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爲什麼能籠絡到那麼多能人爲自己效力?

劉邦爲什麼能籠絡到那麼多能人爲自己效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項羽和劉邦在中國歷史上,是楚漢相爭中的兩大主角,項羽是銳不可當的27歲霸王,劉邦是年逾50的垂老之人;項羽乃名將之後,劉邦爲默默無名的農家子弟;項羽受過嚴格的大將訓練,劉邦本身非將才,集結的亦多烏合之衆;後項羽宰制天下, 聲勢如日中天,而劉邦僅被封爲漢王,所據之地偏遠險阻。然而,歷史的轉輪卻出現了強弱懸殊的戲劇性大逆轉:項羽以32歲的英年兵敗自刎,全盤皆輸;劉邦則承襲了秦始皇的大一統格局,盡收天下,開創了綿延四百年的漢朝。

建立漢朝後,劉邦以文治理天下,徵用儒生,詔令天下,廣泛求賢。即位的同年6月,劉邦在洛陽的南宮開慶功宴,宴席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纔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

那麼劉邦爲什麼能籠絡到那麼多能人爲自己效力?

劉邦爲什麼能籠絡到那麼多能人爲自己效力?

網絡配圖

 一、工於心計,善於吸引他人爲己所用。

劉邦天生狡黠、油滑,愛吹牛皮,頗象個混混兒。他的出身極其普通,其名子不爲世人知這與項羽的名將後裔身份。在一貫重視光環和背景的人們心目中,劉邦顯得黯淡,這使得二人在剛起兵的時候,劉邦只能落個從屬的地位。但劉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領導者的氣質,沛公卻善於不斷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從而給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覺地模仿信陵君的處世、行爲方式,爲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於心計的優秀的一面,這使得他的人生成爲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鄉里人士的敬重。

劉邦從信陵君那裏學到了很多優良品德,例如,他學到了用籠絡手段壯大力量的方法。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善於根據情勢揣摸人的心理,潤滑人際關係,有較強的凝聚力,能夠吸引他人爲己所用。

史記載:劉邦先行入關後,項羽聞訊,欲擊之。是時,劉邦自忖以十萬軍不敵項羽之四十萬軍,乃急籠絡項羽季父——項伯,恭敬地"以兄事之",並"奉卮酒爲壽",與之約爲婚姻。項伯遂感於厚愛,力勸項羽"善遇"劉邦,並於鴻門宴上拔劍與項莊對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殺"邦"計劃全盤落空!

從表面看,劉邦似乎無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濟濟,蕭何、韓信、陳平......皆忠誠效命,連自視甚高的張良也敬佩的對人說:"沛公殆天授也"。以一個平民出身的"浪子",團結着一大批才高氣傲的謀士、將軍爲之效力,豈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劉邦爲什麼能籠絡到那麼多能人爲自己效力? 第2張

網絡配圖

二、寬容、仁慈、有大膽量。

與項羽"諸所過無不殘滅"之舉相反,劉邦做事較有分寸。楚國長老皆贊曰:"沛公,長者也。"史記載:漢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

項羽兵敗死後,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谷城。"漢王爲發哀,泣之而去。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

 三、遇事冷靜,喜用智不鬥力。

楚漢久相持未決,項羽曾對劉邦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鬥力。"以己之短敵彼之長,這樣的傻事,劉邦自然不會做。

攻打宛城時,爲免強攻損兵之弊,劉邦聽從陳恢的建議,許原宛守爲殷侯,封給陳恢一千戶。

四、爲實現大謀,堅忍克己。

劉邦爲什麼能籠絡到那麼多能人爲自己效力? 第3張

網絡配圖

劉邦入關後,從樊噲、張良諫,封秦重財物於府庫,不取分文。並當衆宣佈:"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來,爲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同時派人到各縣鄉村廣而告之。秦人大喜,獻上牛羊酒食犒勞軍士。沛公又推辭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這樣秦人更加高興了,唯恐沛公不爲王。這一點,聰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劉邦的本性也是貪財好色的,但是爲了達成目標,他變得很能剋制自己。這與項羽每攻城破鎮後遂"收其貨寶婦女"形成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