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淵真的是因爲“懦弱無能”才決定放棄河東的嗎?

李淵真的是因爲“懦弱無能”才決定放棄河東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在東突厥的支持下大舉進攻唐朝的河東地區(今山西)。與之作戰的唐軍最高統帥、宰相裴寂被打得一潰千里,留守太原的齊王李元吉也棄城而逃。唐朝起家的河東地區大半落入劉武周之手,剛剛建立的唐朝迎來第一次大危機。

可面對危險的局勢,皇帝李淵卻派唐儉給秦王李世民送去一道手敕(皇帝親手寫的命令)寫道:“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即放棄河東地區。幸虧李世民向李淵主動請戰並通過苦戰擊敗了劉武周,唐朝才渡過了這次危機。

 

李淵真的是因爲“懦弱無能”才決定放棄河東的嗎?

網絡配圖

    李淵這個“放棄河東”的決定也成爲後來很多人批評其“懦弱無能”的證據,但本鬼卻不這樣看。

唐高祖李淵從太原起兵開始就對整個戰略局勢有很清晰的判斷,這也是唐朝能夠快速崛起並進入關中的重要原因。當時的河東關係到唐朝的生死存亡,李淵不可能不知道。而李淵派裴寂這位首席宰相去和劉武周作戰,多少也能看出李淵對河東的重視。

另外,當時唐朝雖然失去了大半河東之地,但軍隊的主力尚存,以秦王李世民爲代表的精兵強將還沒有投入戰場。而劉武周方面由於之前的進展過快,導致戰線拉長,立足不穩。如果此時派精兵強將討伐劉武周,收復河東並非不可能。

最後像“放棄河東”這樣重大的戰略決定,李淵應該事先和包括李建成、李世民在內的核心重臣商議,然後通過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覈、尚書省執行的程序頒佈實施。可是李淵卻派與自己和李世民關係都很密切的唐儉將“放棄河東”的手敕私下送給李世民,這也是非常奇怪的。

  

李淵真的是因爲“懦弱無能”才決定放棄河東的嗎? 第2張

網絡配圖

   那麼史書上關於李淵“放棄河東”的記載是不是“改史惡魔”李世民故意抹黑父親的結果呢?

就在劉武周大舉進攻河東的幾個月前,唐朝發生了一件政治大案。晉陽起兵的核心功臣、秦王李世民麾下地位最高的部將劉文靜被以“謀反”的罪名冤殺。而製造這個大冤案的主謀就是李淵與裴寂。

劉文靜被殺對李世民來說是重大損失,雖然李世民不好直接和李淵翻臉,但跟裴寂的關係肯定是跌入谷底了。但李淵卻因爲“劉文靜案”對裴寂也更加信任,兩人的關係也更加密切。而就在這個時候因爲裴寂的無能,唐朝失去了大半的河東之地。

李淵很清楚唐朝必須收復河東,而此時能夠收復河東的人只有李世民。但是如果李淵主動派李世民去收復河東的話,那麼李世民極有可能以“懲罰戰敗的裴寂”作爲自己出戰的條件。這個條件合情合理合法,李淵也不好拒絕。

可是李淵不想懲罰裴寂,所以纔想出了所謂的“放棄河東”。既然李淵都已經“放棄河東”了,那麼裴寂丟失河東也就不是什麼大錯誤了。而且李世民如果爲了收復河東主動請戰的話,那是李世民主動求李淵答應,也就不好提什麼條件了。

  

李淵真的是因爲“懦弱無能”才決定放棄河東的嗎? 第3張

網絡配圖

   不過李淵也害怕年輕的李世民(年僅二十歲)沒準會賭氣同意他“放棄河東”,那樣李淵就騎虎難下了。因此李淵纔會派與自己和李世民關係都不錯的唐儉去送手敕,以便準確地向李世民傳達自己的真意。而李世民也非常配合地主動進宮請戰,率兵征討劉武周。

綜合來講,李淵的“放棄河東”並不是因爲他“懦弱無能”,而是李淵和李世民這對已經出現矛盾的父子爲了對付巨大的外部威脅而演得一出“政治雙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