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趣談:慈禧從嬪妃一步一步晉升到女王的祕密

趣談:慈禧從嬪妃一步一步晉升到女王的祕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慈禧地宮出土了慈禧的印章——它到了地宮裏就不叫印章了,而是叫作“香寶”,除了“香寶”還有“香冊”。香寶就是用檀香木做的印章,在上面雕刻着慈禧的22個字的諡號。那種一頁一頁的上面刻着文字的則是香冊,香冊上面的文字就是對香寶上文字的註解。慈禧由一個小小嬪妃一步一步晉升到貴妃,再到皇太后,在這個過程中都會留下很多印章。比如,她由嬪升妃時,會有金冊金寶、玉冊玉寶,當她由妃升爲懿貴妃的時候,還會有同樣的金冊金寶、玉冊玉寶。這些東西對她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即使在她死後,這些東西的威力仍然存在,後人看到它們就好比見到聖旨、見到皇太后本尊,是相當了不得的。

趣談:慈禧從嬪妃一步一步晉升到女王的祕密

網絡配圖

後世向來認爲慈禧天生就有很強的權力慾望,有人說她當年在做懿貴妃的時候,就已經暴露了自己的政治野心,按捺不住想要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華了。更有人稱她在承德山莊服侍咸豐皇帝的時候,幫咸豐批閱奏摺,很可能就是有意而爲之,有很大的預謀之嫌。

當時負責安排后妃交通工具的是肅順,他給正宮娘娘慈安皇后安排了最好的轎子,而當時雖然慈禧已經做了懿貴妃,但還是比不上皇后,肅順給她安排的轎子就不太好。所以一開始,慈禧就因爲轎子質量太差,一路顛簸還十分硌屁股而氣得不行,然後就去要求換轎子,沒想到在肅順那裏碰了一鼻子灰,人家一句“換什麼換”就給頂了回來,還冷嘲熱諷說了些“又不是在宮裏,哪有那麼多條件,湊合坐吧”這樣的話。慈禧被這麼噎了一遭,老公雖然健在自己不算孤兒寡母,但是皇帝當時哪顧得上她呀!於是慈禧自己抱着孩子坐着不好的轎子,一路顛簸到了承德。路途十分遙遠,一路上,她也着實受了不少苦。檔案裏面也有記載,當時肅順給了慈禧不少氣受,所以慈禧跟肅順那時候就產生了矛盾。

當時慈禧的內心活動是十分複雜的:自己的兒子是未來的皇帝,自己是要當皇太后的,這肅順也太不會看事兒了!這麼辦事實在讓她接受不了。同時,還有一個人在她身邊煽風點火、添油加醋,這個人就是太監安德海。這個人不停地鼓動唆使慈禧,使得慈禧對於權力的慾望急劇膨脹。再加上這一番遭遇,她深深地意識到了權力的重要性。

拉攏奕訢

對慈禧來講最有意義的一個“香寶”,應該就是“同道堂”,那是咸豐皇帝臨死前賜給同治皇帝的。咸豐皇帝去世後,小皇帝下旨,規定:要先在首章印上賞給慈安的御賞章,然後在尾部扣上這個同道堂印。實際上,同道堂印原本被咸豐皇帝當成一個閒章,很少使用。但是這個同道堂印對慈禧卻產生了重要的效應,尤其是在辛酉政變這段時間裏面,慈禧靠它把握住了權力——這讓她有了膽量也有了目標,也使她初步嚐到了權力的甜頭,所以這個同道堂印章非常有名氣。其實慈禧是沒有資格使用這個同道堂印的,她這種行爲說白了就是通過霸佔小皇帝的印章,來行使不屬於自己的權力。就算小皇帝是她兒子,這個東西也不能由她來用。按照規矩,就算是保管都輪不到她——皇帝身後是有一批太監總管的。慈禧這種行爲完全是欺負皇帝小,然後藉機上位。

趣談:慈禧從嬪妃一步一步晉升到女王的祕密 第2張

網絡配圖

話說咸豐帝死後朝廷分爲三股勢力:以醇親王奕譞、恭親王奕訢爲首的皇親貴胄勢力,以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和同治小皇帝爲首的帝后勢力,還有就是以肅順爲首的贊襄政務八大臣勢力。那個時期的矛盾錯綜複雜,當時八大臣十分專橫跋扈,根本沒有把慈安、慈禧和同治這孤兒寡母放在眼裏,這令慈禧意識到自己處境危險,不管是爲了防止皇權落入他人之手,還是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都不得不挺身而出。於是慈禧先去拉攏慈安,以歷代奸臣專權欺負孤兒寡母爲引子,又舉例曹操逼宮的故事,一來二去打動了慈安,兩宮太后首先上了一條船。然後二人要做的工作就是一起去拉攏六王爺奕訢。

