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第一謀士是誰?遠勝郭嘉諸葛,不死則天下歸吳

三國第一謀士是誰?遠勝郭嘉諸葛,不死則天下歸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們在給三國英雄們排名的時候,武將有很多排名方法:大才子毛宗崗的“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再比如考慮到馬超和呂布曾是一方諸侯身份的“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等版本。但是無論任何人對武將做出什麼排名,呂布都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實際上,千年以來在各種歷史環節中,多數武將們往往在爭奪第二名很起勁,第一名從來沒有爭議,比如秦末項羽,比如漢末呂布等等。

三國第一謀士是誰?遠勝郭嘉諸葛,不死則天下歸吳

不過如果要論文臣才智,自古以來卻很難有第一的說法。可能只有正德年間曾經把明代開國的二品御史劉伯溫稱爲“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不過正德已經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了,對劉伯溫評價並不全面,正史劉伯溫生前成績甚少,文臣第一的說法並不足以爲信。而至於英雄輩出的三國,想要排除第一來謀士,則千年來爭議非常多。

有人認爲郭嘉、荀彧,有人認爲諸葛、龐統,還有人認爲是英年早逝的江東周郎,這些2000年以前的智者各有千秋,如果從他們平生的得意之作去看,水平大致相當。郭嘉在官渡之戰前後,屢出奇謀,精準預測袁紹二子和江東孫策之死,對於曹操有條不紊的戰略安排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防止了顧頭不顧尾被羣雄羣起而攻之;諸葛亮的成名作是未出茅廬三分天下,《隆中對》更被視爲與韓信《漢中對》齊名的千古奇策;而江東周瑜更是在赤壁之戰一戰定乾坤,讓曹魏從此無力拓土向南,可以說是三國的直接創造者。

有一人卻兼具三人的巔峯作品的優勢甚至更勝一籌,他曾經在官渡之戰之前(建安五年)預言劉表後人將丟荊州,曹操必然坐大,勢不可當;此人曾經作《吳中對》,在諸葛亮《隆中對》之前七年就預言天下三分,預測孫權“坐斷江南戰未休”,劃江稱帝;曹軍臨赤壁,周瑜在鄱陽,孫權舉棋未定時他力勸吳軍抗曹,爲孫權提出了任用周瑜統領全軍的建議,他本人擔任贊軍校尉,類似於今天的總參謀長,對赤壁之戰的策劃和指揮功勞不在周瑜之下。

此人就是東吳大都督魯肅,後世在談論諸葛亮時常常以《隆中對》爲其一生巔峯之作,卻常常忽視了魯肅的《吳中對》。《三國志》中提到,劉表剛死魯肅就準備了與劉備合作抗曹的策略,不僅戰略上要比諸葛亮領先很多,而且在荊州歸屬上以大局爲重;在長沙、零、桂三郡的歸屬問題上,魯肅閃電奪取三郡後,三言兩語就讓狂傲的關羽撤兵。魯肅深知荊州是易攻難守之地,乃謀天下最後所圖之地。

雖然魯肅在戰略高度上與諸葛亮幾乎是一樣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魯肅能夠始終堅持吳蜀聯盟這條主線,無論是在對劉備個人的態度上,還是在處理雙方糾紛的荊州和長沙三郡問題上,都能夠做到讓蜀國無話可說,最大程度上降低兩國交戰的損耗,時刻不忘北方的曹魏虎視眈眈。

反觀諸葛亮,無論是在向孫權求援時還是在處理荊州等地的歸屬問題上,始終表現出的咄咄逼人的言語和態度,雖然最終脆弱的聯盟崩塌導致勝利天平徹底倒向北方,不能說是諸葛亮的錯誤,但是作爲職業謀士,蜀國的國務總理在處理吳蜀兩國關係時顯然是可以做得更好的。至於三國的其他謀士,更不必多論,郭嘉這些人,雖然才華出衆,但曹操沒有任何一個人,也都可以成就霸業。

建安二十二年,曹魏發生大瘟疫,曹操手下的徐幹、陳琳、應瑒、曾讓魯肅不要投孫的劉楨、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等人都因爲瘟疫而死,北方大亂。劉備率兵奪取漢中,斬殺夏侯淵,曹操本人也被迫立曹丕爲太子後統兵到西安一代防禦,以防不測,許都吉本等人同時策劃了一場大動亂。這一年可以說是曹魏最動盪不安的一年,劉備約曹操會獵漢中,曹操遭到了起兵以來最大危機。

但是這一年,蜀國大都督魯肅卻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這一年魯肅不死,孫權必然讓他帶兵北伐,曹魏主力在防備漢中劉備,勢必難當魯肅一擊。然而正應了東吳大將太史慈所遺言“大丈夫生在亂世,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奈何死也”,魯肅對天下大勢的掌握更加精確,提出的方案也更加細緻高效,然而他卻偏偏在大好時機出現的時候去世了。孫權稱帝當天曾對文武百官懷念魯肅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三國志·魯肅傳》)”意思是魯肅早就知道會有三國皆稱帝這一天了---這一點明顯要優於諸葛亮不肯承認漢室早晚滅亡的《隆中對》。

更何況,如果魯肅不死,斷然不會讓呂蒙奪取荊州,更不會讓他斬殺關羽,畢竟吳蜀兩國脣亡齒寒,一旦雙方火拼,實力出現較大損耗,則勢必被曹魏所滅。精誠合作,先滅魏國纔是唯一的生路。而能夠識破這一大局的只有諸葛亮和魯肅兩個人,可惜諸葛亮不能將這一戰略始終付諸實踐,而魯肅卻力排衆議,不斷的寬容蜀國,以保證聯盟的存在。

三國第一謀士是誰?遠勝郭嘉諸葛,不死則天下歸吳 第2張

而且以吳國的實力和底蘊來看,一旦雙方在建安二十二年能夠一舉將曹操的北方拖入戰亂,孫權將會是最有機會笑到最後一統天下的。只可惜天妒英才,三國最大的智者僅僅活到了四十六歲,未能夠按照他的精確地謀略完成一統的計劃。魯肅死後,雖然東吳仍然能夠火燒連營擊敗劉備,然而孫權帶領十萬大軍渡江戰合肥,卻不能敵張遼的區區幾千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