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良:曾是“刺秦志士”中的一員,後來成了劉邦帳下的謀士

張良:曾是“刺秦志士”中的一員,後來成了劉邦帳下的謀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張良,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張良是初漢三傑之一,也是劉邦身邊十分重要的謀臣。不過張良的能耐可不止是出謀劃策,比行動力和膽識他也不輸任何人。張良出身顯赫,祖父曾是韓國三朝宰相,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張良也失去了繼承父業的機會。所以他便私下密謀,打算刺殺秦始皇,要知道以當時秦始皇的身份地位,敢行刺之人就沒想着自己能活下來。所以張良此前可是抱有逼死的決心的,可是漢朝建立以後,張良還要通過明哲保身的方式,才能讓自己有個安逸的晚年,也是唏噓。

張良:曾是“刺秦志士”中的一員,後來成了劉邦帳下的謀士

身爲一國之君,尤其是不受老百姓待見的一國之君,嬴政一輩子遭到多次暗殺。身手一般的荊軻雖遭反殺,但是,卻成就了“殺身成仁”的美名,然而,更多的刺秦者或死或逃,並未在史書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劉邦麾下的大將張良也曾是“刺秦志士”中的一員。

張良出身韓國,從爺爺那輩開始,張家世代在韓國從政,位極人臣。然而,到了張良這一代,卻趕上嬴政的戰國霸業。秦始皇不但將中原格局大洗牌,也改寫了張良家族的命運。國仇家恨,不共戴天,張良散盡家財,四處尋找刺秦志士。

張良不遠萬里來到濊國,向滄海君求助,經引薦,認識了一個力大無窮的猛漢。張良找鐵匠替猛漢打造了一幅六十公斤重的巨錘,打算給嬴政的腦袋開瓢。當時中原初定,嬴政的工作十分繁忙,經常到各地檢查工作,這就給民間的刺秦志士們提供了機會。

某次,秦始皇去泰山封禪,張良提前打探好路線,並帶着大力士潛伏在陽武縣裏,等着嬴政的到來。在博浪沙的官道上,張良找了一處低窪的沙谷,與大力士趴在地上靜靜等候。戰國時期天子馬車的規格是特定的,通常爲“駕六”,也就是六匹馬拉車。

張良:曾是“刺秦志士”中的一員,後來成了劉邦帳下的謀士 第2張

所以,張良一早就叮囑大力士,只要有六匹馬拉的車經過,往死裏砸。但是,當秦宮的車隊經過官道時,張良卻傻了眼,原來經過的所有馬車都由四匹馬拉着,根本分不清哪一輛是嬴政的御用馬車。眼看秦宮的車隊越走越遠,張良愈發着急。

他隨便指了一輛裝飾豪華的馬車吼道:“給我砸!”一聲令下,大力士掄圓了胳膊,將巨錘丟向馬車。轟隆一聲爆響,馬車被砸得四分五裂,車裏的傢伙血濺當場,然而,這個倒黴蛋卻不是秦始皇,只是個“替身”而已。張良大呼可惜,與大力士轉身就跑。

嬴政身邊的保全措施早就在隔三差五的“暗殺行動”中逐步進化,已“臻至化境”,不但有高手巡查,還有“替身”等障眼法分散目標,根本不是尋常人能攻破的。秦始皇雖安然無恙,但是,脾氣暴躁的他又怎會善罷甘休,當即下詔令全國“大索十日”,緝拿兇手。

秦朝的執法人員可不是吃素的,沒出三天便從巨錘的線索中順藤摸瓜。眼看就要查到張良頭上,張良命不該絕,長相清秀的他稍做打扮,化身楚楚動人的少女混過了搜查。逃過一劫的張良隱居於下邳,就是後來呂布被處死的地方。

在一座橋上,他偶遇命中貴人黃石公,於是,就有了“張良拾鞋得《太公兵法》”的典故。這個幸運的年輕人偶得太公真傳,日夜研讀兵書,磨練心智。後來,更是趁着陳勝吳廣起義的勢頭,張良拉了幾千人馬湊熱鬧。

後來,他又投靠了劉邦的豐沛集團,做了漢軍帳下的謀士,替劉邦出主意。

並且,在後來與秦軍的交鋒以及跟項羽的決戰中,張良的計策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張良不但是軍事奇才,在政治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良佐。劉邦從小流氓到當朝天子的蛻變離不開張良,正因爲張良的“政治洗白”方針,使得劉邦在剋制私慾的同時,獲得了大批支持者。

劉邦攻佔咸陽後,曾在秦始皇的星級套房中流連忘返,張良及時提醒道:“正因秦政的殘暴,沛公纔有機會攻佔秦宮。今天沛公來到秦宮,若像秦皇一樣貪圖享樂,與暴君有何區別?”一番話令劉邦幡然悔悟,立即撤軍回到霸上,及時安撫秦地百姓,獲得關中人民的支持。

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有些人能共患難,但千萬別跟他共享福。張良是個聰明人,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劉邦登基後,張良雖備受器重,但在旁人眼中卻變得慵懶起來,經常請病假,躲在家中睡懶覺。

張良:曾是“刺秦志士”中的一員,後來成了劉邦帳下的謀士 第3張

有人問他何故如此,張良答道:“張家世代效忠韓國,等到韓國滅亡,我不惜散盡家財,報國仇家恨。轉眼間我已如願以償,並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獲得高官厚祿,位極人臣,我已非常滿足。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捨棄人間的俗務,雲遊四海。”後來,張良果然辭官隱居。

張良走後,劉漢建國功臣大多悽慘收場,唯獨張良置身事外,明哲保身。從年輕時的鋒芒畢露,到晚年的急流勇退,張良用他傳奇的一生,向我們展現了秦漢第一軍師的魄力與智慧。

相傳,張良助劉邦平定天下後,即尋其師黃石公居住的通城縣張師山。張良在張師山相距約50公里處訪得一風景宜人的黃袍山隱居下來(黃袍山位於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東南),張良並修建了“良山道觀”,在道觀不遠處創辦了“伐桂書院”,以授當地孩子文字。

明清時期,有一帝王訪此山,親書“圮直德眙”,以紀念這位漢朝時期的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