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孫權爲何會被稱爲孫十萬?稱呼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孫權爲何會被稱爲孫十萬?稱呼是怎麼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權,字仲謀,生於下邳。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接下來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孫權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既然能當開國皇帝,自然有雄才大略,但是,在打仗方面,孫權明顯不如曹操和劉備。

孫權的軍事才能很一般,他兩次帶十萬人馬去打仗,兩次慘敗而歸,被戲稱爲“孫十萬”。那麼,孫權哪兩次帶十萬人都戰敗了呢?

按照先後順序,先說第一次。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帶十萬人馬攻打合肥,這一次,在歷史上非常出名,就是著名的“合肥之戰”。

當時,張遼、樂進和李典三位將領守衛合肥,只有七千人,而孫權帶領十萬大軍,雙方兵力懸殊很大。

孫權帶十萬人進攻合肥,證據在哪裏呢?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俄而權率十萬衆圍合肥。

歷史上孫權爲何會被稱爲孫十萬?稱呼是怎麼來的?

衆所周知,這一戰,孫權兩次被張遼挫敗,張遼第一次招募八百人的敢死隊,突襲孫權,張遼大喊着自己的名字,衝進孫權的軍中,殺了數十人,斬了兩位吳軍將領,一直衝到孫權的麾蓋之下,孫權大驚失色,趕緊跑到一座土山上,用長戟自衛,張遼呵斥孫權下來交戰,孫權不敢動。孫權軍隊圍攻張遼,張遼突圍而出,吳軍無人敢擋張遼。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衆不知所爲,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

孫權被張遼殺怕了,圍攻合肥十餘日,打不下來,就退軍了,張遼率軍追擊,殺得孫權人仰馬翻,差點活捉了孫權。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孫權帶十萬人馬氣勢洶洶地來,結果,被張遼七千人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臉面都丟盡了。如果不是淩統和他的三百死士,拼死相救,孫權死定了。

再說第二次。

青龍二年(234年),孫權帶領十萬人馬進攻新城。

這一次,孫權有沒有帶十萬人馬?史書上的記載是,孫權號稱帶了十萬人馬,就算沒有十萬,也差不了多少。

證據在哪裏呢?

《三國志 田豫傳》記載:後孫權號十萬衆攻新城,徵東將軍滿寵欲率諸軍救之。

孫權號稱率領十萬人馬攻打新城,當時,徵東將軍滿寵得知消息後,準備率軍前去救援。

歷史上孫權爲何會被稱爲孫十萬?稱呼是怎麼來的? 第2張

這時,一個叫田豫的人說,敵人如此大的陣勢出動,不只是爲了一點蠅頭小利,他們是藉助攻打新城爲名,引誘我們出動大軍。我們應讓他們攻城,隨便他們打,以挫敗他們的銳氣。等到他們攻新城打不下來,士兵肯定疲憊,等到那時,我們再出擊,以逸待勞,肯定可以大獲全勝。如果敵人知道我們的目的,就不會再傻傻地來攻城,必定會自動退走。我們如果現在進兵,硬碰硬,正好中了他們的詭計。

田豫把這些意見都上奏皇帝,魏明帝非常贊同。於是,孫權只得退走。

《三國志 田豫傳》記載:後孫權號十萬衆攻新城,徵東將軍滿寵欲率諸軍救之。豫曰:“賊悉衆大舉,非徒投射小利,欲質新城以致大軍耳。宜聽使攻城,挫其銳氣,不當與爭鋒也。城不可拔,衆必罷怠;罷怠然後擊之,可大克也。若賊見計,必不攻城,勢將自走。若便進兵,適入其計。又大軍相向,當使難知,不當使自畫也。”豫輒上狀,天子從之。會賊遁走。

孫權這次號稱帶了十萬人馬,浩浩蕩蕩地來,又灰溜溜地退走,無功而返,也是丟進了顏面。十萬人馬,這是什麼概念?

劉備夷陵之戰,才帶了五萬人,還包括五溪蠻夷的一萬人呢,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才帶多少人?最多幾萬人,而孫權兩次帶兵打仗,都是十萬人,這陣勢如此之大,卻兩次敗走,被戲稱爲“孫十萬”,一點也不冤。

另外,孫權還有一次帶五萬人馬,去圍攻石陽的文聘,也慘敗而歸。

孫權和他哥哥孫策,差的不是一點點,差了十萬八千里,孫策靠一點點人馬,橫掃江東,真不愧是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