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爲什麼會執行“三光政策”?走上秦朝老路爲百姓不齒

項羽爲什麼會執行“三光政策”?走上秦朝老路爲百姓不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07年底,往年這個時節冰封雪蓋的渭河,如今河水滾燙如沸。渭河兩岸巍峨壯麗的宮殿羣,陷入了一片火海。大火燃燒了三個月之久,宮殿、府庫、城市、陵園,都在熊熊烈火中灰飛煙滅……

這把火是人爲放的,縱火的人叫做項羽。

項羽爲什麼會執行“三光政策”?走上秦朝老路爲百姓不齒

鴻門宴之後,劉邦表示不跟項羽爭關中,把秦朝的宮殿、府庫、城市、陵園、人員,都完好無損地移交給項羽,並且表示自己和各路諸侯一起,聽從項羽的指揮、安排,以此換來了自己和自己集團的生存。

項羽進入帝都咸陽以後,先是誅殺了秦朝最後一任統治者子嬰,並且殺光了嬴姓宗族,斷絕了秦王室的血脈。接着,他仿照秦滅六國的做法,實施報復行動,先劫掠秦宮的財物、婦女,最後將縱火焚燬宮殿城池,包括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築,也遭到了徹底地毀滅。當時天下最爲富庶繁華的關中地區,在項羽手中化爲了灰燼瓦礫……

項羽爲什麼會執行“三光政策”?走上秦朝老路爲百姓不齒 第2張

當項羽大肆劫掠縱火時,劉邦依然駐紮在灞上,也就是今天的白鹿原。白鹿原是一片臺地,地勢較高,正好可以俯瞰西北方向的咸陽。當劉邦眺望西北的大火時,心中想必悲喜交加。劉邦悲的是,秦始皇當年動用大量民力,修建了這麼多恢宏壯麗的世間奇觀,到了自己手中還沒捂熱乎,就灰飛煙滅了,實在可惜;喜的是,他的政治對手項羽,再也不可能在關中這片土地上立足,而關中山川險固,土地肥沃,進可攻、退可守,最適合作爲打天下的根據地。

何況項羽從來沒有想過要在關中立足,在他眼裏,這是敵國的土地,是仇人的地方,咸陽、阿房宮、秦始皇陵都是仇人的不動產,帶不走的都應該毀掉,不要留給別人。而他自己是個楚國人,要到楚國的地方去建立基業。

項羽爲什麼會執行“三光政策”?走上秦朝老路爲百姓不齒 第3張

當有人勸項羽說:“關中這塊地方,阻山帶河,四面都有要塞可守,又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建都成就霸業。”項羽回答道:“人吶,富貴了如果不回家鄉去嘚瑟,就像穿着錦繡衣裳走夜路,別人看不見啊!”這個勸項羽的人在背後說:“人說楚國人象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這樣。”因爲在中原各國人眼中,楚國屬於南蠻,一直是野蠻和愚蠢的代名詞,但在項羽心中,楚國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祖國,因此項羽聽見這話後,把那個人扔進鍋裏煮死了。

劉邦和項羽都是楚國人,又都痛恨秦朝的暴政,爲何到了秦朝老窩關中後,一個能做到秋毫無犯,一個卻把一切都毀滅殆盡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兩人胸懷不一樣,劉邦胸懷天下,以四海爲家;而項羽則只是一個楚國人,胸中只裝得下楚國。

項羽出身楚國統治集團,對於楚國的認同感要比劉邦強得多。當年秦國攻滅楚國,項羽的祖父項燕兵敗殉國,仇恨的種子從小就種在項羽的心裏,正是這種刻骨銘心的國仇家恨,使項羽不惜活埋20萬秦軍降卒,不惜在關中執行“三光政策”,也正是這種刻骨銘心的仇恨,扭曲了他的性格,矇蔽了他的眼光,從而使他錯失了建都關中的天賜良機。

而劉邦則出身底層社會,對楚國的認同感並不強,秦滅楚也沒有給他留下什麼心靈創傷、童年陰影。而且他所生活的豐、沛地區,位於楚魏邊境,距離齊國、趙國、韓國也都不遠,而青年時代的劉邦又是走江湖的遊俠之流,經常穿行在各國之間,豐富的閱歷使他逐漸養成了包容天下、四海爲家的開闊胸襟。因此,當劉邦攻入關中後,他想到的是,要在這裏稱王坐江山,秦朝留下來的宮殿、財產、人員,他都一一繼承,今後都成他的財產了,一切力求安定還來不及呢,並沒有想到要復誰的仇。

