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範履冰和範衝淹是什麼關係?範履冰與武則天

範履冰和範衝淹是什麼關係?範履冰與武則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學習中國歷史時,在研究唐朝文化中,在聆聽中國婦女在歷史上的功跡間,在探索以前的重大事件之迷,在街談巷論之笑談中,尤其是在對范仲淹的祖籍、祖譜、祖先、祖系、祖功、祖德、祖跡的摸索排查中,經常涉及到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名人――武則天,也涉及到范仲淹家族中的一位大名人――範履冰。那麼範履冰和范仲淹是何關係,其生平、籍貫又是怎樣,與武則天又有什麼恩恩怨怨呢?小編根據唐史、宋史的有關史料,以及我們範氏家族的家傳之說,簡單地作以介紹。

一、範履冰

範履冰和範衝淹是什麼關係?範履冰與武則天

範履冰,字始凝,男,漢族,屬相爲雞,祖上乃河內順陽人(河南省淅川縣李家橋),於唐太宗貞觀11年(公元637年)出生在懷州(河南省武陟縣),系宋朝范文正公(仲淹)的九代祖輩(其排列順序爲範履冰、範冬倩、範昆光、範正始、範遠、範隋、範夢齡、範贊謨、範墉、范仲淹)。範履冰自幼聰明過人,以文章著稱鄉里,其撰寫的《列女傳》、《臣軌》、《百寮新戒》、《樂書》等9000篇文章的質量,在當時是很好的,於是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20歲(虛)丙辰科舉考試進士及第,始在周王府任戶曹(掌管一個地區的民政、民生、民主、民籍等方面的工作)和藍田縣主簿、縣丞、同判,主管一個地方的財政、機關事務工作,將家安在藍田整20年。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武則天奉詔考試諸儒臣的理論擇優選禁中。範履冰以優異的成績被選入宮闕,皆爲密使出入北宮門參與處理宰相權事,當時稱謂“北門學士”(現在的國務委員),遂舉家由藍田遷往長安(西安)首都。垂拱二年(686年),又被任命爲鸞臺天官侍郎(副宰相),幾個月後,升任春官尚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兼修國史,與邢文偉同爲掌朝宰相。永昌元年(689年)10月丁卯日,酷吏來俊臣將範履冰逮捕下獄,天授元年(690年)5月戌子日,周興誣範履冰曾舉薦過的官員中,有對武則天忤逆罪者爲罪名,武則天下令將其殺害。範履冰的屍首被埋在長安灞橋萬人坑墓,終年54歲。

範履冰娶趙氏,皇封一品誥命夫人,生二子,長子範冬芬任宣州刺史(市長),後代爲休寧範氏始祖。次子範冬倩於長安三年(703年)科舉考試癸卯年廬逸榜第29名進士及第,當時由於處在武周當國時期,範冬倩雖高中皇榜,但還屬於罪臣之後(反革命家屬,黑五類子女),被分配到離首都長安很遠的、偏僻的邊關,國界之地范陽(北京)爲通判職務。舉家遷徙范陽郡(北京)繁衍生息,躲災避禍,幾代人都生活在范陽,死葬在范陽(範氏墓地在北京廣安門六裏橋)。範履冰和幾千名無辜而冤死的大唐忠臣直到20多年之後,纔在宰相姚崇、狄仁傑的努力下於唐太極元年(721年)由睿宗李旦下詔給予平反昭雪,推倒壓在範氏頭上的舉逆犯的罪名,撤消一切不實之詞,恢復名譽,對其後代給予撫卹(經濟賠償),封範履冰的後代爲世襲上柱國公(一品官的榮譽職務)。範履冰在范陽的第六世孫範隋以將士郎上柱國公任幽州(唐朝後期將范陽改爲幽州)良鄉縣(今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鎮)主簿,又於鹹通11年(870年)4月11日,奉旨升任處州麗水縣丞(浙江省麗水市長),於是範隋舉家南遷渡江麗水上任,後成爲蘇州吳縣範氏始祖。

二、武則天及酷吏

武則天(624-705),輔佐唐高宗29年,臨朝稱制6年,當女皇15年,歷50年政治生涯,極度戲弄和傷害了有一套倫理哲學來維繫的男權社會。她在臨朝稱帝的前期(684-690),以範履冰、邢文偉以及魏元忠等一大批儒家執政者(相當於國務院),爲了維護國家的統一,爲了維護李氏大唐江山不改變顏色,爲了不改變國號,爲了防止內亂,爲了百姓的福祉,爲了國家的安定,爲了糾正武后一手遮天的怪象,爲了使歷史的車輪向前運轉,爲了恢復男權社會的倫理哲學,對於武則天想改天換地的野心作了殊死的鬥爭。以武則天爲代表的武氏家族爲了達到稱帝改朝換代的陰謀,成立了以周興、來俊臣、索元禮、萬國俊爲首的酷吏集團,用逼供信、嚴刑拷打、羅織罪名、密告信實、動用慘無人道的刑具,比虎狼還可怕迫害殺害那些“不識時務”的李唐忠臣們。

