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結局:爲何能善終!

揭祕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結局:爲何能善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翻開徐達的征戰史,幾乎大明帝國初創時期的所有重要戰役他都參加了,而且,攻必克,戰必勝。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功臣,卻從不居功自傲,而且既嚴格執行軍紀,又愛護士兵。

一、立殊功而不自傲

徐達不僅以白己的赫赫戰功爲大明王朝開基立業奠定了基礎,而且,與明太祖朱元璋的個人關係也非常密切,是朱元璋特別倚重的核心人物,朱元璋總是把最艱鉅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褒獎徐達。在這樣的戰功面前,在這樣的榮寵面前,徐達不爲所動,從不居功自傲。

徐達與朱元璋是濠州(今安徽風陽)老鄉,小時候還在一起放過牛。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後,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嶄露頭角,成了一名將軍。徐達也不滿元朝官史的欺壓,前去投奔朱元璋。後經朱元璋推薦,徐達也做了軍官。1354年,郭子興與另一農民起義首領孫德崖在和州(今安徽和縣)發生衝突,郭子興在城裏拘捕了孫德崖,孫德崖的部衆在城外捉住了朱元璋(他們認爲這是朱元璋搞的陰謀)。雙方僵持不下,有心互換人質,又怕對方使詐自己上當。徐達在城裏聽說朱元璋被扣的消息後。毅然請求代替朱元璋,來到孫德崖的軍中做人質。換回了朱元璋。朱元璋回到城裏後,郭子興也放回了孫德崖,孫德崖回到營地,再把徐達釋放回城。本是一個死結,經過徐達這種捨身相救,輕易的化解了。徐達自此也與朱元璋的關係更加親密。

1363年,朱元璋在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的時候,擔心自己的應天(今江蘇南京)根據地會被張士誠乘機偷襲,便把徐達從前線派回去守應天。徐達回到應天后,嚴格訓練部隊,加強守備力量,並緝查奸細,修整城池,使張士誠始終不敢貿然進犯。朱元璋因此得以解除後顧之優,全力對付陳友諒,取得了鄱陽湖戰役的勝利,全殲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後來朱元璋對別人稱讚說:“我讓徐達回守應天最爲放心,無論遇到什麼問題,他都能妥善處理。”

1367年,當朱元璋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兩股最大的農民軍勢力,佔有了江南廣大地域之後,出兵北伐、消滅元朝就提上了議事日程。那麼,由誰來擔當北伐大軍的主帥呢?朱元璋決定還是讓徐達來幹。他特意把衆將招集到一起對他們說:“行軍打仗,是爲了平息戰亂、消滅敵人,所以任命主帥,也必須選擇最恰當的人。現在你們諸位不是不能打仗,但是若論辦事穩重、紀律嚴明,而又善於用計、講究謀略,具有統率全軍戰必勝攻必克的指揮才能,卻準也比不上徐達。”要求他們聽從徐達的指揮調遣,徐達也不負所托,取山東、攻河南、佔大都(今北京)、平定山西、陝西,短短兩三年間,就把中原地區的大片領土都劃入了朱元璋的範圍。

揭祕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結局:爲何能善終!

1371年,爲了防禦元朝殘餘勢力的騷擾,朱元璋又派徐達鎮守北平,直到1384年病重才召還應天。在這十幾年間,徐達修繕城防,操練軍馬,嚴爲守備。並遷徙內地民衆到邊地屯田種地,不僅減輕了軍隊的糧晌供應問題,還使明朝北部邊疆日趨穩定,元朝的殘餘勢力不敢輕易南下騷擾,對穩定北方的形勢起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建國以後,朱元璋爲防止武將擁兵自重,採取了提高文臣地位的措施,冷落乃至殺掉那些曾爲他打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但是徐達卻始終受到朱元璋的重用,拱衛着北部邊疆。這固然是一種形勢的需要,但與徐達性格中謙和的品質,不爭功、不諉過的行爲是有很大關係的。

