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這個狀元張鎮孫主動開城門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這個狀元張鎮孫主動開城門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開城投降的守將,名聲總是不好的。中國人講究忠孝節義,如果不能死戰到底,不管什麼原因,降了就是降了,都會被萬世所譏笑。但是,有這麼一位狀元,他在元朝大軍壓境之時,最後關頭放棄了抵抗,卻贏得了朝廷的理解,也贏得了百姓的民心。

這個狀元叫做張鎮孫,自小聰慧異常,又勤於苦讀,很快就在童子試中脫穎而出。然而就因爲家貧,他還要爲生計而奔波,結果37歲才考中進士,但一中舉,就是堂堂的狀元。

這個狀元張鎮孫主動開城門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不過這個狀元,已經是生不逢時了。當時是南宋度宗朝,外有蒙古虎視眈眈,內有流民到處起義造反,朝堂之上還有著名的大奸臣賈似道。賈似道爲了拉攏張鎮孫,主動對他說:“張大人,你這個狀元可是我幫忙弄到手的啊,以後可要聽我的啊!”(子乃似道所擢也,省試當狀元,惜相遇晚耳)

張鎮孫對賈似道的拉攏,卻完全沒有放在心中,甚至沒有去賈府表示感謝。雖然賈似道禦敵無能,但在朝堂之上無人可敵。張鎮孫自然被一貶再貶,只擔任了浙江婺州任通判。這只是一個六品的通判,縱觀這個境遇的,實在太過少見。

這個狀元張鎮孫主動開城門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第2張

不光對賈似道不感興趣,雖然家貧,張鎮孫對錢財也根本不感興趣。南宋朝廷有規定,狀元可以到判局取錢,以保衣食無憂。然而張鎮孫卻念及國事艱辛,每次只取一點點,比規定數額少得多,剛剛能夠過日子而已。

元朝南侵,攻入浙江,作爲通判的張鎮孫無權無兵,毫無辦法,只能隨着難民一同南下。他擔心父母雙親的安危,向朝廷辭職,想回到廣東侍奉雙親。不過,朝中卻還有人揪住此事不放,告他“聞兵逃遁”。這樣,張鎮孫卻是以罷官而暫時歸隱。

這個狀元張鎮孫主動開城門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第3張

隨着局勢的不斷惡化,羣臣帶着小皇帝宋端宗不斷南逃,最後從福建跑到了廣東。這時候,朝廷纔想起在廣州還有這位剛直的狀元張鎮孫,於是任命他爲龍圖閣侍制、廣東制置使兼略安撫使,成爲實際上的廣東最高指揮官。

還別說,張鎮孫任職之後,大力整軍備戰,還打了幾個勝仗,甚至光復了已經被元朝佔領幾個月的廣州。這在當時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也是爲南宋續上了一口氣。元朝大軍因爲糧草不濟,也不得不撤軍而走。

然而,半年之後,大將呂師夔、索多又率領大軍來犯。張鎮孫聞訊,先是率領2000多艘戰船迎敵而上,於元軍在珠江決戰。不過,此時的元朝軍隊,已經在長江上訓練已久,再也不是毫無水戰經驗的旱鴨子了。再者,元朝人數衆多,張鎮孫寡不敵衆,只能退守廣州城。

這個狀元張鎮孫主動開城門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第4張

原本,張鎮孫帶領廣州百姓,準備死守城池的。然而此時大勢已去,元軍將廣州圍城鐵桶一般。熟讀兵書,知道已經回天乏術了。當時的蒙古人有個規定,那就是對於抵抗的城池,攻下以後,一律屠城。

爲了保全百姓,避免無畏的犧牲,張鎮孫冒着天下的罵名,開城投降。他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放過廣州的百姓。

廣州的百姓活了下來,廣州城也沒有血流成河,張鎮孫卻被押往大都。如果是真心投降,他大可繼續做忽必烈的臣子。然而,這位性情剛烈的狀元,飽讀聖賢書,不甘屈服就辱。張鎮孫趁元軍沒有防備,在大庾嶺紅梅花叢自殺殉國。

雖然冒着名節上虧輸的巨大風險,雖然死了也有可能被埋沒,但張鎮孫還是做出了當時的最佳也是最難的選擇。不過,因爲張鎮孫的特殊情況,宋朝流亡朝廷仍然將他認定爲死難大臣。文天祥聽說張鎮孫死節的消息,唏噓不已,也爲他作詩,只可惜年代久遠,沒有能保留下來。

在現在的廣州城,熹涌陳家祠至今還有張家祠的遺蹤。在他居住過的地方,人們取名叫做廣州狀元坊,仍然爲歷代進行教育的場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