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徐達的功過 揭祕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一生功績

徐達的功過 揭祕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一生功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達:徐達,大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他出生於一個世代種田的農民家庭,小時曾和朱元璋一起放過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濟世之志”。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在郭子興起義軍中當小軍官的朱元璋回鄉招兵,他“仗劍往從”,從此開始了戎馬倥傯的軍事生涯。

投奔朱元璋後,徐達不僅作戰勇敢,而且“時時以王霸之略進”,協助朱元璋收編了定遠的幾支地主武裝,攻佔滁、和等地,被朱元璋授爲鎮撫,“位諸宿將上”。此時,朱元璋只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名首領,“諸將多太祖等夷,莫肯爲下”,而徐達與湯和等人則“奉約束甚謹”,幫助他逐步樹立威信。

不久,郭子興與另一首領孫德崖發生衝突,拘捕了孫德崖,而孫之部衆則扣留了朱元璋。徐達挺身而出,到孫德崖軍中去做人質,換回朱元璋。直到郭子興釋放孫德崖後,他才被放出來。朱元璋因此對他非常感激,也更加信任。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執掌全軍大權,揮師南渡長江,攻佔採石、太平,謀攻集慶,徐達“與常遇春皆冠軍,而達獨參與進止”,成爲朱元璋最倚重的一員戰將。

此後,他統兵“廓江漢,清淮楚”,擊滅陳友諒勢力,升任總兵官、大將軍;又“電掃西浙”,攻佔平江,消滅張士誠勢力;後受命爲徵虜大將軍,率師北伐,“席捲中原”,克復大都,“聲威所震,直達塞外”,完成了推翻元朝、統一北方的重任。

徐達治軍嚴明,不僅要求部下聽從號令指揮,“令出不二”,而且嚴禁他們騷擾百姓,“有違令擾民,必戮以徇”。他還注意優待俘虜,以分化瓦解敵人。凡是俘獲敵軍將士和間諜密探,他都“結以恩義,俾爲己用”。所以他帶兵出征,特別是在率軍北伐過程中,經常出現“大軍勘定者猶少,先聲歸命者更多”的局面。

徐達的功過 揭祕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一生功績

徐達“以智勇之資,負柱石之任”,爲明王朝的開創立下了蓋世之功。明朝建立後,被朱元璋授爲太傅、中書右丞相,後封魏國公,並以其長女爲燕王妃,次女爲代王妃,三女爲安王妃。儘管勞苦功高、地位顯赫,但徐達依然謙虛處世,從不居功自傲。每次“功成而還,拜上印綬,待命於家,略無幾微矜伐之色”。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徐達能擺脫鄉土觀念的羈絆,不和同鄉拉幫結派,沒有捲進淮西集團的是非之爭。淮西集團的骨幹胡惟庸見徐達功勞大,威信高,“欲結好於達”,他根本不加理睬。胡惟庸又“賂達閽者福壽使圖達”,福壽向徐達告發,徐達便不時提醒朱元璋:胡惟庸這種人不適合當丞相。後來,胡惟庸因謀反被殺,朱元璋想起徐達的話,“益重達”。

儘管徐達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恭慎有加,但仍然未能免除朱元璋對他的懷疑和猜忌。給事中陳汶輝在一個奏疏中曾提到“劉基、徐達之見猜”,說:“視蕭何、韓信,其危疑相去幾何哉?”朱元璋在爲徐達撰寫的神道碑中,也承認自己曾因所謂“太陰數犯上將”的星象而“惡之”(《獻徵錄》卷5,御製《徐公達神道碑》)。但是不管朱元璋如何猜忌,徐達畢竟在政治上忠誠不二,經濟上不貪不佔,生活上十分檢點,沒有任何把柄可抓,從而避免了“走狗烹”的厄運。流傳極廣的所謂朱元璋賜蒸鵝而害死徐達的說法,正如趙翼所說的是“傳聞無稽之談”,“其時功臣多不保全,如達、基之令終已屬事”,徐達和劉基是洪武朝少數得以獲終天年的大臣。

洪武十八年二月,徐達病逝,享年54歲。朱元璋追封他爲中山王,賜諡“武寧”,賜葬於南京鐘山之陰,並親爲之撰寫神道碑,讚揚他“忠志無疵,昭明乎日月”。後覆命“配享太廟,塑像祭於功臣廟,位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