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密:漢桓帝劉志爲何冒險進行“脫光相親”?

解密:漢桓帝劉志爲何冒險進行“脫光相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樑女瑩要嫁給漢桓帝,做皇后。皇帝派人前來,對她進行婚前體檢。首先,讓她走幾步,看看走姿如何。然後,女官與她一同進入屋中,要求進行裸檢。樑女瑩起初並不同意,女官因受皇命而來不得不盡職盡責,便把她的衣服全部脫光。樑女瑩眼裏含着淚水,一絲不掛站在那裏,讓女官從上到下,從前到後,仔仔細細觀察了一番。只見,上身,五官端正,硃脣皓齒,嬌脣輕啓;下身,血足榮膚,膚足飾肉,肉足冒骨。女官甚爲滿意,又量了量樑女瑩的三圍,讓她說了句“皇帝萬年”。只聽,那聲音清脆嘹亮,如夢似幻,酥軟人心。女官最終點頭通過,樑女瑩也因此順利通過這嚴之又嚴的婚前體驗。

方纔這婚前體檢的一幕,不是筆者的胡編亂造,而是出自古籍《漢雜事祕辛》一書。要想做皇帝的老婆,也就是皇后,自然是比登天還難。可問題是,漢桓帝爲什麼會突然想到派人對樑女瑩進行我國古代有史記載的最早婚前體檢呢?樑女瑩,身份可不一般,是當時把持東漢大權的皇太后樑妠與大將軍樑冀兩人的妹妹。漢桓帝直接娶樑女瑩不就萬事大吉了,爲啥還要冒引火燒身的危險,自找麻煩,對樑女瑩進行所謂的“脫光相親”呢?由此可見,這裏面的水不淺。那麼,在這一場“脫光相親”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爲人知的緣由呢?

  公元146年,劉志繼承大統,成爲東漢的新一任皇帝,即漢桓帝。公元147年,漢桓帝用豐厚的聘禮,“聘黃金二萬斤,納采鴈璧乘馬束帛,一如舊典”(《後漢書》),迎娶樑女瑩,並立其爲皇后

解密:漢桓帝劉志爲何冒險進行“脫光相親”?

漢桓帝爲什麼要娶樑女瑩?筆者認爲,原因有二。其一,早有婚約。早在劉志還是蠡吾侯時,太后便有意把兩人撮合在一起,“欲以女弟妃之”(《東觀漢記》),但因“會質帝崩,因以立帝”(《後漢書》)而被擱淺。此時的劉志雖已成國君,但也應信守承諾,與樑女瑩成親。其二,懼怕樑家。漢桓帝劉志雖沒有傀儡皇帝之名,但卻有其實,受制於樑太后與樑冀二人。劉志稱帝時,東漢王朝的大權還掌握在樑家人(即皇太后樑妠與大將軍樑冀)的手中,所以不得不妥協,不得不與樑家的小姐完婚。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及皇太后崩,恩愛稍衰”(《後漢書》),“追廢懿獻後爲貴人”(《後漢紀》)。也許有人,認爲筆者漏掉了一個原因,即樑女瑩的漂亮。據《漢雜事祕辛》記載,樑女瑩在婚前體檢時,是如何如何的色香雙絕。既然如此,樑女瑩就該是百年難遇的驚豔美人。由此推斷,樑女瑩的美貌也是漢桓帝娶她的原因之一。這種想法雖然很美好,可卻經不起推敲。

在筆者看來,樑女瑩相貌平庸,理由有三。其一,正史無記載。在《後漢書》中,對於樑女瑩的外貌隻字未提。如果樑女瑩真的具有傾國傾城的外表,那麼史書中必定會大書特書。隻字未提,可見相貌一般。像長得漂亮的皇后,史書大都有記載。對於衛子夫,有“主見所侍美人(筆者按;即衛子夫)”(《史記》《漢書》)的記載;對於陰麗華,有“光武適新野,聞後美,心悅之”(《後漢書》)的記載……其二,旁證不利。據正史記載,樑女瑩成爲皇后,對漢桓帝進行大大約束,不允許皇帝招花惹草,“後既無子,潛懷怨忌,每宮人孕育,鮮得全者”(《後漢書》)。如果樑女瑩長的真如《漢雜事祕辛》一書所言,漢桓帝只會是如唐玄宗迷楊貴妃一般,轟都轟不走,攆都攆不走。可知,樑女瑩的外貌好不到哪裏去。其三,野史多不可信。記載樑女瑩豔麗動人的《漢雜事祕辛》一書,屬於野史範疇,而且還是最早由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公佈於世。明朝距離東漢,年代相差甚遠,可信度不大,不太值得相信。

