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的故事:劉邦兩大破天荒,貧民文盲君王凳

劉邦的故事:劉邦兩大破天荒,貧民文盲君王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個底層小民做天子

公元前202年,劉邦借韓信之力在垓下滅了項羽,又立馬搞突然襲擊奪了韓信兵權,實力穩操一人之手,“老子天下第一”,於是急不可待地由漢王改稱漢皇帝,漢王朝由此開局。

是在今天的山東定陶。天寒地凍的北方正月,荒涼破敗的氾水北岸,登極儀式進行得如劉邦的流氓習性一樣潦草而隨意。假戲真做,劉邦的諸侯將相們先來一番“請登帝位”的乞求,劉邦接着假惺惺地來一番謙讓。羣臣煞有介事地再來一番勸進,雖說“大王起微細”,出身不大尊貴,但您“誅暴逆,平定四海”,功高當作皇帝呀。劉邦再擺出一副爲衆人逼迫,實在“不得已”,只好違心破例,勉爲其難的樣子,“諸君必以爲便,便國家”,嘿嘿,你們硬覺得我當皇帝合適,那就以國家利益爲重吧。“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陽”。

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真實地記下了當時的場景。這場景在今天看來,有如三流演員彩排,蹩腳生硬,扭捏作態。然而,卻萬不可因此忽視了劉邦君臣這場政治遊戲巨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秦末,所有政權的創始者,不管是喚作帝,喚作王,還是喚作天子,喚作皇帝,查其身份,都有着堂皇而悠久的家世淵源,由底層小民“起微細”直接一步躍上全國最高統治者的寶座,做天子,建王朝,劉邦可謂第一人。

劉邦的故事:劉邦兩大破天荒,貧民文盲君王凳

網絡配圖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以王朝和人物爲綱,主要記王朝之史的通史,其專記帝王的十二本紀,所記五帝、夏、商、周、秦、漢六個全國性政權的創始者,劉邦之外,其餘五人,皆出於世代諸侯之家。打開《史記》,跳入眼簾的第一行正文,便是莊嚴而隆重地記述五帝之首的黃帝的顯赫身世:“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父親少典是有熊國的國君,自身姓氏也直接標明是公侯之後,你看,如今舉世公認的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血統何等高貴,起點何等輝煌,可真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呀。其後四帝,順勢高揚,“奔流到海不復回”,顓頊、高辛、堯、舜,一脈相承,皆黃帝子孫。再之後,夏朝開國之君“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滅夏朝而興商朝的湯,其初祖契,是黃帝曾孫帝高辛的妾生子,“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被舜帝封於商,湯已是第九代地方政權商國的國君。滅商朝而興周朝的周武王,其初祖后稷,比商湯的初祖契身份更高貴,是帝高辛的大老婆的兒子,以擅長農業而早享盛名,堯時已爲天下農官並建國,自那以後,歷堯、舜、禹時代和夏朝、商朝,“皆有令德”,到周武王時,已傳國十六代,歷時一千多年。徹底取代周朝而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其初祖大業,是黃帝之孫帝顓頊的外孫,大業之子於帝舜時得國,到秦始皇時已傳國近40代。

不僅全國性政權如此,地方政權的開國首領,也必須統統出自貴族之門。《史記》所記吳、魯、燕、陳、衛、宋、晉、楚、越、鄭、趙、魏、韓和姜齊、田齊等諸侯國的第一任君主,沒有哪一個不是淵源有自的世代貴族。就連曾一度做過殺牛的屠夫和賣飲食的攤販的姜太公,其先祖也是呂國國君,所以姜太公姓呂名尚,而他本人其時也正做羌族的首領,率領羌族與周人聯盟而滅商,得以做了姜齊的開國之君。後來以田齊取代姜齊的田氏,乃舜帝后裔,陳國公族,從陳國跑到姜齊,世爲高官,苦苦經營近200年,歷10代,才得以廢姜齊而建田齊。

所以,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將劉邦以前的政治史歸結爲四個字:“無土不王”,沒有根基,不得爲王。的確,自黃帝起,數千年間的王朝更替和地方政權易主,歷史,只重複一個事實,只複述一個常識:開國之君必貴種,野小子們別做夢。

然而,這個鐵則,被“起微細”的劉邦在公元前202年那天嘿嘿一笑,就再也鐵不下去了。

劉邦的故事:劉邦兩大破天荒,貧民文盲君王凳 第2張

網絡配圖

司馬遷寫《史記》,於本紀和世家,凡記劉邦之前的天子王侯,開篇必記明傳主的家世、姓氏、名號,而到本朝開國皇帝的《高祖本紀》,理應更加大書特書,卻一改慣例,低調行文,徑直寫道:高祖,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既不寫劉邦的家世,於劉邦及其父親、母親也不寫名諱,顯然是無所可記,只好如實闕如。因爲按那個時代的規矩,凡士以上貴族,必定姓、氏、名(包括字、號)俱全,而細微低賤之人,則一般只有姓,無氏,也無名——沒有資格論氏起名呀。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淵,“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夠窮了吧?人們也知道他姓顏,名回,字子淵。與劉邦同時的陳勝,“嘗與人傭耕”,給人當僱工,社會地位夠低了吧?史書也清清楚楚地記載,他姓陳,名勝,字涉。而劉邦一家,祖上無事可記,父子無名可載,只知道時人按模糊叫法,稱其老爸爲太公——老大爺,老媽爲媼——老太婆。劉邦兄弟四人,三人同父同母,按照世俗通行的伯仲叔季的叫法,人們稱老大爲伯:劉老大;老二爲仲:劉老二;劉邦排行老三,就稱其爲季:劉老三,或劉老幺。至於後來常說的劉邦姓劉、名邦、字季,最早見於東漢末年荀悅《漢紀》,那已是劉邦身後400年的記載了。窮得到處蹭飯賴賬,低賤到不知祖宗來歷,父子兩代都是莫名大王,連僱工也不如,劉邦的家世和身份也真“微細”得沒法再微細了。

就是這樣一個起於細微的劉邦,居然造反八年,就統一天下,當了皇帝。要說破天荒,中華五千年政治史上,劉邦破的這個天荒也真夠大的了。

談到劉邦這次破天荒的意義,史家的普遍說法,是稱劉邦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皇帝。乍一聽,似乎頗有道理,細一想,就覺得遠遠不夠。比較到位的評價應該是:劉邦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社會底層人物做了全國性政權的最高統治者,不僅僅是農民做皇帝而已。

劉邦的故事:劉邦兩大破天荒,貧民文盲君王凳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劉邦之前,中國還從未有過社會底層人物登上全國至尊之位,奴隸中沒有過,農民中也沒有過。當奴隸的,通過個人奮鬥,最高獲得過相當於後世丞相或宰相的地位,如商代輔佐武丁中興的名相傅說,就是奴隸出身。先秦的奴隸起義,似乎還沒有奪取政權的意識,當然也不會因此從奴隸中產生岀最高統治者來。劉邦之前,農民中已有王侯意識,農民起義已建立過政權,並從農民中產生了王,陳勝就是如此。不過,陳勝雖然發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驚天吶喊,並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建立張楚政權,稱王而號令天下,但全國性政權尚未建起便迅即失敗身亡。劉邦則一舉成功,滅羣雄,建大漢,稱皇帝,成爲中國歷史上完全意義的“起微細”而踐至尊者。 微細而創盛大,草民而登至尊,劉邦以巨大的反差,讓歷史變色,爲天地生色。從骨子裏瞧不起劉邦的司馬遷,寫史至此,也止不住連連感嘆,一邊問天,一邊讚賞:“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豈非天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