新戰國時代

劉邦與項羽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差異,就是歷史觀的不同。劉邦生在戰國亂世,又曾經擔任過秦朝的公務員,身在國家體制之內,對於大一統中央集權帝制的優越性有着非常切身的瞭解。而項羽則沒有在體制內待過,他依舊是一個戰國時代的人,痛恨秦朝的一切,一心想推翻秦朝的一切,回到列國爭雄的時代。

所以,當劉邦看見秦始皇時,滿懷豔羨地說道:“大丈夫當如是也”,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問鼎大一統帝國的寶座,繼承秦朝的制度做皇帝;而項羽看見秦始皇時,則是滿懷仇恨地說:“彼可取而代之”,是希望推翻他和他的制度。

作爲一個依舊活在戰國時代的人,項羽的最高志向不是當皇帝,而是被各國諸侯推戴爲霸主。

項羽兵不血刃地降伏劉邦之後,天下各路諸侯都唯他馬首是瞻,表示願意聽從他的安排,至少是都不敢不聽他的話。於是項羽就開始實現他的平生志向:分封天下諸侯,而自領楚國,自稱霸王。

此時,別忘了項羽頭上還有一級領導——楚懷王。楚懷王把最先入關中的機會給了劉邦而沒有給他項羽,而且楚懷王一直都不信任項羽,對他百般掣肘、防範。所以,項羽對他頭頂上這個傀儡早有不滿。更要命的是,楚懷王當初的約定,對他現在分封諸侯,形成巨大的阻礙。

如果項羽承認楚懷王的約定,那麼就應該嚴格按照原來戰國七雄的格局來分割天下,也就是說,要讓東方六國王室瓜分關外的土地,並讓劉邦成爲新的秦王。而這樣的話,跟隨項羽打天下的各路起義軍統帥,就只能回到自己國家去當將軍,不能得到自己的封地,項羽自己也不例外,必須回到楚懷王麾下去任職,天天受人家的窩囊氣。這對於項羽來說,如何使得呢?

因此,項羽在秦朝帝制和七雄格局之外,走了第三條路:

首先遵奉楚懷王爲“義帝”,把他徹底架空,遠遠遷徙到湘南郴州去。後來又讓人襲殺了“義帝”,終於出了一口惡氣。

其次,自稱楚霸王,統領楚國,並且把天下最肥沃的好地方,都分封給自己的親信和跟自己打天下的各路起義軍統帥。

再次,把原先六國的王室,遷徙到更偏遠貧瘠的地方去:比如把河北南部的趙王趙歇遷到山西北部的代國去,把山東的齊王田市遷徙到膠東半島去當膠東王,把河北北部的燕王遷到遼東去,貶爲遼東王。魏王魏豹雖然保留封號,但也被遷往山西,韓王更是被項羽帶到彭城殺害。

最後,就是分配原來秦國的土地,秦國東吞六國前,領土不僅僅是陝西關中,而且包括秦嶺以南的陝南漢中以及西南的四川盆地,這兩個地方,當時屬於廣義上的關中。但四川和漢中,可以說是當時最偏遠的地方了,項羽把它分封給了最需要防範的對手——劉邦,劉邦就這樣沒當成秦王,成了漢王了。由於四川和漢中名義上屬於關中,所以也不算徹底違背懷王舊約。而被項羽燒成焦土的關中,則分封給了鉅鹿之戰投降他的三個秦朝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

項羽把一切都安排停當以後,三個月的阿房宮大火也快欣賞完了,各路諸侯紛紛就位,而項羽他自己,也高高興興地回到楚都彭城(今徐州),到父老鄉親面前各種嘚瑟去了。

這樣的安排,大家都滿意嗎?天下就此安定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原先東方六國的王室,在自己的土地上經營了數百年,擁有深厚的羣衆基礎、崇高的威望和廣泛的號召力,結果你項羽統統讓人家挪窩,而把這些地方給了自己的親信,你項羽是很牛逼,你的親信就都能坐得穩王位嗎?

羣衆滿意度最低的要數關中了,秦人對劉邦當秦王可謂巴望已久,最後的結果無意是令人喪氣的,感動秦國的好領導劉邦居然被髮到漢中去了。而當初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他們三個帶領幾十萬秦人出關去打仗,最後幾十萬人一個都沒了,就他們三個光身回來,如今卻要在秦地稱王,因此秦人對他們的痛恨,不亞於項羽。

更爲重要的是,天下經過秦朝的十幾年統治,儘管苛政濫刑讓人無法忍受,但是渴望統一、厭惡分裂、渴望安定、厭惡戰爭,已經是民心所向,也是歷史大勢所趨。

開歷史倒車的人,必被歷史的車輪碾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