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密:永曆皇帝朱由榔曾經向羅馬教皇請求援助?

解密:永曆皇帝朱由榔曾經向羅馬教皇請求援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首先解釋一下,“基督教”在我們的語境中有兩成含義。從廣義的視角來說基督教包含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等不同教派,而從狹義的視角來看,由於口語習慣的原因,一般我們提到的基督教指的都是新教。而本文所說的“基督教”則是指前者。

最早的關於基督教傳入中國的確切記載是唐太宗貞觀九年,即公元635年,從波斯來的傳教士帶着經書來到東土大唐,由宰相房玄齡迎接,並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親自接見。這比唐玄奘法師取經回到長安的時間還早了十年。(玄奘法師是貞觀三年出發,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而當時進入入中國的是聶斯脫裏派,全稱爲神聖大公敘利亞東方教會,史書上稱之爲“景教”。貞觀十二年,既公元638年,景教正式獲得唐朝官方認可,並資助其在長安修建教堂。然而景教雖然受到唐朝官方的禮遇,但並沒人成爲當時的主流宗教信仰。後來唐武宗會昌滅佛,波及景教,景教在唐朝的發展漸漸式微。但唐朝滅亡後,景教在中世紀的契丹人和元朝蒙古人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復興。

元末明初社會大動亂,景教也在中國大陸消聲滅跡。這之後過了將近兩百年的時間,纔開始有天主教傳教士試圖到中國傳教,基督教纔再次進入中國人的視線。

十五世紀開始,歐洲人開啓了大航海時代。在新興手工業和海外貿易的帶動下,歐洲的經濟文化開始蓬勃發展。在先進的航海技術的支持下,伴隨着他們的遠洋商隊、海外殖民者和宣教士,他們把歐洲的科技、文化和宗教帶到了全世界。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耶穌會傳教士方濟各.沙勿略神父輾轉到達廣東的上川島,但並未得到進入內地傳教的許可,最終帶着遺憾死在了上川島。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租借澳門,隨後更多的傳教士通過在澳門的耶穌會進入中國內地傳教。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開始步入正軌。天主教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有着很深遠的影響,最著名的就是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出版《幾何原本》的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徐光啓。徐光啓本人早在萬曆三十八年就在南京受洗加入天主教。在崇禎末年,據統計明朝宮廷內的王公大臣中就有114人信奉天主教。值得一提的是,明末大海盜,“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早年,在澳門投靠其舅父時,學習葡萄牙語並受洗加入過天主教,教名爲“尼古拉斯”。甚至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的時候,也請了兩位耶穌會傳教士,封爲“國師”。

  

解密:永曆皇帝朱由榔曾經向羅馬教皇請求援助?

而要說到有明一朝的皇帝中與天主教關係最密切的,就要數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了。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自詡爲“朕非亡國之君,卻擔亡國之運”的倒黴皇帝崇禎在煤山自盡。而後吳三桂放清兵入關,在南方的大明宗室先後建立了三個南明小政權,其中堅持就久的就是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曆小朝廷。

當時有一個人叫龐天壽,順天府大興縣人(現在的北京大興),是崇禎時期的內廷御馬太監。御馬監是內廷最有權勢的部門之一,執掌兵符,並一度主管特務機構西廠,與主管東廠的司禮監幾成分庭抗禮之勢。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天主教教徒,而給他施洗的也是在明清兩朝都非常有名望的傳教士湯若望。受洗後的龐天壽改教名爲“亞基樓”(Aquileo),意思是沒有嘴脣的人。(不知道爲什麼要起名叫沒有嘴脣的人,沒有xx的人不是更貼切嘛?)

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時候,龐天壽恰好不在北京,而是被派去南京出差了,由此他躲過一劫。崇禎殉國後,南京以及南方各省依舊在明朝的控制之下。當年燕王朱棣篡位後遷都燕京,但南京還是保留一套預備班底。崇禎自殺的消息傳到南京後,南京的大臣們都認爲國不可一日無君。在一番爭論後,福王朱由菘即位是爲弘光皇帝。隨即留在南京的龐天壽被弘光帝派往福建徵稅,但還沒等完成任務回來,南京就淪陷了。

1645年僅在位一年的弘光帝死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沒錯,就是前面提到的鄭成功的爸爸)等人的扶持下在福州登基稱帝,改元爲隆武皇帝。而此時的龐天壽和傳教士畢方濟一同前往澳門,希望能夠求得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的幫助。到了澳門後的龐天壽充分發揮了自己天主教徒的身份,成功地遊說葡萄牙人逐漸了一支由三百名火槍手和六門大炮組成的僱傭軍。然而,這支僱傭軍好不容易剛剛組建好,福州方面又傳來了不幸的消息。隨即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登基,這就是南明最後一任永曆皇帝。龐天壽只得帶着這支僱傭軍,前去支援永曆。

當時永曆皇帝一路被清軍攆到桂林,這支葡萄牙僱傭兵承擔了守城的艱鉅任務。經過數場殘酷的大戰,靠着葡萄牙人兇猛的火器,總算暫時擊退了由李成棟,尚可喜率領的清軍。

藉此勝利之機,龐天壽開始在宮廷內進行傳教活動。還真別說,在龐天壽的努力下,加之人在困境時需要尋求精神寄託的心理需求,皇太后馬氏和蕭氏,都受洗入教,改教名爲“瑪利亞”和“烈納”;皇后王氏,改教名“亞納”,在宮廷之中對着聖母像日夜叩拜。就連東宮太子都受洗入教,改名“康斯坦丁”。永曆本人還曾手寫了一份禱告文:“天主慈悲,挽回贛永之虜寇,化爲良民,憐萬性生靈。”

永曆還曾讓龐天壽代表自己給當時的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世、耶穌會會長和威尼斯共和國寫了三封信,請求波蘭籍傳教士卜彌格轉呈,懇求派遣援軍。現在這幾份信依舊保存在梵蒂岡的博物館。羅馬教皇收到來信後,還專程寫了一封回信,可惜還沒到信送到,永曆朝也覆滅了。至此整個大明王朝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