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趣三國:一個被歷史小看了的帝王孫權

趣三國:一個被歷史小看了的帝王孫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但大多數人因爲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爲赤壁之戰是劉備與諸葛亮的功勞,而赤壁之戰中真正的策劃者孫權與周瑜被莫名其妙的搶了光輝,不能說不冤枉。赤壁之戰之前一直是魏強吳弱,而孫權與周瑜敢於臨危決策,不得不說是一代梟雄。在周瑜與孫權溝通之後,孫權突然而起,說道:“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孤也。”周瑜說:“臣爲將軍決一死戰,萬死不辭,只恐將軍狐疑不定。”孫權拔出佩劍,猛地將奏案一角砍下,大聲說道:“衆官將若再有言降曹者,與此案同。”言罷,便將此劍授予周瑜,即封周瑜爲大都督,如文武將官有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那麼孫權爲什麼要莫名其妙的以弱抗強?真是一時興起,被諸葛亮給忽悠了嗎?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你就被小說和故事給忽悠了。

趣三國:一個被歷史小看了的帝王孫權

網絡配圖

鬼谷子思維告訴你孫權爲什麼敢於決斷

我們之前說過,爲什麼要決斷。謀劃是爲決斷服務的,很多人顛倒了,認爲決斷是爲謀劃服務的。

關於決斷,鬼谷子認爲有如下幾個要素

1、人們的內心都是趨利避害的,很顯然孫權投降,東吳必滅;

2、善於誘導出實情,纔不會被迷惑,孫權看出了曹操的野心;

3、利益分配的不平均,則可能帶來災禍,權衡利弊,孫權豈會坐以待斃;

4、表面上有利,實際上有害的決斷,就很難被人接受,投降只能讓曹操不費吹灰之力,讓自己身首異處,表面上投降是有利的,實際上是有害的。

決斷的前提是,別把別人都當成傻子,鬼谷子說過,人事之間的關係其實是主動權關係,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其實差不了多少。

所以謀的關鍵在於聯盟組織的結構是否周密,方案是否符合客觀情況,人不要以所謂的智商去做些可笑的事情。

1、陽德,人任何時候要都施德,組織能周密不僅僅是制度,所謂的制度管人其實是句空話,人不是機器,人是有情感,有大腦的,而機器沒有。孫權首先禮賢下士,不僅對蜀國,對手下週瑜,魯肅等人更是視爲知己。大喬小喬的故事,想必諸位都是知道的。

趣三國:一個被歷史小看了的帝王孫權 第2張

網絡配圖

2、陰賊,有陽就必然有陰,捭闔篇說,陰陽相和,終始其義,一個人光有德是不行的,還需有手段。管理是門控制哲學,是主動權遊戲,所以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孫權並非是個沒手段的人,空有抱負是不行的,用人是孫權的拿手好戲,不管是赤壁之戰的周瑜,還是火燒連營的陸遜,連資質平庸的魯肅在吳國也能擔當大事。

3、信誠,還記得孫子兵法的“智信仁勇嚴也”嗎?人,無誠不立,舉個例子,如果消費者並不相信企業的產品,又如何會消費呢?孫權的誠信是要加引號的,但是在赤壁之戰之前,孫權對於周瑜等人是極其信任的。

4、蔽匿,即是隱瞞,成大事者向來不拘小節。你是要成事,而成事就必須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有人會說既然要誠信,爲何又要隱瞞呢,這難道不矛盾嗎?孫權在赤壁之戰之前,在吳國生死存亡之時,用了周瑜,但孫權的真實目的並非向他說的那麼偉大,歸根結底是爲了自己。

5、平素就是平常,之前我們說過奇正相和的道理,我個人認爲平素與慎獨有關,爲了成功而一如既往的努力,堅定目標。孫權總是能在危難之時用對人,絕非是運氣,而是他平素裏的修煉以及對人才的發現和培養。

所以孫權表面上能言行合一,私下裏抓住主要矛盾隨機應變,參考平常情況與矛盾關鍵,四個方面相互驗證,揣度過往之事,驗證未來之事,加之平素,則可以做出決斷。所謂孫權決斷,赤壁之戰,可以打。

雖然但是能獲得美名的,如果可行則可以決策;

趣三國:一個被歷史小看了的帝王孫權 第3張

網絡配圖

不用費力而且容易成功的,如果可行則可以決策;

要花費大力氣,但是卻不得不爲的,如果可行則可以決斷;

能去除患難的,能獲得好處的,可行則可以決斷。

所以決策是爲了解決疑惑,是行事的基礎,澄清動亂,預知成敗,這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所以古代先王就用筮草和龜甲來決定一些大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