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鄭和簡介 明朝永樂時期內官監太監三寶鄭和生平

鄭和簡介 明朝永樂時期內官監太監三寶鄭和生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鄭和出生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馬哈只第二子,鄭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和僅十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永樂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馬和爲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難之變中,馬和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另一說爲“燕京鄭村壩”,今日北京東壩村)爲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爲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爲三寶太監。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裏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鄭和收納長兄馬文銘之長子爲嫡,名鄭文銘,字恩來,世襲錦衣衛千戶,居南京三山街(今馬府街)馬府。清朝太平天國時期,馬府毀於戰火,室家蕩然無存。鄭和後裔至今已傳至第21代。

鄭和簡介 明朝永樂時期內官監太監三寶鄭和生平

1405年(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太監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大明帝國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每次都由蘇州瀏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裏時,鄭和在船上因病過世。明代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和明代雜劇《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爲“三保太監下西洋”。

鄭和的所有背景(有戰功的蒙古裔穆斯林太監)和主導明朝政治的士大夫圈子格格不入。鄭和首度下西洋之所以能成功,是由於朝廷內和儒家價值對立的派系成功合作的成果,這些派系包括:

商人遊說團體,希望明朝海軍力量爲印度洋中國人經商提供支撐。

支持帝國主義遊說團體,希望恢復元朝式的帝國侵略擴張,這和儒家以德服人的價值對立。

佛教遊說團體,希望政府經費投入其他計劃,而非落入反宗教或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