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高祖劉邦:究竟是假君子還是真流氓?

漢高祖劉邦:究竟是假君子還是真流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提起劉邦,很多人的腦海都會想起流氓、地痞等不堪的形象,其實這是大大的誤會。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誤會,大概是史書上記載劉邦既不種田,也不做生意,說他到處浪蕩,還有到處喝酒,亂交朋友。這樣的人放在今天,按照今天的標準,確實是不務正業的流氓。但我們不能用今天的標準理解古代,事實上,劉邦在他那時候的時代,這樣的行爲可以歸屬於一個羣體:遊俠。

劉邦是一個遊俠。

遊俠是戰國時代因社會激烈變化而產生的特殊羣體,是一羣不在權力中心的邊緣貴族。因爲列國戰爭和社會變革,原來維繫商周社會關係的氏族血緣組織逐漸瓦解,一部分貴族武士從體制內脫離出來進入民間,構建了一種自由的既非血緣的又非政治的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新關係,這就是遊俠。遊俠注重男兒間友情,講究“哥們兒意氣”,其按等級分爲國俠,縣俠,鄉俠等。

怎麼知道劉邦是遊俠?

  

漢高祖劉邦:究竟是假君子還是真流氓?

網絡配圖

   第一,或許我們可以從劉邦年輕時候的朋友圈看出來。

劉邦早年跟王陵關係密切,而王陵是沛縣的縣俠,史書記載“王陵者,故沛人,始爲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事實上我們後來知道劉邦是一名鄉俠,王陵正是是他的大哥。劉邦還追隨過張耳,“高祖爲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史記·高祖本紀》),張耳是魏國信陵君的門客,信陵君是戰國有名的四公子之一,是最高級的國俠,所以我們知道張耳也是遊俠。劉邦“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劉邦多次離家跟隨張耳周遊,而且一去就是幾個月,這就是年輕時候的劉邦。爲什麼劉邦去追隨張耳?

可能劉邦特別喜歡張耳或者他真正的偶像是信陵君。但信陵君死的時候劉邦才14歲,而且沛縣和大梁相距甚遠,在古代交通落後的情況下,無緣相見,劉邦把對信陵君的敬仰寄託在張耳的身上了。怎麼知道劉邦的偶像是魏國公子信陵君呢?劉邦當了皇帝后,每次到大梁,就是到信陵君家鄉的時候都要去祭拜他。劉邦臨死的前一年,還專門給信陵君墓設了守墓的五戶人家。

還有就是劉邦後來一直把信陵君的孫子魏無忌帶在身邊。記住一個人一時不難,記住一輩子就容易了,這種“義氣”,只會存在於兩千年前的遊俠羣體中。所以我們明白了劉邦年輕的時候到處浪蕩,亂交朋友,並不是我們現代人理解的遊手好閒,他是結交各方遊俠,追隨心中偶像去了。

順便插一件事,劉邦在戰國時期是楚國沛縣的一名遊俠,秦國統一六國後任泗水亭長,他是怎麼當上的呢?《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及壯,試爲吏,爲泗水亭長”,也就是說劉邦是經過考試而取得亭長的職位,當時考試要考文和武兩方面,從這個角度來看,劉邦並不是我們印象中不學無術的文盲,而且武功也不差,否則他也做不了遊俠,因爲遊俠就是要動武的。

  

漢高祖劉邦:究竟是假君子還是真流氓? 第2張

網絡配圖

   第二,我們可以從劉邦身上流露出來的特質略窺一二。

司馬遷論及遊俠,說“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說白了,就是說到做到,感恩圖報。劉邦在帶領他的弟兄打天下的過程中,經常顯現這些遊俠的特徵。試舉兩個例子。

劉邦任泗水亭長期間,有一位負責送郵件的夏侯嬰,經常往來送郵件,送郵件就得在亭停留。爲什麼呢,因爲秦朝的亭就是交通站兼警察署,主要是設置在交通線上。

亭因爲有交通的職能,所以有亭舍(宿舍),類似後來的驛站,要接待往來的信差。所以夏侯嬰每次送郵件經過的時候都會在泗水亭停留,和劉邦見面,史書記載,見面後兩人非常談得來,沒日沒夜得談。

談完後兩人還練劍,但有一次練劍的時候夏侯嬰被劉邦誤傷了,一個是派出所所長,一個是沛縣的縣政府公務員,派出所長把縣政府的司機砍傷了,按照秦朝的法律,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兩人都被抓了起來調查,但夏侯嬰不承認是劉邦所傷,極力爲劉邦開脫。最後被打了200鞭,皮開肉綻,還是不承認。

可以想象,如果承認了將對劉邦不利,因爲秦朝的法律是非常嚴苛的。最後確實拿不出證據,按秦律法就把他們放了。兩人於是成了鐵哥們,劉邦起義後,夏侯嬰一直跟着給劉邦駕馬車。劉邦建立帝國後,他就封這個夏侯嬰爲太僕,相當於現在的交通部長。所以劉邦是記得這份恩情的。

 

漢高祖劉邦:究竟是假君子還是真流氓?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二個例子是蕭何。秦朝的亭是縣政府的一個派出機構,由縣主吏掾,也就是縣政府辦公室直接統轄。這個時候沛縣的辦公室主任是蕭何,所以劉邦做泗水亭長的時候,他的頂頭上司是蕭何。而劉邦任亭長區間,依舊喝酒,交朋友等,於是他經常觸犯秦法,而這時候,他的上司蕭何常常幫他掩蓋過去。後來有一年,劉邦要到咸陽服徭役,由於是服役一年的大役,縣裏的有關官吏都來送禮,大家都給三百,唯獨蕭何給了五百。

司馬遷記載,“高祖爲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爲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史記·蕭相國世家》),後來劉邦做了皇帝,對有功功臣分封列侯,給蕭何封賞時,劉邦說我要給你多加二千戶,蕭何問爲什麼加,劉邦說,當年大家都送我三百錢,你卻送我五百,多了二百,這兩千戶就是酬謝你這二百錢。可見劉邦是記得這二百錢的,即使過了好些年仍沒有忘記。

感恩圖報,其實有點“士爲知己者死”的意味,這正是遊俠風氣的典型表現。

從這個角度看,是不是覺得劉邦非常有人格魅力?這也是許多人跟隨他拼命的原因之一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