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謝翱是怎麼死的?南宋愛國詩人生平簡介

謝翱是怎麼死的?南宋愛國詩人生平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謝翱,字皋羽,號宋累,淳祐九年十月十五日(1249年11月20日)子時生於福建長溪縣治后街 (今霞浦縣鬆城鎮萬賢街),其父謝鑰是閩東經學名家,尤精於《春秋》之學,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謝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讀歷史上忠誠英烈之傳記,養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羈的個性與堅貞氣節。少年時曾隨父遷徙浦城生活。鹹淳元年(1265),赴臨安參加進士科考,試進不中,作《宋祖鐃歌鼓吹曲》12篇和《宋騎吹曲》10篇,被太常寺採作朝廷樂曲,元代文學家吳萊稱讚其詩“文句炫煌,音韻雄壯”,可與柳宗元媲美。

謝翱是怎麼死的?南宋愛國詩人生平簡介

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兵攻陷臨安。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七月,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兵馬,傳檄各州、郡,舉兵勤王。謝翱獻出全部家產,並招募鄉兵數百人,到南劍州(今南平)投奔文天祥,被委爲諮議參軍。翌年,元兵由浙入閩,謝翱跟隨文天祥抗擊元軍,轉戰於閩西龍巖、廣東梅縣(今梅州市梅縣區)、江西會昌等地。文天祥兵敗撤退,在贛州章水上與謝翱握別時,曾贈與一方端硯。不久,元軍佔領江西,謝翱離開贛州,潛回祖籍浦城務農。

至元十六年(1279),因不堪元人繁苛的徭役壓迫,輾轉入浙江。3年後,聽到文天祥被害於燕京柴市的消息,無比悲憤,常獨自行遊於浙水之東,見到與文天祥握別時相似的景物,便徘徊顧盼,失聲慟哭。在浙期間,謝翱隱居於山林間,時常探幽攬勝,所交遊者皆南宋遺民;成立“汐社”,與主持“江源講經社”的詩人方鳳、吳思齊及當時著名文人吳謙、鄧牧過從甚密。宋亡後筆耕不輟,寫下大量緬懷故國和文天祥的詩文。儘管元人對其追緝甚緊,但對宋室仍一本初衷,時常以詩明志。

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元僧楊璉真伽挖掘宋會稽皇陵(宋六陵),以遺骨修建鎮南塔,並將所得金銀、寶器用於修建天衣寺。謝翱協助會稽山陰人唐珏、溫州平陽人林景熙僞裝成採藥者,冒險用他人骸骨暗中換取宋高宗、宋孝宗遺骨,又以重金請漁人網獲被元兵拋到湖中的宋理宗顱骨,將之轉至紹興蘭亭山安葬。葬畢,移來宋故宮的冬青樹種於墓上,作爲標誌。謝翱作《冬青樹引》雲:“願君此心無所移,此樹終有開花時!”表達抗元復國的信心。至元二十七年(1290),謝翱登嚴子陵釣臺,設文天祥牌位於荒亭隅,以竹如意擊石,歌招魂之詞曰:“魂朝往兮何極,暮來歸兮關水黑,化爲朱鳥兮有咮焉食。”亡國之痛溢於言表,歌罷竹石俱碎。同時,謝翱還寫下著名的《登西臺慟哭記》散文,同時期所作《哭所知》、《西臺哭所思》、《哭廣信謝公》等詩,都是哀悼故國和亡友的泣血吞聲之作。元貞元年十一月初十日(1295年12月17日)丑時(方·狀和鄧·傳載:八月壬子)謝翱因肺疾復發,於桐廬西山劉氏媽宅離世,年僅47歲,臨終前,囑咐劉氏媽:“吾去鄉遠,交遊惟方鳳、吳思齊等人最親,可收吾文吾骨授之,葬吾必於許劍之地”。離世時好友和門生多人前來弔唁。由於浙江友人認爲謝翱無後,門徒吳貴於月泉書院建祠祀之,祠曰:“晞髮處士”。

其友方鳳、吳思齊等人遵照謝翱生前的囑託,於次年正月二十八日丁酉,將公移葬嚴子陵釣臺的南面白雲源(浙江省桐廬縣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以文稿殉葬,並在墓前修建“許劍亭”以作永久紀念。亭的左側,立着一塊青石碑,碑文寫着“粵謝翱之墓”。同年吳謙作《謝君翱壙志》以示紀念。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