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不願做亡國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緒

不願做亡國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清朝歷史上命運最爲悲情的皇帝莫過於光緒皇帝了。若論悲催,也許要數他的前任同治皇帝。堂堂九五之尊據說死於令人尷尬的梅毒,但作爲一個本應肩負歷史重任的君王,實在是令人鄙夷,絲毫不值得同情。

但光緒皇帝不同,作爲日暮黃昏的滿清帝國的倒數第二任皇帝,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帝國在渾渾噩噩中一步步沉淪。他決心振作,要通過自己的微弱之力來扭轉歷史趨勢,讓中國重新煥發蓬勃朝氣。

光緒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傀儡的一生、悲情的一生。他本是滿洲親王的兒子,本與帝位無緣,若真如此,也許反而對他來說是幸運的。誰能料到他的前任以戲劇性的方式離別了帝位,歷史將其推向了激盪的漩渦之中。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去世,這一年載湉(光緒)四歲。同治皇帝突然病逝,對清帝國高層來說無異於一場大地震。帝國的最高權利出現真空,繼承人問題成爲帝國穩定的關鍵。同治帝死後僅兩個小時,慈禧慈安兩位太后和滿洲親貴、軍機大臣們在養心殿西暖閣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該由誰來繼位。

不願做亡國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緒

網絡配圖

軍機大臣的意思是國家爲重,必須要立一位年富力強的宗親。但這一提議遭到了慈禧的反對,原因很簡單:將來的皇帝如果是個年富力強的成年人,慈禧哪裏還有垂簾聽政的資格,這不是要讓自己放棄夢寐以求的權力在政治上靠邊站嘛。所以這個提議被無情否決。

按照宗法禮制,現任皇帝死了,最常見的做法是在宗親中挑選一位後輩來入嗣同治帝,以他兒子的名義繼位,但是慈禧卻表示反對。這就有點奇怪了,從歷史經驗來看,太后爲了保證權力,往往要立一個年幼無知的小孩子,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西漢太后王政君就是這麼幹的,那爲什麼慈禧不同意呢?

因爲如果按照這一方法,慈溪就是下任皇帝的奶奶,這中間還隔着一輩呢,將來小皇帝再年幼也有長大的一天,如果跟自己關係不親,自己遲早還要靠邊站,這是慈溪絕對無法接受的,所以必須要找一個跟自己血緣密且容易操控的幼子。

慈禧當着衆臣的面宣佈由醇親王奕譞年僅四歲的兒子載湉以慈禧兒子的名義來繼承大統。爲什麼要選擇載湉呢?因爲載湉的母親是慈禧的親妹妹。既跟自己血緣親近,又是個懵懂無知的幼子,簡直就是上天專門爲慈禧準備的禮物。

聽到這一結果,載湉的生父醇親王奕譞當場嚎啕大哭,這絕不是矯揉造作,作爲事件的當事人,他太清楚當中的厲害關係了,自己的兒子哪裏是去做皇帝,根本就是去做傀儡,去做慈禧手中把玩的棋子。也許事後奕譞冷靜之後會心存僥倖,幻想兒子的未來也許會是康莊坦途,但歷史冰冷,奕譞的這場大哭,便已預示着光緒未來下半生的悲情命運。

不願做亡國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緒 第2張

網絡配圖

光緒這一生共做了34年的皇帝,在歷代皇帝之中可以說是少有的任職時間較長的皇帝了。可惜他的那位“監護人”太能活了,以至於他這一生永沒有出頭之日:他比慈溪還要早死一天!

清朝是個祖制極嚴的朝代,按照傳統,後宮是不得干政的。隨着光緒的長大,親政是必然的,縱然是手握大權的慈禧也不能阻攔。於是慈禧表面大方同意光緒親政,但仍在暗中把持大權。十八歲便親政了的光緒帝意氣風發,他決心施展手腳實現國家中興。

就在親政僅僅五年後,他便面臨着人生的第一個重要挑戰:與日本的甲午戰爭。

1894年,朝鮮發生動亂。作爲宗主國的清朝自然要派兵去擺平,這個時候日本也把手伸進來了。通過明治維新,日本的國力蒸蒸日上,決心要跟清朝掰掰手腕。於是日本發揚了它的“優良傳統”:偷襲。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軍運兵船“濟遠”、“廣乙”,豐島海戰爆發。消息傳來,年輕氣盛的光緒帝憤然宣佈開戰。可惜深居皇宮中的光緒哪裏瞭解自己的國家到底腐朽到了什麼地步。戰端剛開,清軍便一潰千里,日軍秋風掃落葉般連連取勝,“蕞爾小國”輕易地擊敗了“天朝”,這場失敗,對年輕氣盛的光緒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平心而論,這場仗該失敗!只有被自己深深輕視的對手羞辱,這個渾渾噩噩的國家才能略作清醒。這一盆冷水潑來,才能看清現實!

不願做亡國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緒 第3張

網絡配圖

這次失敗雖讓光緒內心痛苦,但更堅定了他變法強國的決心。1898年,在康有爲梁啓超等人的請願下,光緒下定決心着手實施變法。歷史雖賜予了他一絲機會,卻未給他打開成功的門窗。他知道自己機會不多,所以他不得不下猛藥,但他沒想到,自己越急躁,脖子上的聲索便勒得越緊。看到光緒越發的不可控,老佛爺出手了。

這年八月初六,慈禧發動政變,八月初八,光緒帝被囚禁瀛臺,成爲了事實上的囚徒。在生命中最後的十年,這裏成爲了他唯一的歸宿。當然,在這期間,他曾離開過這個囚籠。原因不是慈禧憐憫他,而是八國聯軍攻破了北京,他被慈禧裹挾着逃亡了西安。(圖五)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慈禧的身體也快不行了,孤立絕望的光緒把最後的一絲希望壓在了“時間”上,畢竟他比慈禧年輕幾十歲。然而現實再一次展露出猙獰的面容,在慈禧病死的前一天,年僅38歲的他便含恨死去,死因成迷。僅僅三年之後,清王朝也在革命黨的槍炮聲中黯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