《明史》記載說:徐達每年春天掛帥出征。到了冬天還朝後,總是交還將印,回家過自己的那種儉樸生活。朱元璋有時召他一塊喝酒,喝到高興處,常常是對他兄弟相稱,而每到這時,徐達都是恭敬謹慎,從不自以爲了不起。而且,徐達不置產業,始終住在舊房子裏。朱元璋看不過去了,對他說:“你爲我大明朝立有大功,卻沒有一處像樣的房子。我很過意不去,把我原來當吳王時住的那套房子送給你吧。”徐達堅決推辭,拒不接受,說我現在住的已經很好了,不需要換房子。過了些天,朱元璋與徐達一起來到那處吳王府邸,在裏面擺酒,把徐達灌醉,讓衛兵把他擡到牀上蒙被而睡。徐達睡到半夜酒醒之後,大吃一驚,連忙跳下牀。走下臺階,俯伏在地,磕頭呼喊:“死罪,死罪。”朱元璋看他如此的謙恭、不貪富貴,非常高興,下令在這所府邸的前面,另外給徐達建造了一所新宅。

以朱元璋多疑的心性來講,很難說這不是一種試探。但無論如何,徐達經受住了考驗,也使他成爲不多的幾個得以善終的開國功臣。

二、治軍嚴明卻又愛兵如子

行軍打仗,軍紀問題是最令人頭痛的事。古代多少名將,都是在攻城之後把戰利品據爲己有,更有那連對方將領的妻女也收容過來的。上行下效,參戰的兵士也往往是搶掠不休。

《明史》記載說:徐達在爲明朝建立、東征西討的過程中,攻克了大都市兩座、省會級城市三個、普通城市一百多個,不管攻下什麼樣的城池,都是進城後秩序井然、從沒有燒殺搶掠的事情發生。爲朱元璋贏得了民心。爲約束部將,徐達不僅嚴令“掠民財者死,毀民居者死,離營二十里者死(防止兵士搶了財物後揮霍或是溜回家)。”還不惜自身名譽,與太祖合演了一出苦肉計。

攻佔應天之後,準備攻打江蘇鎮江,由於其他一些農民軍常常發生的燒殺擄掠、搶劫民女財物等行爲,朱元璋擔心富庶的鎮江被攻下後也會發生搶掠行爲。爲嚴肅軍紀、爭取民心,朱元璋當着衆將領的面,指責徐達縱容士卒、搶劫財物、違反軍紀,並把徐達捆了起來,要按軍法處置。朱元璋的重要謀臣李善長等人苦苦求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步驟),才得赦免,但朱元璋仍是裝着黑着臉、一付恨恨的樣子說:“我自起兵以來,從不妄殺無辜,你們這些將領要體察我的用心,嚴格約束部下,破城之日,絕不能燒殺搶掠。如果有膽敢不聽的,我一定不輕饒。“這些與會的將領都知道,論部隊的軍紀,徐達的手下是最好的,而徐達又是朱元璋最信任倚重的人物,現在連他都受到了責罰,別人也就更得小心從事了。所以部隊的軍紀出奇的好,所到之處,號令嚴肅,秩序井然,沒有發生任何燒殺擄掠的現象,附近的百姓聽到消息,都盼着這支隊伍能早一天攻取他們所在的地區。爲軍隊戰鬥力的提高、爲迅速攻滅元朝、掃平其他義軍起了重要的作用。

俗話說: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樑不正倒下來。即使軍紀定的再嚴,如果不自身帶頭執行,也不會起到多少作用,更會使得下屬紛紛仿效,軍紀於無形中也便煙消雲散了。徐達在嚴格治軍的同時,更嚴於律己。他不貪女色,不好金銀財物,朱元璋曾當着許多人的面稱讚他說:“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品格中正無瑕,可與日月同輝,只有徐大將軍一人能做到啊。”這樣的榜樣作用,對下屬自然起到了極好的表率。同時,他又能做到與士兵同甘共苦。有時軍糧供應不上,士兵捱餓,他也不吃不喝,不進營帳休息;不管哪個士兵有什麼急難之事,他總會抽時間幫助解決;至於噓寒問暖、探病慰問更是常事。手下將士都對他既尊敬又感激,樂於聽從他的命令,服從他的指揮,打起仗來奮勇爭先,以一當百,想不打勝仗都難。

徐達從1353年投軍,到1384年病重回到應天府,三十多年間幾乎都是在馬上度過的。特別是在明朝建立前後的一段時問內,由江南打到漠北,爲明王朝的初創與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