實際上,雖然八大臣的矛頭是直指慈禧的,但奕訢與他們之間的矛盾也是相當深的。因爲八大臣是咸豐皇帝這一脈的,一向排斥六王爺。奕訢因爲與咸豐皇帝有過奪位之爭,一直以來爲了保命,都以一個閒散王爺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但其實他對咸豐皇帝早就心懷不滿。於是奕訢及時掌握住了這樣一個叩謁梓宮的機會,先去叩謁哥哥的棺材,然後再去拜見兩位皇嫂,實則三人是在承德密謀發動一場政變,主要目的就是幹掉八大臣,這場政變就是歷史上的“辛酉政變”。慈禧可謂成功地邁出了得權的第一步,這爲她得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切明顯多虧了奕訢,按理說慈禧應該感念在心,但是後來叔嫂之間又發生了很多變故。

罷免奕訢

在政變之後,皇權就回到了兩宮皇太后和奕訢王爺的手裏,雖然在他們執政之初,有一個剛剛合作的蜜月期,但是慈禧這個人最善於卸磨殺驢、過河拆橋,過了這個蜜月期,她就翻臉不認人了。垂簾之初,奕訢作爲議政王事實上是忠心耿耿、事無鉅細地爲慈禧太后安排着、佈置着,把朝廷上下大事小情弄得井井有條,不過與此同時,權力也在逐步集中。這個時期主要權力都集中在議政王的手裏,也還算和諧。但是慈禧的頭腦十分冷靜,她發現這個時候朝野內外似乎眼中只有一個議政王,只認這個恭親王,都忽略了還有皇帝,一旦意識到這樣一種局勢,慈禧必然不會坐以待斃了,她開始警覺,準備找機會就要對付奕訢。

趣談:慈禧從嬪妃一步一步晉升到女王的祕密 第3張

網絡配圖

同治四年(1865),一個讓慈禧找碴兒的機會來了。事情緣於慈禧非常講究生活品質,愛奢侈鋪張,喜歡金銀器皿,既然已經位居皇太后,要使用好東西也無可厚非了,自然有資格擺譜。尤其是她身邊還有個安德海時常鼓動唆使她,這個安德海老是跟慈禧唸叨,說皇太后應該使最好的東西,咱們現在這個碗啊、盆啊什麼的也該換換了。慈禧一聽,是這麼回事,就吩咐安德海去安排。

只是這個事卻不是那麼好辦的,必須經過奕訢這一關,按理說這是慈禧宮裏的私事,奕訢本不該管,但是事情關乎朝廷他都要管一管,鑑於當時國庫緊張,國家正處在一個困難時期,奕訢就沒有同意這個事,讓慈禧先湊合着用。

其實慈禧當時也是非常忙的,每天政務繁多,這個事情她可能也忘了,但是禁不住安德海提醒。在奕訢那裏碰了釘子,他免不了要說道說道。當時,安德海就跟老佛爺說了,您看這事真是倒黴啊,我到六爺那要換瓷器,六爺居然不允許。這話一出,慈禧當即一個激靈,有了警覺,爲什麼不給換啊?然後這個安德海就開始添枝加葉、添油加醋,污衊人家奕訢怎麼怎麼糟踐他了,這個話一傳就變了味,慈禧一聽氣得眼都綠了,咬牙切齒說,好你個奕訢,你怎麼着?要造反啊!

恰恰這個時候有個鑽空子的人,這個人叫蔡壽祺,是一個十分善於鑽空子的人,要是沒有他,還不知誰能來說這個事。他看準慈禧的心態之後馬上就上了一個摺子,這個摺子歷數奕訢貪墨、驕盈、攬權、徇私等罪過,慈禧皇太后看了之後,把這個摺子默默地留了下來,伺機而動。

緊接着,恭親王就接到慈禧旨意被免去了差事,賦閒在家,這回慈禧總算鬆了一口氣。可是這畢竟是她初步運用自己的權力,政治手腕還尚不成熟,她雖然革了恭親王的職,但朝野內外都是恭親王的黨羽,恭親王不會輕易罷手,這件事也不會這麼輕鬆就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