既然樑女瑩平庸至極,那爲什麼《漢雜事祕辛》要對她的美色描寫的如此逼真生動,甚至有些不堪入目、露骨直白呢?想到這裏,筆者就不得不對《漢雜事祕辛》的真實性產生懷疑?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在楊慎將宣稱來自於安寧土知州董氏的《漢雜事祕辛》公佈出來後,便有沈德符對其產生了質疑,認爲這是僞作,不是漢無名氏撰,而是楊慎假借古人之名所作。那麼,《漢雜事祕辛》究竟是不是僞作呢?筆者認爲這種說法是成立的。理由一,選妻方式奇怪。《漢雜事祕辛》中記載的皇帝選妻流程,與明朝時期的一致,而與東漢沒有一絲瓜葛。理由二,“三圍”觀念突兀。“三圍”觀念在明朝已是有的,可生搬硬套挪到東漢,“長短合度,自顛至底,長七尺一寸……指去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久之不得音響”(《漢雜事祕辛》),就只能給人增加笑料罷了。理由三,體裁怪異。明代文學家沈德符認爲《漢雜事祕辛》體裁特別,與漢朝人風格不符,倒甚像唐朝人的傳奇。理由四,詬病多多。明人胡震亨、姚士粦指出,《漢雜事祕辛》中有過多謬誤,與漢朝史實不吻合。

自稱博南山人的楊慎爲什麼要費盡心機寫一本僞書呢?他的動機何在?經考證,楊慎這樣做,是爲了論證纏足早在漢朝就已出現,爲了證明自己博聞強識,而不惜下大力氣寫僞作《漢雜事祕辛》,爲的就是借用所謂古籍中的“約縑迫襪,收束微如禁中”這所謂有用語句,在寫學術作品《書漢雜事後》時,底氣十足說出“纏足後漢已自有之”這句話。虛榮心滿足了,創作僞書進行學術造假的目的也便達到了。楊慎爲了論證所謂纏足早在漢代便已出現,這樣做真可謂煞費苦心。

楊慎造假,爲什麼偏拿漢桓帝與樑女瑩這對夫妻說事?筆者認爲緣由有四。緣由一,鍾情漢代。楊慎對漢朝情有獨鍾,認爲漢朝人比宋朝人優越,這是因爲他認爲漢朝距離孔夫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期更近。欲速則不達,西漢偏近,東漢正好。如此一來,拿東漢的樑女瑩說事的可能性就大了。緣由二,不能直接,必須間接。作爲古人,女子出嫁前常年呆在閨閣,出嫁後便呆在夫家。什麼時候,才能讓她露出腳來呢?經過再三深思,楊慎認爲只有出嫁前,被婚檢這樣纔有戲。緣由三,皇族更可信。皇族比百姓更可信,在古代,百姓多以皇帝皇后所說所做作爲爲人處世的準則。緣由四,人物確定。有姿色的皇后,在正史有記載,這是楊慎心中肚明的,就必須選擇對於外貌在史書上有模棱兩可記載的皇后。漢桓帝沉湎女色,“傾宮雖積,皇身靡續”(《後漢書》)。楊慎再三斟酌,最終敲定,就拿漢桓帝與樑女瑩這對夫妻說事,於是趁火打鐵,假借古人之名,編寫一本記載樑女瑩“脫光相親”且可證明纏足在東漢便已出現的僞書《漢雜事祕辛》。

經過層層考證與推斷,我們知道,漢桓帝爲什麼會冒着風險對樑女瑩進行“脫光相親。這裏面的緣由就是,不是漢桓帝劉志心甘情願的,而是明朝文學家楊慎爲了論證纏足早在漢代便出現而精心策劃的鬧劇。漢桓帝不可能那麼傻,還沒等樑太后去世就動手。在真正的歷史上,他一直在蟄伏待機,後來在”皇后梁氏崩”(《後漢書》《後漢紀》)之後,才漸漸不理睬樑女瑩;在“後以憂恚崩”(《後漢書》)之後,才真正表露出“益怒之”(《後漢紀》),“與中常侍單超等五人共謀誅之”(《東觀漢記》),還把樑冀一擼到底,除去禍根。這段史實雖不如僞作那般驚豔誘人,但卻更多了些帝王心計。很顯然,漢桓帝劉志更會玩弄權術,而楊慎有的只是學術造假的小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