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還原:劉邦殺功臣真實謎底究竟是怎樣的?

歷史還原:劉邦殺功臣真實謎底究竟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記得越王勾踐成爲霸主之後,范蠡說過的一句話麼?“鳥驚弓藏,兔死狗烹”,直白的說就是沒有了用武之地,那就拋棄你。當然,這種行爲一隻被世人所唾棄。然而,開國皇帝殺功臣的事件經常發生,也不用太奇怪,真正意義上的殺功臣的皇帝只有兩位:劉邦和朱元璋。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兩位皇帝都是平民出生的,是否有點可笑。在這裏我們先放下朱元璋暫且不提,主要來說說劉邦殺了那些功臣。

漢高祖劉邦殺的第一位功臣,也就是大家說的最多的韓信。韓信原本是齊王,後來改爲楚王。在他當楚王的時候有人告他謀反,劉邦用計把他抓了。劉邦抓了韓信後並沒有殺他,只把他降爲侯,並軟禁起來了。應該說劉邦並不想殺韓信,要是想殺,這時是最好的時機。劉邦很忌憚韓信的軍事才能,但是隻要韓信沒有軍隊,他就是安全的,也就沒有必要殺韓信了。但是韓信一心想當王,他不甘心做個侯,對劉邦不滿也是理所當然的。真正導致韓信被殺的原因是他家裏出事了,他的一個家將告發他謀反,這時劉邦在外平叛,呂后跟蕭何合謀把韓信殺了。韓信有沒有謀反已經諍論了兩千年了,說不清白了,無論如何劉邦對他的死不能負全責。

歷史還原:劉邦殺功臣真實謎底究竟是怎樣的?

網絡配圖

劉邦殺的第二個大功臣是彭越,應該說彭越的死確實冤。大體經過是劉邦平叛,向彭越徵兵,彭越出兵但不是自己帶兵,劉邦罵了他幾句(彭越不在場)。本來劉邦罵人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要是樊噲周勃這些人聽了根本就不會當回事。但是彭越以前沒捱過劉邦的罵,他聽說後嚇壞了。彭越一害怕他的仇人就開心了,跑到劉邦那裏告彭越謀反,於是劉邦就把彭越抓了,後來經過一些周折最後彭越被殺。彭越的冤劉邦是知道的,這一點沒有疑問,但是彭越有沒有錯?

劉邦殺的第三個功臣是英布。彭越死後被剁成肉醬,還給每個諸侯王送了一碗,意思是告訴他們謀反的下場。這碗肉醬嚇着一個人,那就是英布。於是英布開始加強戒備,防止劉邦偷襲。恰好這時英布後院起火了,一個大臣叛逃到劉邦那裏,誣告英布謀反。劉邦雖然不太信任異姓王,但是他並不相信英布會謀反,他把叛逃過去的那人關了起來,派人暗中調查英布是否謀反。這一下問題就出來了,英布早已是驚弓之鳥,又發現劉邦在調查他,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就起兵造反了,最終戰敗被殺。英布謀反是事實,他的死主要責任在他自己。

其實劉邦殺的功臣主要就這幾個,其它的比如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等都是老死家中,雖然曾經懷疑過蕭何,但是最終也沒有拿他怎麼樣。樊噲差一點被殺,那是他們的家事。劉邦最終是除掉了異姓王,而對於侯,他基本上都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其中包括始終看不起他的王陵和曾經背叛他的雍齒。

在劉邦除掉的王中,楚王韓信、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前面已經說了。剩下的第一個是燕王臧荼,這是項羽封的王,後來造反,兵敗被殺。第二個是韓王信,因爲抵擋不住匈奴人的進攻投降匈奴,最後被劉邦的軍隊擊殺。第三個是趙王張敖,劉邦的女婿,因爲手下的大臣謀殺劉邦,最後被降爲侯。第四個是後來的燕王盧綰,因爲私通叛將,事發後逃往匈奴。

劉邦在位期間有兩個異姓王沒有被殺,也沒有被廢。一個是衡山王吳芮,是項羽封的王,劉邦改封爲長沙王;另外就是自立的南越王趙陀,也沒有殺。

歷史還原:劉邦殺功臣真實謎底究竟是怎樣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現在我們再說被劉邦所殺和廢除的王,只有彭越是真正的冤。韓信被降爲侯跟張敖降爲侯本來是相同的處罰,但是結果是一死一生,除了張敖是劉邦的女婿以外韓信自身是否也有錯?其它幾個王又有哪一個又沒有犯殺身之罪呢?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王的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人告發他們謀反,其中韓信是兩次被人告發(第一次他是楚王,第二次爲淮陰侯);彭越也是兩次被人告發,其中第二次是呂后指使的,說彭越死得冤就冤在這裏。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王的地位僅次於皇帝,這是能隨便告着玩的嗎?

