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華歆簡介 歷史上曹操手下謀士華歆怎麼死的?

華歆簡介 歷史上曹操手下謀士華歆怎麼死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華歆簡介

華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魚,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漢末三國時期名士,三國時期魏司徒。漢靈帝時舉孝廉,任郎中,後因病去官。後何進徵召爲尚書郎。官渡之戰時,曹操“表天子徵歆”,任爲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爲尚書,轉侍中,代替荀彧爲尚書令。曹操征討孫權,“表歆爲軍師”。後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後,拜相國,封安樂鄉侯。後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晉封博平侯。卒諡敬侯。

華歆歷史年表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五月,冀州刺史王芬欲廢靈帝、立合肥侯,邀華歆共議廢立。華歆認爲王芬難成大事,遂拒絕王芬。事後王芬事敗自殺。華歆舉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華歆被任爲尚書郎。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遷都。華歆求爲下邽令,後因病從藍田到南陽。袁術在南陽,遂收留華歆。華歆勸袁術討伐董卓,袁術不從。華歆辭袁術,東至徐州,任豫章太守。華歆清廉公正、做事有效率,深受百姓愛戴。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劉繇病卒。劉繇舊部欲奉華歆爲主。華歆鑑於自己身爲人臣,遂拒絕。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孫策欲取豫章,遣虞翻勸降華歆。華歆自知無力與孫策戰,遂降。孫策以上賓禮待華歆。後孫策死。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假天子之命徵華歆回朝。孫權意圖將華歆留在江南。華歆道:“將軍當奉天子之命,同時可與曹操結好。”孫權遂遣華歆北上。數千人爲華歆送行,共贈送數百金。華歆收下禮金,臨行前將所收之禮一一奉還。同年,曹操封華歆爲議郎、參司空軍事。

華歆簡介 歷史上曹操手下謀士華歆怎麼死的?

公元204年(建安十九年)華歆奉曹操命收伏皇后璽綬,並鳩殺二皇子。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六月,華歆任御史大夫。

公元220年(黃初元年)二月,華歆任相國,被封安樂鄉侯。華歆爲官清廉,所得俸祿和賞賜多用於接濟朋友、親人、舊故,併爲奴僕們安家。同年,華歆任司徒。

公元223年(黃初四年)華歆舉薦管寧。曹丕徵用管寧,管寧不從。

公元226年(黃初七年)十二月華歆任太尉,欲讓位於管寧。曹睿不允,徵管寧爲光祿大夫,管寧不從。

公元230年(太和四年)六月,曹真伐蜀。同年八月,華歆上書:“出兵浪費人力物力,於民有害,於國無利。況且蜀國地勢兇險、易守難攻,太祖、先帝先後討伐,皆出師不利。”並勸諫:“先留心於治道,以征伐爲後事。”時逢大雨,曹真舉兵難進。曹睿詔曹真回師。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十二月,華歆病卒。

兩副歷史面孔

華歆年輕時曾被舉爲孝廉,東漢恆帝時累官尚書令,後依歸曹操,官至太尉。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華歆是漢魏時期政治舞臺上比較活躍的人物,作爲漢大臣之一的華歆,參與了漢禪位於魏的改朝換代的重大政治事件。有一出傳統京劇《白逼宮》,說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劉協幽居深宮,皇位不保,乃與伏後商議,草就血詔,囑其父密圖漢賊,曹操獲悉,帶劍入宮,杖斃伏後,毒殺其子。這齣戲川劇的名稱叫《血帶詔》,而湘劇的名稱直接就叫《華歆逼宮》。劇中曹操派華歆“勒兵入宮”,華歆“壞戶發壁,牽後出”,他進宮收捕伏後並將她毒死,還把她所生的兩個小皇子殺死,皇后兄弟及親族死者甚多。劇中的華歆好一副奸佞小人形象。

作爲戲劇人物的華歆還出現在京劇《受禪臺》(又名《獻帝讓位》)中,劇中的漢獻帝劉協,掛白鬚,着素衣、手捧玉璽,滿懷喪國之痛,唱腔悽慘;太尉華歆,金冠玉帶,翎羽高挑,按劍逼帝,揮來使去,又是一副奸臣模樣。

歷代對華歆的操守、德行均有不同看法。有不少人因他參與禪位事件,認定他就是個助紂爲虐、爲虎作倀的奸臣。其實,華歆“逼帝禪位”只停留在戲曲、小說之中,史書並無確切記載,《三國演義》中有“華歆謅事魏,故草次詔,威逼獻帝降之”的段落,很明顯華歆的舞臺形象是根據小說加工塑造的。文人筆記《世說新語》也以華歆故事佐證他德行卑污:“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寧瞧不起華歆貪慕榮華,以此印證華歆操守不如管寧。

在正史記載中,華歆卻甚有清名。《三國志·華歆傳》記載:華歆做高唐吏時,“議論持平,語不毀人”;他出任豫章太守時“爲政清靜不煩,吏民感愛之”。《三國志》還特別談到:華歆在曹丕受漢禪時,並非氣焰囂張,實是面有憂色,曹丕很不滿意,問尚書陳羣:“我應天受禪,文武羣臣加官進爵,人人莫不歡喜,唯華歆和你不悅,這是何故?”陳羣答曰:“我和華歆都是漢朝舊臣,若真像大家一樣興高采烈,得意忘形,或許還會引起你的憎惡吧。”曹丕聽了,遂打消疑慮。王沈著《魏書》說,華歆“性周密,舉動謹慎”。陳壽在《三國志》中也稱道華歆“清純德素”,爲“一時之俊偉”。裴松之則讚譽華歆“積德居順,其智可及也”,還評價他“事上以忠,濟下以仁”。史書中還特別提到華歆“素清貧,祿賜以振施親戚故人,家無擔石之儲”,居三公之位的華歆,家庭生活非常簡樸當是事實。華歆抓捕伏皇后事,見之於《後漢書·獻帝伏皇后傳》。站在漢獻帝角度觀察,華歆是揎袖犯上的打手,罪不容誅。站在曹操的角度看,華歆敢頂住壓力直蹈龍潭,忠實有靠。站在今人的角度看,專制制度中的宮廷鬥爭,歷來都是血淋淋的,奉命行事而已,無所謂罪孽或忠勇對於戲劇、小說將華歆塑造成奸臣模樣,當與“漢爲正統”以及“尊劉抑曹”的傳統歷史觀念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