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孔子與古琴之間有何淵源?仲尼式是什麼

揭祕:孔子與古琴之間有何淵源?仲尼式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悠久而絢爛的華夏文明裏,中國古琴,是最爲古老的絃樂樂器。蘊含着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愛不釋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樂在整個中國音樂結構中屬於具有高度文化屬性的一種音樂形式。在人們經見的琴式中,計有伏羲式、靈機式、神農式等等,而最爲常見的,則是仲尼式。

仲尼,即孔子,儒家思想的傑出代表,一位影響中國數千年的哲人。有人曾這樣評價他:“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由於孔於對古琴的提倡,文人中彈琴的風氣很盛,並逐漸形成古代文人,必須備“琴、棋、書、畫”修養的傳統。孔子在提倡琴樂之初就教導說君子樂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樂。操琴通樂是君子修養的最高層次,人與樂合一共同顯現出一種平和敦厚的風範。在孔子的時代,琴樂還不僅僅是後世的君子個人的修身之樂,更是容納天地教化百姓的聖樂。於琴樂之中,孔子聽到了文王聖德之聲,師曠聽出了商紂亡國之音,故古琴也稱之爲“聖人之器”。

揭祕:孔子與古琴之間有何淵源?仲尼式是什麼

孔子有七十二位燦若羣星的弟子,其中,只有一位來自南方,名叫言子。就是這位名叫言子的人,在中國的南方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石。孔子生前就曾經說過,有了言子,“吾道南矣。”在言子的行跡中,最爲突出的,就是以禮樂弘揚“路不拾遺”的道德,以絃歌教化“夜不閉戶”的民風。所謂絃歌者,就是用動聽的琴曲,配合誦讀與歌唱。古代詩人詠常熟,曾有過這樣的名句:“言公家在舊琴聲”。由此可見,常熟一地早就與中國古琴有着很深的淵源。當然,與中國古琴有着不解之緣的,並不僅僅是言子,因爲孔夫子本身,就是一位操琴度曲的琴人。可以說,影響深遠的儒家文化思想,在最初的原創時期,便已在中國古琴的音樂中,注入了中正平和的基調。

古人相信天地的氣象就蘊涵在其中,人們膜拜它,賦予它關於道德的信仰。作爲“正音”,琴樂寄寓了中國千年的正統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隨着人民生活,爲我們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伯牙彈琴遇知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藉助琴來表達愛慕之心;嵇康面臨死亡,還操琴一曲《廣陵散》;諸葛亮巧設空城計,沉着,悠閒的琴音,智退司馬懿雄兵十萬;以及陶淵明彈無絃琴的故事等,都爲千古傳頌。

長期以來,琴家們多認爲“五絃之琴,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而成七絃琴,似乎古琴有生以來變化就不大。但隨着出土文物的新發現,這一傳統觀念被動搖了。現在,我們參照古代文獻,得到這樣的印象:漢以前的琴,面板和底板可以分合,琴面有裝飾性的波狀起伏,琴絃多少不定,少爲五絃,多達二十弦,演奏時只彈空弦,自漢朝以後,琴面漸趨於平整,出現了局部可以使用左手按弦的七絃琴:至魏末晉初,嵇康在他的《琴賦》中所描繪的琴,和我們現在常見的琴就十分相似了。

揭祕:孔子與古琴之間有何淵源?仲尼式是什麼 第2張

渾樸如《詩經》的色彩,平滑似《離騷》的光澤,中國古琴,在綿延的歲月裏,就這樣,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絃之響,迴盪於廟堂之高,訴諸於江湖之遠。古琴上的一個個年號,留下了時間的驛站,也留下了文化的陽關。儘管魏晉告別了兩漢,儘管兩宋告別了隋唐。但是,那七根中國古琴上的絲絃,卻穿越了無數次寒來暑往,連接着古代與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