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莽新朝爲何只堅持了15年?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王莽新朝爲何只堅持了15年?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莽新朝爲何只堅持了15年?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新朝短命,也就活了15年,還是隻有一個皇帝的王朝。爲什麼新朝如此短命?它又是如何滅亡的?分析這個問題可以從民族關係出發。宣帝時期,南匈奴歸順漢朝,宣帝還特意賜予匈奴單于一個璽印。新朝成立後,王莽覺得新的王朝得換個新的璽印,於是派五威將軍王駿出使匈奴,更換漢朝的璽印。

至於新璽印的內容,王莽沒有刻意強調。單于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的璽印是“匈奴單于璽”,而現在變成“新匈奴單于章”。“新”說明匈奴是新朝的附庸,“璽”是對皇帝、諸侯王印章的稱呼,“章”是對官員印章的稱呼。從“匈奴單于璽”到“新匈奴單于章”,明擺着告訴單于,自己的地位從諸侯降到官員。

王莽新朝爲何只堅持了15年?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既然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原本匈奴與漢朝有約,匈奴不得侵犯其他民族政權。但是現在就沒有遵守約定的必要吧!匈奴先是征服東方的烏桓,又接受車師的歸附,並開始向西域拓展影響。匈奴的行爲無異於公開與新朝作對,王莽決定發兵討伐匈奴,多年的和平終究被打破了。王莽徵集三十萬大軍駐紮在邊境,看似聲勢浩大,實際上軍隊的後勤和補給完全跟不上!

堂堂三十萬大軍也只能按兵不動。王莽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他下令加大稅收,強制性徵收百姓糧食,並要求一年內送達前線。如此高要求的命令引起百姓的不滿,有大臣擔心發生叛亂,一再勸諫王莽和匈奴重歸於好。匈奴方面也有人主張和平談判,王昭君的子女們不願看到邊境烽煙四起,說服單于與新朝和平談判 。

幸運的是老單于去世,有和平意願的新單于即位。假如王莽願意重歸於好,也許漢朝與匈奴還能回到從前。奈何老單于去世,王莽認爲有機可乘,擁立身在長安的匈奴貴族須卜爲單于。原來還想好好說話,現在看來何並多此一舉。新單于非常惱怒,漢朝錯失了和平的機會。

前面說到爲了滿足軍隊的後勤需求,王莽加大稅收,有些地方官就趁火打劫。平民百姓辛辛苦苦勞作的成果還抵不上賦稅,談何生存?不滿的情緒在民間瀰漫,只要一點火就可能形成燎原之勢!打響第一炮的是一個名叫呂母的婦人,她本來想爲兒子報仇,卻被誤認爲起兵造反,一時間數萬流民加入呂母的隊伍。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呂母攻下琅琊郡後,鼓舞了全國各地的反政府勢力,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赤眉和綠林。

王莽新朝爲何只堅持了15年?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呂母死後,其部隊加入樊崇的隊伍。原本樊崇只在泰山地區打游擊,現在則開始走出山區,攻打附近郡國。在樊崇的攻擊下,整個齊地只剩田況在那負隅頑抗。樊崇發展過快,引起王莽的注意,先是命令太師景尚前去督戰,又派廉丹率十萬大軍討伐樊崇。由於剛進入齊地的政府軍打敗幾支叛軍,導致政府軍放鬆了警惕。樊崇趁機集中主力和政府軍決戰,爲了和政府軍區別開來,樊崇命令部隊把眉毛塗成紅色,“赤眉軍”由此得名。

另一支部隊因爲基地在綠林山所以起名“綠林軍”。公元22年,綠林山爆發瘟疫,綠林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王匡領導,一路由成丹領導 。王匡領導的“新市兵”一路上不斷有新的反政府武裝加入,而成丹領導的“下江兵”遭到政府軍的圍剿,不得不和“新市兵”會和,綠林軍最後在南陽郡會師。當時的南陽郡分佈着不少劉氏宗室,他們聽到綠林軍會師南陽郡,紛紛加入綠林軍,其中較爲著名的是劉縯、劉秀和劉玄。

自古以來反叛都要名正言順,想當初陳勝、吳廣造反還藉助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呢,現在的綠林軍雖然勢如破竹,但名不正言不順的,急需一位劉氏皇帝。正好劉玄三兄弟加入綠林軍,那就擁立其中一個爲皇帝吧!由於劉玄最早加入綠林軍,所以衆人擁立劉玄爲更始皇帝。

王莽新朝爲何只堅持了15年?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綠林軍不僅擁立劉氏爲帝,還建立相對完整的政權體系,對王莽來說簡直就是致命威脅!於是王莽派王尋、王邑率四十二萬大軍把綠林軍的先頭部隊圍困在昆陽城,而當時昆陽城只有數千人。見城外黑壓壓的一片,衆人慌了,有出城投降的念頭,這時候劉秀動員大夥堅守城池,自己出城搬救兵。後來劉秀僅帶三千人回來,但因爲出其不意,輕鬆擊潰王莽四十二萬大軍!

昆陽一戰,新朝失去了平叛的能力,王匡率軍直達洛陽城,一路上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很快,赤眉軍也抵達洛陽,表示願意接受劉玄的領導。申屠建的軍隊負責進攻長安,逮捕王莽。新朝主力在昆陽一戰中消耗殆盡,長安城的蝦兵蟹將哪裏能抵抗申屠建的軍隊?結果可想而知,王莽在混戰中被分屍。立國僅十五年的新朝就這樣滅亡了,究其原因可分爲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在外,王莽和匈奴交惡,爲了滿足後勤補給的需求,加大稅收引起百姓不滿。在內,綠林軍和赤眉軍的相繼崛起不斷消耗新朝兵力。在內外交加之下,新朝能不滅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