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說在這些事件中劉邦沒有責任。在衆多的功臣中只有王出軌而侯都很本份,這本身就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在西漢初年,王與侯的差別是非常大的。王國是國中之國,王可以合法地擁有龐大的軍隊,比如楚國,戰國時楚國的軍隊最多超過40萬人,項羽時30萬人,韓信至少可以(實際上還沒有)組織20萬人的軍隊。請注意:這是一支合法的正規軍!劉邦出征匈奴的總兵力也只有40萬人,這其中還包括從其它諸侯國徵調的軍隊,在這種情況下,誰能忽略諸侯王對中央政權的威脅?相比之下侯的威脅就小得多,第一功臣蕭何經過多次加封也就一萬二千戶,按每戶五口人計算也就六萬人口,只有一個縣的大小,因此劉邦對侯也就不需要怎麼防範了。但是對諸侯王,他絲毫也不敢懈怠,這就造成了中央與地方的隔閡,爲異姓王的叛亂直至履滅埋下了種子。

如果再聯繫劉邦之後的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諸侯王叛亂的歷史,可以看出分封體制是這一系列事件的根本原因。在劉邦之前分封體制最成功的是西周王朝,但是我們要知道,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只有一個縣的大小,根本威脅不了周王的統治地位;到東周時期,諸侯國甚至比天子之國還大,導致周朝統治名存實亡,天下進入了長達550年的混戰狀態。在劉邦之前的項羽也因爲諸侯王的叛亂最終失敗,劉邦所面臨的問題與項羽沒有本質的差別,只是劉邦有前車之鑑,處置得當,最終鞏固了大漢王朝。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詳細的看看韓信。玩過英雄殺的朋友都知道,韓信有一個絕招就是攻心,這一招不是遊戲隨便亂想的,孫子言:攻城爲下,攻心爲下。韓信是兵仙,他的攻心就是兵法。說得好像有點遠了,我們回到原點。韓信被告發,劉邦誘捕韓信,當韓信被劉邦逮住的時候憤恨的說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話。這也成爲了劉邦濫殺功臣的鐵證。你看,漢高祖劉邦剛剛登上皇帝寶座,就迫不及待地殺掉漢王國第一號功臣楚王韓信,劉邦因此蒙上了千古罵名。

歷史還原:劉邦殺功臣真實謎底究竟是怎樣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其實當時,劉邦並沒有殺韓信,只是把他降爲淮陰侯。又其次,韓信所說的這一句話,並不是韓信的首創。而是韓信引用前代越國的范蠡大夫給他的朋友文種大夫的信中說的話,他又作點引伸。范蠡的原話是:“蜚(古字,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范蠡批評越王勾踐長着一個長脖子,尖嘴巴,只可與共患難,不能與共歡樂,勸文種趕快跑走。韓信增加了一句:“敵國破,謀臣亡”,敵國指西楚,謀臣指他自己。文種因爲沒有聽范蠡的勸告,而被句踐賜死。韓信在這裏自比爲文種,將劉邦比爲越王句踐。

其實韓信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范蠡深知越王句踐之爲人,因爲他曾與句踐同在吳國爲奴好幾年,朝夕相處,深知勾踐之爲人,所以他才能說出那樣的話。但是韓信瞭解劉邦嗎?韓信與劉邦在一起的時間幾乎是屈指可數,他對劉邦並不瞭解!同樣,韓信也不是文種。文種對句踐可謂終生不逾,忠心耿耿。文種在越國所起的作用有點象蕭何,坐鎮後方,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協助勾踐報了深仇大恨。蕭何也是受命鎮守後方,使劉邦沒有後顧之憂,一心一意對付項王。但兩人的結局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蕭何榮寵一世,惠及後代;文種功高見忌,不得善終。

劉邦和句踐不完全一樣,劉邦以一介亭長舉兵抗秦,而漢王,而漢帝;勾踐以一國之君,而爲奴,而復國。勾踐功成名遂而驕奢,而敗亡;劉邦功成而不居,致力於長治久安之道。劉邦不是那種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的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