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推行仁政卻被低估的皇帝宋仁宗趙禎

推行仁政卻被低估的皇帝宋仁宗趙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禎在位四十二年,爲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富盛名的皇帝,他的廟號裏充滿了仁慈和善,他統治時期不遜於任何一個朝代所謂的盛世,他是一位被低估了的皇帝。他就是宋仁宗趙禎。一位仁慈的君主。我國歷史上一位推行仁政卻被低估的皇帝。在古代,君權,相權,官僚體制橫行的時代,君主的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對社會進程就起到很大作用。一個明君的作用肯定大於一個昏君的作用,因爲他更具促進作用。

推行仁政卻被低估的皇帝宋仁宗趙禎

網絡配圖

趙禎是一代明君,他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在宋代,包括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曾鞏、胡安國、劉光祖、周必大、楊萬里、王璧、陳俊卿、劉克莊、趙汝騰、葉適、王十朋、文天祥等的許多人都讚美、歌頌趙禎。“仁”就是對他的最高評價,“爲人君,止於仁。”他在位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爲多。總體而言,趙禎算是一個有作爲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憫人的情懷。

此外他還善於納諫。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包拯屢屢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然未怪罪他。有一次,包拯要拿掉三司使張堯佐的職務,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張堯佐是仁宗寵妃的伯父,趙禎有點爲難,想了辦法,讓張堯佐去當節度使,包拯還是不願意,言辭更加激烈,帶領七名言官與趙禎理論,趙禎生氣地說“豈欲論張堯佐乎?節度使是粗官,何用爭?”言官唐介不客氣回答道“節度使,太祖太宗皆曾爲之,恐非粗官。”張堯佐最終沒能當成節度使,趙禎回到後宮後,對張貴妃說“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豈知包拯爲御史乎?”宋仁宗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這在封建時代,也算是很難得的了。因此,他被歷史學家稱譽爲“守成賢主”。總體而言,趙禎算是一個有作爲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憫人的情懷。

推行仁政卻被低估的皇帝宋仁宗趙禎 第2張

網絡配圖

趙禎一朝還出現了“求之千百年間,蓋示一二見”,在《岳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以及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而仁宗慶曆初年實施的“慶曆新政”,更爲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先導作用。針對宋中期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及冗宮、冗兵、冗費現象,趙禎於慶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曆新政”,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項措施。但反對勢力龐大,難以推動,一年四個月後便宣佈中止。

此外仁宗統治時期還是宋朝經濟最繁榮的時期。趙禎早年生活在養母劉太后陰影之下,作爲一個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溫厚,其武功謀略不及宋太祖、宋太宗,在與西夏王朝的長期對峙中表現平平,宋王朝屢戰屢敗,軍事上處於弱勢地位。然而,趙禎知人善任,也想解決當時社會存在的諸多弊端,因而其在位時期名臣輩出。總體而言,趙禎算是一個有作爲的皇帝。

儘管有種種外患內政上的問題,但仁宗一朝無論如何還是宋朝的治世,除卻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頗有些盛世氣象。治世的出現,與仁宗“恭儉仁恕”的個人秉性與治國方針有關,他不是一個奮發有爲的英主,甚至在歷朝守成之君中也不是聲譽卓著的明君。他的性格有柔弱遊移等毛病,耳朵根子軟,對後宮女色也有相當的興趣。但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寬容仁厚,能容忍各種激烈的批評意見,哪怕是對他私生活妄加非議,聽了也從不挾憤報復。

推行仁政卻被低估的皇帝宋仁宗趙禎 第3張

網絡配圖

歷代名人對宋仁宗趙禎的反面評價

王夫之在《宋論》中評論趙禎的“無定志”時時“仁宗自明道二年劉後殂始親政,訖乎帝崩,三十年,兩府大臣四十餘人。……其進也,不固進也,俄而退矣;其退也,抑未終退也,俄而又進矣。人言一及而輒易之,互相攻擊則兩罷之;或大過已章而姑退之,或一計偶乖而即斥之,……計此三十年間,人才之黜陟,國政之興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終歲。吏無適守,民無適從,天下之若驚若騖、延頸舉趾、不一其情者,不知其何似,而大概可思矣。……夫天子之無定志也,既若此矣。”

據王夫之所論,在趙禎親政的三十年中,兩府大臣換了四十餘人,都是屢進屢退,“人言一及而輒易之,互相攻擊則兩罷之,或大過已章(彰明也)而姑退之,或一衝偶乘而即斥之,……計此三十年間,人才之黜陟,國政之興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終歲。“即使賢者在位,因不能安於其位,也無法施其才能,做出成績。這樣朝令夕改,一反一復,使“吏無適守,民無適從”,讓下面的人感到無所適從,結果什麼事也辦不成。

王夫之所說是切合實際的。當時,蔡襄曾說他“寬仁少斷’’。在慶曆改革之初,蔡襄等人就曾提醒趙禎“朝廷增用諫臣,修、靖、素一日並命,朝野相慶,然任諫非難,聽諫爲難,聽諫非難,用諫非難。三人忠誠則正,必能盡言。臣恐邪人不利,必造爲御之說。……願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諫之名而無其實。"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