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雍正帝治國僅憑二個字,康熙乾隆絕對做不到

雍正帝治國僅憑二個字,康熙乾隆絕對做不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熙帝一生政績顯著,一代明君開創了大清的盛世。晚年的康熙主要精力都用在調和皇子爭儲上,而“太平盛世”之下,卻滋生了政寬事省的思想,由此在朝野內外的官僚隊伍中,虛詐、迎合、粉飾、浮誇等腐敗之風嚴重氾濫。

這種官場風氣嚴重威脅着“盛世”的存亡,於是,懲治腐敗、整頓官場吏治的重擔就落到了雍正帝的肩上。

在清朝的額官場上,流行這樣一種陋習,各省文武官員剛剛到任時,幾乎都是極力地表明當地的吏治如何糟糕,等過了幾個月,就一定奏報說,通過雷厲風行的整頓,情況已經好轉,以此顯示自己的才幹和政績。

對於此類奏報,雍正毫不客氣地指出:“只可信一半”。對大臣奏摺中的浮誇成分,雍正都會進行尖銳的批評。浮誇粉飾,在有關雨雪水旱農業收成的奏章中問題尤其突出。對此類失真奏報,雍正每每透過誇誇其談的文字遊戲擠出其中的水份。

雍正帝治國僅憑二個字,康熙乾隆絕對做不到

網絡配圖

雍正二年,河南巡撫石文焯奏報說,全身各州縣的蝗蟲災害已經撲滅十之八九。雍正通過查問河南的其他官員,察覺到石文焯的奏報不是實情,於是尖銳的批評石文焯說:如果不是你在欺騙皇上,就是你本人被下屬欺騙了。

爲了斷絕官場上的上下欺瞞互騙,雍正帝反覆提醒內外大員,凡事要躬親辦理,不可輕信屬員。

在康熙晚年,朝中大員的官僚習氣已經相當嚴重,對皇帝指令商議的事件,文武大臣們往往一味附和,很難看到直言詳議、據理力爭的場面。雍正即位不久就頒發諭旨,嚴厲整頓此風。

爲徹底改變這種習氣,雍正帝將議事大臣分爲三班,凡遇應議之事,分頭酌議,每人都拿出自己的意見,最後,如果所議意見一致,就照這一意見定稿啓奏;若是意見不一致,則由諸位大臣另行商議。

雍正帝試圖建立一種分班議事制度,讓議者必有所言,不得不言,從而使投機者失去附和的機會。善於搞迎合把戲的朝臣,在雍正帝那裏往往自討沒趣。

對於朝臣奏摺中肉麻的稱頌和不着邊際的套話,雍正帝十分反感,每有這類奏摺送到面前,必遭嚴厲痛斥。

借用好年景來稱讚皇上的聖德,是乖巧臣工的又一迎合花樣,雍正帝再三告誡內外百官不要做迎合虛文。在中國古代社會,大臣自稱“庸陋”、“愚昧”往往被看做是謙恭的美德,雍正卻認爲這是官員虛僞不實,推卸責任的搪塞之詞。

雍正帝治國僅憑二個字,康熙乾隆絕對做不到 第2張

網絡配圖

看到雍正帝嚴懲貪污受賄的官員,有人爲了迎合皇上,故作廉潔姿態,竟連正常的俸祿工資也不要了,想以此換取美名再升高官。對此,雍正很不以爲然。他指出:凡事有個度,哪有餓着肚子辦差的道理,只要不欺不隱,不在分外謀財貪利,就是好官,沽名釣譽,乃居官之大患。

實心任事,是雍正帝對內外百官的根本要求。雍正三年,在給江蘇巡撫張楷的一條諭旨中,雍正談到:爲官者要有所作爲,唯以實心行實政,重公忘私,將國事如身事辦理。對安徽按察使祖秉圭的一件謝恩折,雍正更是直言訓導,要他做實在好官。

除此之外,雍正還未文武百官樹立起了“公忠誠勤,實心任事”的楷模。他所賞識的幾位重臣,如田文鏡、鄂爾泰、李衛等,都是以直言不諱、據實辦事而得到特殊的信任和格外擢用的。

雍正帝治國僅憑二個字,康熙乾隆絕對做不到 第3張

網絡配圖

田文鏡受寵而不迎合,凡事直言,很被雍正看重。深得雍正信任的浙江總督李衛,以嚴猛著稱,他不苟同於官場積習,勇於任事,不徇私情,不避權貴,得罪了不少大官。這些被得罪的人聯名向雍正告狀,雍正卻說李衛是剛正之人,他操守廉潔,實心任事。

從雍正帝在很多奏摺的批語上,我們可以發現,“實心”在兩個字出現的頻率極高,可以說,雍正的的確確是一個實在人,從被他賞識的重臣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雍正着手提倡務實的良苦用心。也可以這麼說,雍正治國別無他法,惟有“務實”這一不二法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