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晚年淒涼 每三年死兒子最終四子朱棣奪權

朱元璋晚年淒涼 每三年死兒子最終四子朱棣奪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出身一介布衣,25歲之前一直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參加起義軍純粹是爲了保命,或者說是爲了填飽肚子,也正是這個決定,改變了他的命運,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他自己能力的發揮,同時也是因爲不斷有“貴人”相助,朱元璋25歲之後變得意氣風發,當上皇帝之後又是呼風喚雨,但他的晚年卻變得很淒涼,尤其是要不斷忍受喪子之痛。

朱元璋晚年淒涼 每三年死兒子最終四子朱棣奪權

網絡配圖

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其中嫡出的有5個,分別是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gāng)、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吳王(後改爲“周王”)朱橚,他們名義上都是馬皇后的兒子,按照古代長幼尊卑的思想,嫡出的兒子身份地位要高,朱元璋最爲看重他們,分封的時候把他們都放到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地方。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稱帝的同時也確立了太子,身爲長子的朱標當仁不讓,在朱元璋的悉心栽培下,朱標仁慈又有威望,他如果能夠順利登上皇位,朱元璋可以省很多心,也不會出現大肆殺戮功臣的情況,他的晚年也不至於變得如此落寞。

天有不測風雲,朱元璋早年幻想的一幕幕都成了空,尤其是他給兒子們封藩,朱元璋是想讓他們以太子朱標爲核心,同心協力共創大明輝煌,太子朱標的離世讓這一切化爲泡影。

朱元璋晚年淒涼 每三年死兒子最終四子朱棣奪權 第2張

網絡配圖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朱標到西安考察遷都一事,同時調查秦王朱樉的過失,西安離南京千里之遙,朱標考察回來就患重病,但還是不忘向朱元璋彙報遷都事宜,而且替二弟秦王說好話,朱元璋可以放心遷都西安了,也饒恕了朱樉,但朱標卻一病不起,次年離世,朱元璋痛心疾首,心想萬不該派太子去西安,也不該考慮遷都的事,認定這是上天對他的懲罰。

太子朱標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朱標一死,大明儲君位置空懸,朱元璋考慮了九個月之久,最終才確定讓皇孫朱允炆繼承皇位,在這期間,朱元璋不是沒有考慮包括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在內的其他兒子,但選定朱允炆註定要付出代價,那就是殺戮功臣,僅藍玉一案,被朱元璋殺害的人員就達1.5萬,加上之前的胡惟庸案,明朝開國功臣幾乎被屠盡。

對於各地藩王的勢力,朱元璋並沒有過多擔心,因爲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人,他們雖然有各自的軍隊,但彼此之間可以互相牽制,不至於尾大不掉,朱元璋也就沒有采取措施限制,沒有削減各地藩王的力量,但這個平衡還是被慢慢打破,歸其原因就是秦王和晉王的相繼離世,而是每三年去世一個,這讓朱元璋猝不及防。

太子朱標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秦王朱樉是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去世。雖然朱樉生前過失不斷,但他畢竟是諸王之首,朱元璋讓他掌管宗人府,他的存在可以限制任何一個親王的舉動,但由於朱樉放縱不堪,好不容易立了一次戰功,出征歸來的途中就病逝,朱元璋對朱樉的死有悲傷,但更多的是對他充滿憐憫。

朱元璋晚年淒涼 每三年死兒子最終四子朱棣奪權 第3張

網絡配圖

晉王朱棡之死給了朱元璋致命打擊,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年僅四十歲的晉王也是出征回來後就去世,朱棡能文能武,朱元璋對他的喜愛程度僅次於太子朱標,《明太祖實錄》中說他“聰明英銳,受學於翰林學士宋濂,學書於錄事杜還,眉目修聳,美鬚髯,顧盼有威戎。”此時朱元璋也走到了生命盡頭,在這一年他也去世了。

朱元璋去世前才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爲藩王之間互相牽制已經不存在,嫡子之中屬燕王朱棣最大,所謂的“尾大不掉”之勢也已經形成,朱元璋臨終說了句“燕王不可不慮”,朱元璋去世的第一年,建文帝就開始了削藩,但最終還是被燕王朱棣取而代之。筆者認爲,朱棣之所以選擇奪權,根本原因就在於比他大的幾個哥哥相繼離世,沒有人能夠真正限制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