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七國之亂“首領”吳王劉濞實際是個明主?

七國之亂“首領”吳王劉濞實際是個明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濞的拼音是liubi,劉讀二聲,濞讀四聲。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爲西漢王室的宗族。劉濞生於公元前216年,卒於公元前154年,父親劉仲是劉邦的哥哥,劉仲被封爲代王時,劉濞被封爲沛候。  

七國之亂“首領”吳王劉濞實際是個明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劉濞因討伐西漢反臣英布有功,被劉邦授予吳王,管轄當今江蘇一帶。劉濞掌管三郡五十城,在當時而言,相當於統治了東南一帶半壁江山。到了正式冊封之時,漢高祖就有些後悔了,疑心頗重的劉邦認爲劉濞有謀反的面相,擔心他以後率兵起義。但是,此時詔書已經下好了,君王貴爲天子,說出去的話根本不可以收回。劉邦在冊封大會上,當着羣臣的面來警示劉濞,讓他不敢有造反起義之心。

劉濞是一位有謀略的人,到了吳國之後,劉濞採用了多種方式來發展吳國的經濟。在劉濞的決策之下,吳國的經濟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吳國財力狀況已是富可敵國。漢高祖劉邦在位期間,劉濞依然堅持本分,臣服於西漢朝廷,中央和藩國相處的十分友好。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年間,他們逐漸意識到藩國勢力對中央集權的危害性,便採取削藩制度。劉濞和漢文帝、漢景帝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後,劉濞聯合趙國,楚國等七國發動對西漢政權的挑戰,這次起義被稱爲“七國之亂”。吳王劉濞軍隊被西漢大將周亞夫所打敗,在這次戰爭中,劉濞兵敗自殺。

劉濞雖然被扣上了“反賊”的帽子,但是他對吳國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除此之外,西漢財政支出,多虧吳國的鑄錢、煮鹽及冶鐵這三大重要產業的支撐,才得以開啓文景之治。 

劉濞可以算是明主了

劉邦封任侄子劉濞擔任吳國將領,以今天的地名來說,吳王劉濞的管轄範圍是江蘇揚州和蘇州一帶。劉濞善於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吳國經濟。劉濞到了吳國之後,他知道“路”對百姓生產生活的重要性,便在吳國修建了很多路。  

七國之亂“首領”吳王劉濞實際是個明主?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劉濞知道吳國一帶有很多豐富的礦產資源,利用海水資源可以發展造鹽產業。劉濞從天下募集了很多逃亡人士來吳國挖礦和製鹽。劉濞利用發達的海運和河運,開通了邗溝的支流,深入了造船業、鑄錢業、鹽業的發展。短短四十年,吳國經濟水平發展勢頭迅猛,爲吳國積累了很多物質財富。除此之外,劉濞以鑄錢、製鹽產業帶動了紡織業和漆器等行業跨業式發展。劉濞爲了提高吳國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劉濞規減免了百姓農業稅,吳國百姓更以飽滿積極地生產狀態投入到生產中。除此之外,士兵們加入軍隊時,給予相等的金錢。劉濞經常去軍隊之中,安慰那些有才能的將領和士兵,給他們豐厚的物質獎賞。其它郡縣的逃犯來到吳國後,劉濞會收留他們,不會將逃犯交出去。在《前漢紀景孝第九》中有提到,吳王劉濞的功績:“有諸侯之位,而實富於天子”。劉濞憑藉自己出色的治理能力,使吳國走上了民強之路,得到了吳國百姓的一致擁戴。

如今,揚州一帶的百姓,一直將劉濞尊奉爲財神。蘇軾曾經也作過一首詩來讚美劉濞的功績。 

劉濞和劉德是什麼身份

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父親劉仲是劉邦的哥哥。劉邦封任劉仲爲代王時,封劉濞爲沛候。劉濞二十一歲的時候,因和劉邦率軍討伐英布有功,劉邦封劉濞爲吳王,管轄三郡五十三城。劉濞驍勇善戰,是位極其有野心的領導者。 

七國之亂“首領”吳王劉濞實際是個明主?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到吳國之後大力發展吳國經濟,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吳國經濟基礎堅固後,劉濞開始爲謀反做準備。後來,劉濞聯合趙國和楚國等七個國家,以討伐漢朝官員晁錯爲由,派遣軍隊攻打西漢。漢景帝劉啓派遣朝中大將周亞夫前去迎戰,經過激戰,周亞夫打敗了劉濞軍隊,在這次“七國之亂”中,劉濞兵敗被殺。

劉德是漢景帝劉啓的第二個兒子,生於公元前171年,卒於公元前130年。後來,劉德被漢景帝封爲河間王,管轄當今河北省一帶。劉德酷愛儒學和文學,畢生爲研究古代文化書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西漢赫赫有名的藏書家。劉德擔任河間王之後,來到河北省獻縣,他致力於收集文化古籍,並進行整理工作,一直從未參加諸王爭奪皇位之戰,只是安心地做學問。經由劉德收集和整理的《毛詩》和《左傳》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後來,劉德遭到漢武帝的猜忌,鬱鬱而終去世。河間王劉德去世後,漢武帝感念他卓越的貢獻,追封諡號爲“獻王”,當地的百姓將劉德親切地稱呼爲“獻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