武則天不滿足於垂簾聽政的年代,一心想當皇上,改李唐爲武周,她作爲一個政治家、陰謀家,深深知道,要想廢李唐到武周,必須取得衆臣之首左宰相範履冰、右宰相邢文偉的支持才能順利實現,可是當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範履冰是一個李唐忠臣,他忠諫敢言、不畏權勢,堅決反對武則天當皇帝,堅決反對改變李唐的國號,堅決維護李世民父子三代來之不易的江山的統一,堅決不給自己和自己的子孫留下罵名,於是在唐垂拱四年(688年),上書睿宗皇帝“親朋黨(依靠擁護李唐的集團)遠小人(不要聽信想奪權的武氏集團)此國之福也”,並倡導“用賢能,罷貪官”。這些建議沒有被傀儡李旦重視,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範履冰冒死上諫大權獨攬的武則天,並怒斥她:“濫用私黨張易之、張宗昌及武氏族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陷害忠良,篡國專權,虧對祖宗”。

689年,武則天加快了做女皇的步伐,一年連改三元(永昌元年、載初元年、天授元年),範履冰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聯合邢文偉等一批正直大臣再此商議:“唐室將衰,武后之黨日盛,將行篡逆之事,天下危也”,“且今睿宗,看似聰俊,其作用如何,很難知曉,期待而諫之”,“上昏臣亂,已在眼前,如武后逆天而行事,李氏家族不容也,吾等不容也”。

武則天爲了實現做皇帝的夢想,採取極其卑鄙誣告陷害的手段,於689年10月丁卯日將範履冰逮捕下獄,繼而將李唐宗室先後有唐太祖、唐太宗的子、孫、女、婿十餘人被殺,紀王李慎、趙王李貞二十餘人被殺,鄱陽公李湮、李煒等12人被殺,唐高宗第四子許王李素節和他的九個兒子、高宗第三子澤王李上金和他的七個兒子被殺,密王李元曉的長子李穎宗室12人被殺。

李唐宗室除李顯、李旦及千金公主及少數活命外,其它全部被武則天殺害。武則天於690年5月戌子日羅織範履冰曾舉薦過的官員中有叛逆者之罪將範履冰殺害,三個月後武則天改變李唐國號,改國號爲大周,自己真正做上大周的女皇帝。

範履冰被殺後,一批正直的大臣官員忿忿不平,認爲範宰相無罪而蒙難,天下奇冤也,是爾則天武后爲做女皇而剪除異己耳,天下忠諫之直士,獻身以全名節者也。那時朝廷天天殺人,個個自危,每位大臣早朝離家之時,都與家人哭別,不知此行還能否活着回來,據不完全統計,僅擔任過宰相職務(不含副相),在長安朝廷被害的有近50位,他們是:候君集、裴炎、岺長倩、歐陽通、格輔元、郭正一、魏玄同、劉齊賢、騫味道、劉禕之、崔察、韋方質、裴巨道、閏溫古、張光輔、王本立、範履冰、邢文偉、史務滋、樂思晦、任知古、李昭德、李元素、孫元享、王同皎、宗楚客、戶融、袁恕已、敬暈、桓彥範、李湛、李多祚、紀處鈉、蕭至忠、崔湜、韋溫、岺羲、張嘉福、竇懷貞、張鎰、李忠臣、陳希烈、劉晏、楊炎、喬琳、元載,其中候君集、李忠臣、元載等全家被殺,蕭至忠等誅殺九族(九族乃本人上至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至兒子、女兒、孫子女、重孫子女、玄孫子女)。僅來俊臣告箕州刺史(市長)劉思禮謀反案,誘導供其朝廷官員許以免死,劉思禮爲了保命,一次誣供出朝廷命官36員,皆全家殺之,親黨連坐者多達1200餘人“微有忤意者,必構成獄同日論死”。

有很多大臣在貶黜流放中,酷吏也不放過,大都半路截殺之,或驚嚇自殺之,這一部分僅擔任過宰相正職的有劉泊、張亮、禇遂良、許敬宗、李義府、柳奭、宇文節、房遺愛、韓璦、長孫無忌、李忠謀、韋弘啓、李景諶、蘇良嗣、韋侍何、宗秦客、傅遊藝、崔種基、王睿、韋巨源、武什方、杜景佺、鄭愔、宇文融、韋安石、郭元振、李適之等人,竇懷貞臨刑前脫逃,半路上被追,竇懷貞投水而死後,追者還殺屍數十刀。

後來成爲名相的張柬之若不是有中宗賜的免死牌,狄仁傑若不是在獄中先招供而後以換棉衣的手段將情報送出,張說若不是在做證時先僞後真,陸元芳若不是其伯父將其名畫全部賄賂給來俊臣,也不可能倖免。

若不是姚崇採取果斷手段,將奸臣逮捕法辦,迫使武周女皇迴歸李唐,還不知道有多少人頭落地呢。

範履冰和範衝淹是什麼關係?範履冰與武則天 第2張

這些冤死的李唐忠臣、文武官員和無辜受牽連的家屬子女幾千人命喪長安,身首不連的集中葬在長安灞橋附近,由於是罪犯之丘,朝廷下令不準後人憑弔、燒紙、奠祀、填土等活動。值得慶幸的是範履冰死後320年,其十世孫子范仲淹(當時叫朱說)於1011年不遠數千裏來憑弔先祖墓地,難矣,悲矣,嘆矣,恨矣而淚灑長安祭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