掉;在劉邦分封時,手下相互攀比,爭論不休,張良力勸劉邦封他最忌恨的雍齒爲什方侯,張良說“那就趕緊先封賞雍齒,給他們做做樣子,他們一見雍齒都能封,也就安心了”,從而穩定了建國初期的政治秩序;

  在勸都關中時,張良把洛陽與關中的地理位置、戰略意義給劉邦闡述,讓劉邦對建都洛陽還是關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自己的建議樂於被劉邦接受;在勸呂后迎接“商山四皓”時,也是在瞭解了劉邦的想法的同時,給呂后闡明迎四皓的原因,從而爲太子不被廢立下了應有的功勞。呂后擅權後也想起了張良的這條計謀的好處來。

誰纔是歷代王朝第一謀士:成就蓋世功業 第3張

網絡配圖

張良把計謀用在自己身上,則明顯地可以看出他是明哲保身。張良接受的基本是黃老哲學思想的薰陶,他雖爲“三傑”之首但不做丞相,被封賞三萬戶卻只取留縣以及後來學辟穀導引術可以看出:張良是個清心寡慾、處事圓滑、八面玲瓏的人;他清醒地認識到“飛鳥盡,良弓藏”、“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功成身退,遠事避禍,明哲保身。《留侯世家》中說,張良早期是個行俠仗義之人,我並不覺得這種認識是對的。張良體弱多病,缺乏俠士的強健體魄;行事用計只求結果,缺乏俠士的“仁、義”——無論是對敵人還是對朋友與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